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为深入实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制定本规划。一、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一)基础与优势。“十二五”时期,全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利实现全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7%,比“十一五”末提高0.55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16881件和4.9件,是“十一五”末的5.1倍和4.95倍。登记技术合同2.06万项,成交额339.7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1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可喜成绩,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获批建设并正式启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17家和36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源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科技、海洋科技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五年保持在全国第六位。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在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的支持下,高端容错计算机、半绝缘碳化硅衬底材料、8档自动变速器、机器人核心部件RV减速器、高速动车组等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2015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77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51%,比“十一五”末提高6.4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03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不断发展,青岛数字家电、淄博新材料等5个集群产值已达千亿规模。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效应明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省形成云平台服务下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高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农高区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泰安、莱芜、临沂、枣庄、德州5家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全省建有国家高新区13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61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1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4家,成为支撑“两区一圈一带”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出台了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型小微企业等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设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45家、众创空间131家,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发展加快,建成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技术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科技金融结合取得重要进展,在全国率先实施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扶持政策,累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合同登记350多项,实现质押融资150多亿元。(二)面临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将科技创新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明确了我国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科技创新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明显。全省正处于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呈现出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特征。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全省综合创新能力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差距,区域创新能力不够均衡,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仍需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活力尚未完全释放,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等。面对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方面的机遇和挑战,要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创新发展大趋势,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发展规律和时代变革需求,高起点谋划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性转变。(三)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体会议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总体要求,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实现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为统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培育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新引擎,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推进我省率先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提供支撑。———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的根本转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充分迸发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核心要义,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现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引导经济发展走创新驱动内生式增长新路径。———巩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增强技术创新源头供给能力。超前部署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服务业为保障的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大力营造激励创新的科研环境,建立以创新质量、创新贡献、创新效率为导向的分类评价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环境。以宽阔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积极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平台和网络,推动产学研用之间、区域之间和军民之间的协同创新,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全方位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四)发展目标。到“十三五”末,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更加显著,实现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1%左右。各类创新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源头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左右,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在全国前六位。———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作用明显,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000家左右,一批企业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成为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产值超千亿集群达到20个左右,主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格局更加完善。形成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两大创新发展引擎示范引领,济南、青岛两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率先发展,大批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研究型高校协同创新和重点研发平台相支撑的创新发展格局,助力“两区一圈一带”战略的深入落实。———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明显增强,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更加健全。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科技金融结合更加紧密,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更加完善,全社会崇尚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五)总体部署。未来五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为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增强源头创新能力,鼓励面向科学前沿的自由探索,在海洋科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前瞻部署目标导向的前沿基础研究,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布局建设,争取更多重点领域的国家级科研基地落地山东。围绕增强各类创新主体的动力和能力,构建普惠性的企业技术创新引导政策体系,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巩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赋予高校、科研院所更大科研自主权,推动科教协同创新,发挥源头创新主力军作用;建立领军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保障体系,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面向长远发展,在智能制造、机器人、纳米技术、深海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生物4D打印技术等领域超前部署,实施战略前瞻性研究项目,力争掌握若干能够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未来变革性技术。在现代农业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现代服务技术等领域科学梳理重大研发任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部署,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迈向高中端水平。加快生命健康技术、绿色发展关键技术、智慧绿色低碳城镇化技术、公共安全技术突破,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围绕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在海洋科技、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信息安全、节能环保、健康保障等领域,科学论证一批面向“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战略产品,组织实施“创新山东2030”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力争在重点优势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和群体性技术突破,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三是打造一批支撑“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实施的创新发展新高地。依托山东半岛海洋科技创新的综合优势,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海洋生命健康、海洋工程装备、绿色海洋化工等领域打造一批特色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推动山东半岛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加快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完善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高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农高区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带动提升全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一批有条件的城市尽快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推动各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优化科技、人才、政策等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打造“名片”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创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规划建设一批科技“特色小镇”,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和科技精准扶贫。四是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大“创新券”政策实施力度,提升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水平,构建全省统一的技术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发展市场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加快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推进科技和金融的紧密结合,壮大科技创业投资规模,创新股权引导基金支持创新创业模式,强化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对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十个一百”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工程,培育一批体制机制科学合理、模式和路径新颖、创新发展和创新服务成效显著的创新主体和服务载体。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培育山东特色创新创业文化。五是构建开放融合的科技合作新格局。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与沿线国家高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科技合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园区、经济园区和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