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版)毛概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毛概——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1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一、一切为了人民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执政活动的依靠力量和评价标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是由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和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二、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第一,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邓小平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以体现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等多个方面,但是,“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贫穷无法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此,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中国只有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实现了共同富裕,才能“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保证共同富裕;只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才能充分显示出优越性,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毛概——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2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内在要求,是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贯目标。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关系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人们通过追求自己的目的创造自己的历史,通过满足自身需要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即: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并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最后,工人阶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必须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2.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毛概——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3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基本的依靠力量。工人阶级正是与农民阶级结成了巩固的联盟,才掌握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完成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并进而走向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依靠广大农民,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保障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造就新一代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一部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部分。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依靠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但它只有通过作用于劳动者、劳动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在“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劳动。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的社会阶层是指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毛概——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4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新时期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最后,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大批被分流出来的职工和农民纷纷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一些人成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如何看待新的社会阶层?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是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推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民企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越紧力量越大。加强和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经验,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阶级关系和中心任务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与以往的统一战线相比,其阶级结构和内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政治联盟。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了两个范围的联盟:毛概——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5一个是在大陆范围内,以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在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其中,第一个联盟是主体,它的巩固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第二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时期,虽然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决不能动摇。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才能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新世纪新阶段,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要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等等,总之,要加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团结和谐。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共创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毛概——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6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将长期存在。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关键是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必须尊重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宗教。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