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轮复习法将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标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进入高三开始到次年二月底,主要目标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二月底到四月底,主要目标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初到五月底,主要目标是提高应试能力。根据复习内容的不同,也应选择不同德方法: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因为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要求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因为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要求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重点采用以图表为载第一轮复习是一次对知识的重新学习,所以,对于很多在高一、高二没有学好地理的同学来说,这是一次大好机会,只要按部就班,认真复习,一样可以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第一轮复习应选择一本栏目设计新颖的参考资料。不要盲目地追求参考书的数量,因为每本参考书的编写都是依第一轮复习要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对概念、原理等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图。复习时不仅要依靠老师的引导,更要自我消化,围绕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整理、归纳,并通过适当的课时练习进行巩固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复习成果,在复习过程中,不妨将要求掌握的知识分成几大块和若干小块,并设计一个简单的统计表,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做一份综合模拟试卷,虽然刚开始可能得分不高,但随着复习内容的增加,成绩会逐步攀升;每份综合模拟卷做完后,要结合参考答案认真分析,将自己出错的知识点标注在统计表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统计,不难发现自己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什么问题。要特别关注已经复习过的章节,对常错的知识点要认真剖析,这种积累也会为二轮复习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一轮复习进度表(参考)周次章节复习重难点1~2宇宙中的地球和地图宇宙探索,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地图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3~4大气大气的热力性质,大气运动,各类天气系统对人类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判断,大气环境保护5~6陆地和海洋地壳运动和地表形态,海水的温度、盐度和运动,地域分异规律7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资源和能源,气象和地质灾害8~9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工业、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分析,主要工业区和农业区10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城市的区位条件,城市化及问题11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分析1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可持续发展13人口与环境人口再生产,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口问题及对策14城市的地域结构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4文化景观与旅游活动文化扩散,旅游开发评价15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与世界地理概况综合国力16世界地理分区根据经纬度和轮廓等进行区域定位,区域特征17中国地理概况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18中国地理分区区域定位和突出的区域特征19中国的国土整治[不同情况下国土整治的措施注:更多精彩内容参看特辑《高考复习纲要》二轮复习通过第一轮复习,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网络已基本形成,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常规的解题技巧已基本掌握,但与理想的成绩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第二轮复习要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和模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能体现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节、章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复习。在复习方法上更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首先,第二轮复习应该是重点突破,要抓住主干知识作必要的总结,加以细化和深化。通过细化、深化,将零散的知识编织成网,构建起自已的知识网络。对于知识网络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2一方面,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将理论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知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把握高考知识点之间、各个知识专题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以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基点,点线面体相结合的知识能力架构。本轮复习要尽可能多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已学知识进行加工、重组,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才能提取应用。旧知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经过重新组合、归纳、联系、迁移,就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相关的知识讲解可以参考《试题调研》第6辑《高考热点大串讲》。其次,重视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经常是试题的切入点。因此,二轮复习尽可能地进行图文结合,图图叠加,图像变式。要掌握阅读各类图表的基本方法,善于分析各种地理信息与题目要求之间的联系,寻找答题的共性、规律与策略,通过图表现象、直观构建知识的前后联系、相互关系。读图方法的专项讲解可以参考《试题调研》第4辑《突破高考难点100讲(下)》。再次,正确对待热点,重视乡土地理复习的与时俱进。高考会体现时代性,试题具有一定的热点趋向,平时复习时要经常留意当前国内外和现实生活中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如宇宙探索、重大纪念活动、生态敏感区、地缘政治敏感区等方面的热点、焦点。但根本没有必要去记忆热点材料,应该关注这些热点产生的背景、成因及其影响,重点是能够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进行集中式的能力训练。通过分析每个专题内的重点知识和方法,找出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可回归课本复习相关内容,并通过练习进行强化,或换个角度进行学习,最终达到提高信息获取能力、问题建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复习时可以参考《试题调研》第5辑《解题能力大突破》。