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化学的实验现象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P4页)图1.1-6.实验一:把盐酸或醋酸滴在大理石上:①有气泡产生(CO2.)②块状大理石逐渐溶解。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图1.1-7.实验二:向石灰水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原理:Ca(OH)2+CO2.—→CaCO3↓+H2O注意:吹的时间太长,浑浊会重新变澄清,原因是CaCO3转化成可溶性Ca(HCO3)2图1.1-8.实验三:镁带燃烧:①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大量的热。②生成白色粉末状(MgO)。反应原理:2Mg+O2点燃2MgO1.2走进化学实验室(P12页)图1.2-7.实验一:颜色的变化:①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紫色石蕊遇碱变蓝色。②酚酞遇酸不变色,酚酞遇碱变红。图1.2-8实验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①蓝色硫酸铜溶液和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②再往沉淀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蓝色絮状沉淀消失。反应原理:CuSO4+2NaOH—→Cu(OH)2↓+Na2SO4反应原理:Cu(OH)2+H2SO4—→CuSO4+2H2O图1.2-9实验三:气体的生成:(实验室制取氧气)。①加热高锰酸钾固体。②把带火星的木条接近试管口,又重新复燃,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③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氧气。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图1.2-10.实验四:热量的变化往固体生石灰中滴加蒸馏水后,产生许多水汽,触摸试管明显感到放出热量。块状生石灰变成粉末状,最后形成石灰浆。反应原理:CaO+H2O→Ca(OH)21.3物质的提纯(P19页)图1.3-1---图1.3-2.过滤实验: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应贴住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①烧杯靠着玻璃棒;②玻璃棒靠住滤纸三层处;③漏斗下端靠住烧杯内壁。图1.3-3.蒸发操作:牢记十六字操做要点:控制总量,缓慢加热,不断搅拌,发挥余热。控制总量:溶液体积不超过蒸发皿2/3;缓慢加热:加热时先预热,再缓慢加热,然后集中加热;不断搅拌: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2MnO2△MnO2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P35---57页)图2.1-4实验:磷与氧气的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红磷燃烧(在空气中)的现象主要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在反应中需过量,原因是:充分反应掉集气瓶中的氧气;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气压降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推测该气体的性质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中吸入约占瓶容积1/5的水;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气体体积分数的1/5。在试验中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其原因可能有:①红磷不足量;②装置漏气;③打开止水夹时未冷却至室温。反应原理:4P+5O2点燃2P2O5注:①红磷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②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不能燃烧(隔绝了空气)。2.2.神奇的氧气(P46---51页)图2.2-7.实验2:带火星的木条在纯氧气中复燃,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燃烧后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原理:C+O2点燃CO2.反应原理:Ca(OH)2+CO2.—→CaCO3↓+H2O图2.2-8.实验3: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硫在纯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燃烧后产生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反应原理:S+O2点燃SO2图2.2-9.实验4: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Fe3O4)。反应原理:3Fe+2O2点燃Fe3O4注:铁丝在空气中难燃烧。图2.2-11.(P47页)乙炔在氧气(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的温度高达3600度。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反应原理:2C2H2+5O2点燃4CO2.+2H2O图2.2-12.铝在潮湿空气中变化的实验现象:当天观察,无明显现象,即被砂皮擦过处呈光亮;三天后观察,光亮处变暗;六天后观察,光亮处与其他部分的界限不明显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图2.2-15.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3:1混合)。注意:①固体物质的加入;②仪器的安装;③收集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反应原理:2KClO32KCl+3O2↑图2.2-16.用双氧水(3%左右)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注意:①双氧水滴加的速率要缓慢,不能把双氧水全部放掉,避免生成的气体从分液漏斗逸出;②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来收集生成的氧气;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了。