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水槛遣心(其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是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他被后人奉为“诗圣”。写作背景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背景《水槛遣心》二首,大约作于公元761年,杜甫定居草堂之后作。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后,终于得到一个可以安身的处所。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面积扩大了、树木增多了,还在水亭旁建了专供垂钓和眺望的水槛。站在水槛上,面对旖旎的风光,诗人不禁感叹,所以作了《水槛二首》。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shē)。•去:离开、远离。•郭:城郭。•轩:长廊。•楹:堂屋前的柱子。•赊:远、长。首联写草堂及其周围的环境。草堂远离城郭,轩楹宽敞,极目远眺,没有村庄阻隔,视野开阔。首联写草堂及其周围的环境。先写草堂的环境:草堂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这一联主要写作者凭槛而望的景色:远近交错、相互映衬。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江水清澈,江水上涨,几与江岸齐平,因而几乎看不到江岸,草堂四周,树木葱茏,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似锦的繁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人细致的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诗人借欢跃的鱼儿和轻盈的燕子表达自己内心那份喜悦之情。蒙蒙细雨中,鱼儿欢跃,时不时跳出水面,微微风中,燕子斜飞。五、六两句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诗人遣词用意精微细致,描写十分生动。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这二句诗流露出作者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尾联呼应起首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远一近、一多一少、一闹一静,更显出草堂的幽静了。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艺术特色全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描写精细自然,远近景交错,首尾呼应托物抒情,淳朴幽静这首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全诗八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诗中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悠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