三轮复习这是高考的最后冲刺了,此时要注意精力的调适,要把最好的状态调整到高考期间,使自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运动来放松大脑,缓解紧张和疲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方面要注意回归课本。对有些原理概念理解不透的,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掌握不准的,要通过读课本、地图来加以巩固,但这并是要通读课本,自已觉得不熟悉的、不能够理解的内容、平时遗漏的知识、不被重视的知识,要认真看书加以记忆和理解。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定量的习题进行训练,主要针对自身的薄弱之处,这不仅可以消除薄弱环节,也可以及时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审题的技能,强化答题的技巧,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等。第三阶段的复习,通常要进行一些综合模拟训练。这些模拟试题的综合性要强,要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同学们要对模拟试题中的一些错误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命题意图、确定解题思路与关键,掌握一些应考策略,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第一讲行星地球【复习要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复习思路】建立起空间概念和运用空间思维方法是复习本单元关键。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黄赤交角、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内容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善于体会地球的运动规律,善于利用地球仪进行演示。在头脑中树立空间概念,或在头脑中模拟地球运动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该部分内容。光照图的判读是本单元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有关地方时、区时、国际标准时的计算;二是昼夜长短、日出与日落时间的计算;三是太阳高度的计算以及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根据房地产开发采光的要求计算两楼的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计算和实地测量等;四是结合热点考查宇宙的探测和宇宙资源的开发,如神舟七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返回、中国的“探月工程”等,结合太阳活动考查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结合重要的天文现象考查各类天体的特征和太阳系的有关知识。【知识归纳】1.了解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3天体名称形状物质形态发光情况其他作用和特点星云云雾状气态吸收或反射恒星发出的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恒星,物质稀薄,主要成分上氢恒星球体气态自行发光数量多,彼此距离远,有运动,体积相差很大,主要成分上氢和氦行星球体固态或气态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围绕恒星公转,也有自转,体积、质量大小不等,表面温度因距离恒星的远近而有很大的差异卫星球状固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本身自转,同时围绕行星公转,体积、质量大小不等,表面温度因距离恒星的远近而有很大的差异彗星云雾状固态或气态吸收或反射恒星发出的光而发亮接近恒星时,出现彗核、彗尾。运动周期长短不一星际物质分子或微粒固态或气态稀薄近似真空,不发光散逸在太空中,肉眼不可见2.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中各种天体相互吸引与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对于每一级天体系统,地球都有相应的位置。天体系统的级别及其它情况如下表:天体系统的名称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中心天体地球太阳银河系中心(其它河外星系中心)没有中心其它主要天体成员月球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统、星云、星际物质等,半径约8万光年目前所观测到的所有星系的总称,半径约200亿光年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物质的条件(1)宇宙环境的影响宇宙环境对地球上出现生命具有重要影响,即恒星空间和行星际空间比较稳定。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开始有原始的生命痕迹,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绕日运行方向大多一致,各行其道、互不于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2)地球本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这使得在漫长的大气演化过程中,地球周围聚集了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加速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随着地表温度的逐渐下降,水汽凝结、降雨,在低洼处形成海洋,从而孕育了最简单的生命;随后,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4.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和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人类对转化了的太阳能的利4用,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5.理解太阳活动主要类型和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部分。太阳大气常有变化,甚至是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最主要的太阳活动。活动类型位置活动周期意义黑子光球层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色球层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经电离层反射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跑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6.掌握地球自转的特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转是指地球时刻不停的绕假想的地轴作旋转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上看,旋转方向是顺时针。(2)地球自转的周期比较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比较名称参照物旋转角度时间备注恒星日恒星360°23小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太阳360°59′24小时考虑了地球的公转运动(3)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可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即分别用角度和距离来衡量地球自转的速度。由于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地球表面上的各点(除南北两极点)就相当于绕其所在的纬线圈运动了一圈,因此这些点都是转动了360°,即角速度相等,每小时约15°,但由于各条纬线圈的长短不等,它们所运动的距离则有着较大的差异,赤道的纬线圈最长,因此线速度最快,约为40000km/24h≈1670km/h,其余纬度的线速度为1670km/h×cosα(其中的中α为所在地点的纬度)。由于cos60°的值等于1/2,所以南北纬60°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