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介绍一、精神分析法代表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又称心理动力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犹太人。(一)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1、无意识和压抑理论无意识也称潜意识,这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是一切意识行为的基础。人的精神生活主要由意识和无意识组成,在这两种意识的中间还有很小部分为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区域,称为前意识。前意识里的内容可以通过仔细回忆,召回到意识中去。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时时想得到解放和满足,但因社会道德、法律所不容许,所以当其出现时,就会在意识中唤起羞耻感、罪恶感、焦虑感,而对它们进行压抑,压抑的本能、冲动就被隐藏在无意识之中。压抑不能使这些本能冲动消失,并时时处在躁动之中。2、人格结构理论这是弗洛伊德晚年的学术贡献,他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1)“本我”——本能的我,是潜意识的结构部分,代表生物本能和欲望,不知善恶、是非,按“快乐原则”行事,以释放紧张和焦虑,而不考虑因果和逻辑关系。显然是一种儿童的思想、行为模式,新生儿的人格结构主要是本我。“自我”是人格意识结构部分,是在与环境接触过程中由本我发展而来的,奉行“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按社会要求的方式方法满足本我的需要。这是成人的行为模式,它的职责在于使超我、本我和现实一致。“超我”——理想自我。这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要求,使个体向理想努力,达到人格完善,它遵循“理想的原则”,凡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人内心就不安,甚至有罪恶感。(2)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自我”在协调现实、超我、本我时,如果压力太大,就产生不良反应。为了缓和这种焦虑,就出现心理防御机制,如酸葡萄效果。压抑:把不允许的不能满足的欲望压制到潜意识中,这是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投射:把自己的不良动机或晋意强加在别人身上。以减轻自我责备的痛苦。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似乎没有发生过。退行:受到挫折时采用较幼稚的方式来对付,如哭闹。固着:或刻板,这是心理未完全成熟的表现,停滞在某一发展水平上,如依赖、事事要人信。置换:或称转移。把强烈的情绪发泄到对他没有威胁的事物或人上。升华:把痛苦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上,如化悲痛为力量。抵消:以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如儿童的以椅当火车。反向:把欲望的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行为,如早期的异性相吸,变成不与异性接触,甚至厌恶异性。代偿:用其他方向的发展来弥补心理的某种痛苦。(二)心理分析治疗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心理分析治疗的原理就在于寻找症状背后无意识的动机,使之走进意识的层面,使患者认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意识的领悟,症状便可消失。2、方法与过程方法:联想、释梦、阻抗的破除、移情、解释等。二、钟友彬的认识领悟疗法(钟氏领悟疗法)钟友彬是我国精神学方向的专家,1988年出版了《中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一书,标志着钟氏领悟疗法走向成熟。1、心理疾病致病原理系统(1)相信幼年经历或遭遇对人的个性和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2)可以从成年人的观念、作风和行为中看出其幼年时所受到的影响。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幼年儿童期形成,起病时已达成年人,于是形成成年的心理、行为模式和幼年的行为模式并存的状态。一方面他们感到自己表现“不正常”,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些行为是合理的,必要的。2、治疗原理•把无意识心理活动变成意识的,患者真正认识到症状的意义又得到领悟,症状即可消失。其原理与正统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治疗原则相通,但有一定的改造。•钟友彬认为认识领悟疗法,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的患者自我心理成长的教育,是对患者幼稚心理的改造,而不是思想意识的改造。3、治疗和适应症和步骤(1)适用于难以治愈的神经症,最佳适应症是露阴症、窥阴症等性变态,其次是人的恐怖症和强迫症。(2)采取直接面谈的方式。每次会见后,要求患者写出医生讲话内容,对医生解释的理解,及结合自己的病情体会,并提出问题。(3)初次会见时,了解症状,并结合精神检查。(4)以后会见可询问其生活史和有关经验。(5)用较多时间与患者讨论分析症状的性质,不符合成年人的思维逻辑的感情和行为。(6)当患者有了初步认识后,即可向他们解释病根在过去,甚至在幼年时期。治疗期一般在5--12次左右。注意点:1、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这是指真正的防御机制。2、它是藉以支持自尊和通过自我美化,而达到保护自己的作用,所以可分为积极和消极的防御机制。3、它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护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正常的防御功能作用改变后,其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如退行、投射等。4、防御机制可以单一表达,也可以重迭地表达。如某人受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可随后却把怨气发泄到工作中,前者为合理化表现,后者为迁怒表现,出现双重作用。5、揭示防御机制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被掩饰着的伪装着的行为的真正动机。三、行为治疗理论1、基本理论行为治疗或条件反射治疗,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行为治疗强调,病人的症状即异常的行为或生理功能,都是个体在其过去的生活历程中,通过学习过程而固定下来的,因此,也就可以设计某些特殊的治疗程序,通过学习的方法来矫正,或建立新的健康行为来代替它们。2、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有何异同?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在标准形式上没有适应的定型,缺乏统一的理论依据建立在可验证的基础上,定型化、基于一贯的理论未作主要的控制式实验,从临床直接引申为了验证其基础理论制定设计、作实验认为症状是压抑的证据认为症状是错误的学习证据认为症状是由潜意识造成的结果认为症状是不适应的条件反射相信症候群是由防御机制决定的症候群是由环境条件和个人差别决定的对于心理障碍的治疗必须全部基于生活史对于心理障碍的治疗,全部与现在的习惯有关联,与生活史无关方法上是采用内省、自由联想、精神疏泄方法上采用系统脱敏、厌恶疗法、分析解释、直至领悟行为塑造、代予制疗法、暴落疗法、松驰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直至行为重建3、行为疗法的关键(1)强化:当行为训练时,病人有进步就给予奖酬,以增加行为的频度,这叫正强化。