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重点最全最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一、对整个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思想体系的评价①历史功绩a.初步探索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提供了思想基础b.对资本主义制度做了深刻批判,为启发工人觉悟提供了宝贵的材料c.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天才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出了巨大贡献②缺陷:a.指导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无法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正确道路b.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变革社会的依靠力量c.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张道德感化,所有的理想都是空想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⑴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基石——唯物史观的创立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历史观基础上。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①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有着自身规律性的进化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制度的更迭是生产力与现存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③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⑵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基石——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①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的特殊性质,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②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③指出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的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三、《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主要内容:1.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3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4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然途径5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6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诬蔑,并揭露其实质和危害性2、宣言的意义:a.《共产党宣言》是国际革命的宣言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强大的思想武器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正式诞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c.《共产党宣言》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纪元,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开始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践性和科学性也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四、马恩设想的未来社会由哪些基本特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比较集中的描述了对未来的设想。1.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可以满足整个社会成员的需要;22.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消除了按劳分配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3.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私有制的束缚4.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社会的其他重大差别,即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差别5.国家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还有,但是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6.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新人五、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是怎样总结巴黎公社的创举和经验教训的?⑴创举:①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是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权;②公社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民主本质:罢免制,限制高薪,废除特权,政务公开;③公社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清廉本质:社会公仆。另外,巴黎公社非常重视教育,强调教育第一。⑵经验教训:①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它证明暴力革命是个普通规律,它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指明了方向;②公社证明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获得胜利的必要条件;③公社丰富和发展了不断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公社失败的教训证明,必须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才能最终取得胜利。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一、用十月革命的实际论证列宁一国胜利理论的正确性。(内涵依据、革命爆发的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⑴“一国胜利”理论的内容:列宁:1915年,《论欧洲联邦口号》;1916年,《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社会可能首先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⑵“一国胜利”理论的依据:①资本主义垄断会发生利益的激烈竞争,从而形成不同的军事集团;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市场会发生战争,造成彼此力量的削弱,其中必定有更为薄弱的环节;③战争会唤起人民的觉醒,奋起而斗争,以新制度代替旧制度。⑶要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点必备的三个条件:①这个国家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反动派已经没有办法统治下去了;②这个国家的被统治阶级已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③广大群众的革命觉悟和积极性已经极大地提高,并且表现为革命行动。⑷俄国成为社会革命爆发点的三个原因:①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残余比较严重,政治经济比较落后;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灾难,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③俄国已经有了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并且有了成熟的领袖——列宁。⑸“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917.10.25俄历;1917.11.7公历)①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折,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和人类历史的新纪元;3②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沉重的打击;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次成功的伟大实践,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⑹“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①“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有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这个政党在革命的进程中能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②“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首要任务和一般规律;③“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④“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二、试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1主要内容:a.协调工农业的发展,加强工农联盟;b.开放市场,实行贸易自由和竞争机制。c.把私营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把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矿山租借给外国资本家,实行租让制;d.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缴纳后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可以自由支配。2积极作用: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速好转;b.改善巩固了国家的经济地位;c.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此步入工业化时代三、如何看待斯大林模式。1、什么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掌权时期,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方法和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的统称。2指导思想:①用战备的观点来规划国民经济建设,使苏联的经济建设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②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建设的动力;③斯大林“直接过渡”的社会主义观起了主导作用,实行全面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高度集中。3、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a、优先高速发展重工业,b、确立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的所有制模式,即建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结构体,作为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志;c、消灭私营商业经济,d、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消灭市场经济,e、实行以党代政,个人专断的政治领导模式。4、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历史功绩:①它使社会主义第一次由理想变为现实,解决了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发展;②它使苏联迅速变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抢在战争爆发前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作用: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了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的状态,至今农业仍为棘手问题,几代领导4人都未解决好;①它导致了权力的过分集中,压制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②导致了国家机关严重的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③导致了长期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④导致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并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四、如何看待现实社会主义遇到当代世界严峻挑战导致的后果(1)现实社会主义不仅没有成为发达的国家,反而被资本主义越抛越远;(2)使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难以抑制的信仰危机:①马克思主义所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收到了质疑;②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提出了质疑;③民主社会主义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使人们对现实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④亚洲四小龙腾飞更使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孤立地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仰。(3)社会主义阵营里出现了倒戈现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1、首先,把资本主义国家看全2、其次,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缺乏可比的基础(1)经济发展起点不同(2)发展经济的手段不同(3)经济发展的时间长短不同(4)发展环境不同第三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上有哪些失误?1、反右斗争扩大化2、大跃进3、人民公社化运动4、反右倾运动(庐山会议)5、四清运动6、文化大革命。⑴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使以阶级斗争为纲“左”倾路线发展起来,严重冲击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至1960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左”倾冒进的产物,主要表现是在工业上搞大炼钢铁和农业上的浮夸风。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做的一项重大决策,但它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刮起了浮夸风和共产风。⑶庐山会议:为了纠正左倾错误,1959年7月2日—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庐山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但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右倾反党集团的斗争。庐山会议的斗争,在经济建设上打断了纠左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尤其是使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⑷1964—1965年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进一步发展⑸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最深刻的教训就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立即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去,努力发展生5产力。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什么重要作用?(包括改革开放实践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相互关系)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开始了真理标准大讨论。1978年12月18日-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⑴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全会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⑵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别国模式,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含义:(一)我国进行社会建设,不能照搬别国模式(二)哪一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道路,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不需要其他国家加以干涉,也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悠长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以下特征:(1)生产力落后,商品生产很不发达(2)生产力落后决定了生产关系方面,从所有制到分配结构都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3)在上层建筑方面,建设有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须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3.社会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