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苏联革命与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三专题复习苏联革命与建设【考纲要求】1.俄国十月革命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3.斯大林模式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实践中的经验教训。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考点落实】一、俄国十月革命1.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进程:(1)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工兵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3)“七月流血事件”使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夺取国家权力。(4)1917年11月,全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5)1917年11月,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3.十月革命的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剥削制度,劳动人民开始当家作主。(2)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结果: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三、新经济政策1.原因:(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1921年2月,海军基地发生兵变。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斯大林模式1.背景(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2)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3)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2.实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4.评价:(1)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②向农民索取太多,压制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③长期的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五、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一定程度冲破了传统观念只在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不切实际。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1)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果:军备竞赛加剧,消耗人力物力,经济全面滑坡。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结果:1991年苏联解体【重难导拨】一、分析比较法国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异同从革命性质、革命方式、革命背景、革命领导、革命措施、革命结果、革命影响六个方面比较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异同。二、“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三、苏联赫、勃、戈的改革在指导思想和结果等方面有何异同。四、建国初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与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关系?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一五计划”、建设、农业集体化模式方面分析中苏两国关系。从个人集权、“左”倾路线等角度回答影响。从经济模式、政治民主化方面回答变化。五、以苏联的经济改革为鉴,思考我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经验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从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农轻重比例、国情方面分析经验。从改革目标、改革信念、改革步子稳妥角度回答注意的问题。-4-【考点演练】一、选择题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A.二月革命的爆发B.《四月提纲》的提出C.七月事件的发生D.十月革命的胜利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3.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了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4.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较客观的评价了斯大林模式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5.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这一成效的取得与某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这一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方针D.赫鲁晓夫时期的农业政策6.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7.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的,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的’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8.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5-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9.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O一4劳动生产率3.33.1—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10.下列苏俄、苏联历史上的农业政策或举措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①余粮收集制②固定的粮食税③农业全盘集体化④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东欧剧变的影响12.“1991年8月19日,在党和军队内甚至爆发了反改革的暴乱。他们绑架了戈尔巴乔夫,并在莫斯科周围集结了3500辆坦克。通过以俄罗斯总鲍里斯·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的果断行动,反叛力量遭到了失败。”对材料中的“反叛”行动解读正确的是①由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的②实际上是一些苏共领导人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③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④标志着苏联的解体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13.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14.下列苏俄、苏联历史上的农业政策或举措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①余粮收集制②固定的粮食税③农业全盘集体化④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5.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的,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的’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6-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4-1917年间,俄国有一千五百多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小时以上。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多万人伤残。材料二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月革命”。材料三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材料四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2)“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革命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同时,俄国人民所特别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这又引发了什么革命?这场革命的性质如何?(3)十月革命后,苏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消灭私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