(复燃就证明收集满了。)反应原理:2H2O22H2O+O2↑图1.2-9.P13页也可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得氧气。注意:①固体物质的加入;②仪器的安装;③把带火星的木条接近试管口,又重新复燃,证明是氧气,说明已收满。④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氧气。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33.1.水P65-72页图3.1-8.(P69页)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把点燃的氢气伸到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在集气瓶的内壁上有小液滴生成。反应原理:2H2+O2点燃2H2OP71页.学生实验:实验1:往固体生石灰中滴加15ml水后,反应激烈,触摸试管明显感受到产生大量的热。块状生石灰变成粉末状,最后形成白色浊液[Ca(OH)2悬浊液]。反应原理:CaO+H2O→Ca(OH)2(微溶于水)取上述少量Ca(OH)2清溶液(石灰水),向石灰水中吹气: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静置后碳酸钙沉于试管底部(CaCO3不溶于水)。反应原理:Ca(OH)2+CO2.—→CaCO3↓+H2O注意:吹的时间不能太长,浑浊会重新变澄清,原因是不溶于水的碳酸钙(CaCO3)转化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HCO3)2]。反应原理:CaCO3+CO2.+H2O—→Ca(HCO3)2P72页.学生实验:实验2:往装有少量的白色硫酸铜粉末的小烧杯中先滴加几滴水,再加适量的水,搅拌使之溶解。实验现象是: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少量水变成蓝色晶体,当加多量的水后,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呈现蓝色,形成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是纯净物)反应原理:CuSO4+5H2O—→CuSO4•5H2O3.2.溶液P74-83页P74实验:白糖、食盐和淀粉溶解性的比较实验步骤:在盛有25mL水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g白糖,1g食盐、1g淀粉,搅拌。实验现象:白糖的溶解的最多,食盐次之,淀粉最小结论:溶解性大小与溶质种类有关。不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情况不同。P75实验:物质的溶解性比较硝酸钾在不同溶剂、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性实验现象:硝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硝酸钾在热水中的溶解性比在冷水中大。实验结论: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操作步骤:①计算配制→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装瓶,贴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玻璃棒使充分溶解。3.2.溶液的酸碱性P88页溶液的酸碱性和pH注意:⑴pH试纸不能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⑵滴加待测溶液后,应立即与标准比色卡对照。⑶用于醮取待测液的玻璃棒,每测过一次溶液的pH值后,都要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4)在标准比色卡中,相邻pH色调差异很小。因此比色时要认真对照。说明:⑴pH=7为中性;pH数值越小,酸性越强;反之pH数值越大,碱性越强。⑵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虽然比较简单,但精度不高。要测定溶液精确的pH值,必须用pH计测定。44.1燃烧与灭火P97-101页实验目的探究燃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无变化,水中白磷不燃烧。用导管向烧杯中通入少量氧气后,水中白磷燃烧。分析: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达到着火点的同时还要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本来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结论:燃烧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H2CO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2)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用烧碱溶液除去CO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3)与碳反应:C+CO2高温2CO(4)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实验6-3】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燃着(带火星或燃着)的木条靠近(靠近或伸入)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CO2收集满。【实验6-4】倾倒二氧化碳操作:将二氧化碳_沿烧杯壁_倒入烧杯中。现象: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5结论:(物)CO2密度比空气大。(化)CO2具有不可燃性,不支持燃烧。【实验6-5】目的:探究CO2的溶解性操作:向一个收集满CO2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现象:塑料瓶变瘪。分析:CO2可溶于水,使瓶内气压降低,瓶子变瘪6【实验6-6】探究目标CO2是否与水发生反应;CO2溶液中谁使石蕊变红设计原理:控制变量法(Ⅰ)(Ⅱ)(Ⅲ)(Ⅳ)现象小花变红小花仍为紫色小花仍为紫色小花变红分析石蕊遇酸变红水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与水反应生成酸,酸能使石蕊变红小结:实验目的:探究木炭的吸附性现象:红色墨水变为无色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常温下)(2)可燃性C+O2点燃CO22C+O2点燃2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