当行为训练时,出现差错,就给惩罚,以减少该行为的频度,这叫负强化。但要注意的是,负强化有时也会增加行为频度。(2)行为分析时要把握的四个问题A、要矫正的靶行为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需要强化、巩固或去除?B、环境中哪些因素目前仍然影响着靶行为?C、用什么样的环境改变或者系统干预才能使病人矫正这种行为?D、新的适应性行为一旦建立,应如何维持和巩固?四、人本主义治疗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来源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了人本主义疗法,在现代心理治疗中,被称为“第三势力”。1、罗杰斯治疗的理论基础(1)实现的趋势它假定人类和所有的生物,不论是植物、动物,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断发展、增长和延续其机体的趋势。在心理方向也是如此,只要有生长发育的条件,有机体的这种自我实现趋势会克服各种障碍和痛苦。(2)自我概念“自我”乃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概念。自我形象是通过与环境、特别是与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相互作用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个人反应形成取决于这一自我概念,每个人对任何一个新的体验都可能产生三种不同的反应:与自我概念相结合,融为一体对其不加理会产生歪曲的反应(3)体验指人对客体意识到的态度,但在治疗方面有其特殊的含义,通常称为“充分体验”,当人注意力集中于以往被否认的体验,用接纳的态度对它进行充分体验时,就会给治疗带来转机。(4)不协调当人的体验和自我概念之间的高度不一致,实现的趋势就会混乱或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自我概念受实现趋势的支持,促使个人努力奋斗;另一方面,造成情感和理智脱节,不协调是产生焦虑的根源。2、患者中心疗法在理论方法上、医患关系上都与其他流派有重要差别:(1)治疗者采取的一定态度,是治疗取得效果的重要条件。(2)治疗的目的在于促进心理的成长和成熟,而不是个别症状。(3)治疗的途径,是根据病人的感受和体验,与之建立关系。(4)注意的中心放在病人的体验与自我概念的不协调上,使之统合。(5)治疗成功的标志,是病人的态度发生转变,能对内心世界加以解释。(6)治疗的动力是人们普遍具有的自我实现趋势。(7)治疗关心的是人格改变的进程,而不是人格的结构。(五)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病人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总称。所谓认知活动或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认知过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接受和评价信息的过程;产生应付和处理问题方法的过程;预测和估计结果的过程。认知治疗高度重视研究病人的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并且把自我挫败行为看成病人不良认知的结果,所谓不良认知,指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或思想,往往导致情绪障碍和非适应行为,治疗的目的就在于矫正这些不合理的认知,从而使病人的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的改变。1、理论根据代表人阿龙·贝克,他提出情绪障碍认知理论,他认为:“心理问题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它可以从平常的事件中产生,例如错误学习,依据片面的或不正确的信息作出错误的推论,以及像不能妥善地区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等等。”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内心体验和反应。贝克把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常见的认知歪曲归纳为:(1)任意推断: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便草率下结论。(2)选择性概括:仅依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是瞎子摸象式的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3)过度引伸:过度泛化,是指在单一事件的基础上作出对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4)夸大或缩小:对客观事件的意义作出歪曲的评价。(5)走极端的思维:即要么全对或全错,把生活看成黑或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2、艾利斯合理情绪理论(RET)•ABC理论ABC理论是RET的核心。这是艾利斯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理论。艾利斯借助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的一句名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ABC理论:A: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对事物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指这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及行动结果。所以A不是引起C的原因。重要在B这一中间环节。如:某男在失恋后(A)变得消沉抑郁(C)可能是他认为恋人离去表明自己是失败者(B)。•不合理信念及其特征艾利斯提出人的11条不合理信念,后来韦斯勒把11条不合理信念简化为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RET的治疗步骤——ABCDE模型这是一个改变认知的疗法。A:诱发性事件B:由A引起的信念C:由B引起的行为后果D:与不合理信念辩论E:达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范例:•一个失恋者的心理治疗过程(以下A代表医生,B代表失恋者)A:你很爱你的女朋友吗:B:是的。A:她也很爱你吗:B:不象我爱她那么深,不过以前还勉强过得去。A:她要离开你,你为什么很苦恼甚至恨她呢?B:因为我那么爱她,可她一点情义都不讲,太没良心了。A:在认识她之前,有别的女孩喜欢你吗?B:有。不止一个。A:为什么没有与她们其中一位建立恋爱关系?B:因为我不喜欢她们。感情是复杂的,我不能勉强自己。A:这是不是说你有选择的权力?B:是的。A: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吗?B:应该都有。A:包括你的女朋友吗?B:当然包括。A:那为什么她行使这个权力,你又很恨她呢?B:因为她忘恩负义。A:她的做法与你拒绝喜欢你的女孩子,有本质的区别吗?B:没有。A:那为什么你能做而她就不能做呢?B:……(答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