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北大学发展特色研究一、东北大学简况东北大学创建于1907年,是日本继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之后设立的第三所帝国大学,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在国际大学排名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在2014年泰晤士报亚洲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列第16名,在日本综合排名第5,并且该校金属材料学位列世界第一。东北大学为日本规模巨大的综合性大学,大学下设10个学部、18个大学院和6个附属研究所。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理学、医学、牙科学、药学、工学、农学等学科门类。根据2014年5月1日的统计数字,学校共有教职工6379人,其中教师有3174人,各类职称人员分别为:教授886人,副教授737人,讲师163人,助教1202人,助手186人,行政人员、职业技术人员等3195人。在校本科生11060人,硕士研究生4106人,博士研究生2651人,其中各类外国留学生1185人。建校至今,东北大学人才辈出,成就卓越,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先进的办学模式在日本高等教育中发挥了典范作用。因此,对于东北大学的研究可以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以及启示。二、东北大学“研究第一”、“开放门户”及“尊重实学”的办学理念东北大学一直以“研究第一”、“开放门户”和“尊重实学”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创办研究型大学为学校的办学使命,以扩大学校面向世界和各地区开放为学校的办学方针,以培养领导型人才和具有研究能力、掌握高度的专门实用知识的职业人才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它提出具体的办学目标是:以综合型的知识为基础,在人类所必需的,与自然、人类、社会相关的广泛领域里开展研究和教育。以活跃的知识创造为基础,努力创造科学知识、技术和社会价值,进一步创造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以继承和普及智慧为基础,培养具有广泛视野和高度专业知识并具有领导才能的人才,直接为人类的幸福做出贡献。以服务社会为基础,将研究成果以及人才返还给社会,以社会繁荣为目标而不断努力。(一)研究第一东北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都以“研究”标榜自己,其科学研究水平在日本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力。该校有四位名誉博士获得了四次诺贝尔奖,在为学校争得了荣誉的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地位。并且该校的多项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国家的奖励和国际的公认,特别是在应用研究方面成果更为突出和明显,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此外,该校还加入了日本“21世纪COE”计划,在证明了其科研能力的同时也表明了它希望继续提升其教育研究水平的决心。在东北大学2005年制定的十年办学目标中,研究第一的办学理念也仍然贯穿于其中。首先,它强调要努力创建世界最高水平的综合研究基地。世界最高水平研究基地要求其研究成果引领世界并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广泛领域,其研究组织能适应加快的知识集成和知识基础型社会的要求,其与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网络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提升其作为世界性综合研究基地的声望与评价。再者,它始终强调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它要求教师需要一边从事最先进技术的研究,一边将研究成果反馈到教学上。并且它还强调要努力完善建立能灵活展开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所需的设施、人材、物质、及财政等的基础和经营体制。在研究项目和经费方面,近几年,东北大学的各类科研项目数量和研究经费也在逐年增加,包括与民间团体的合作研究和委托研究等。其中,与民间团体的合作研究项目从2008年的786件增加到了2012年的831件,经费从2459百万日元涨到了3084百万日元;而委托研究项目从2008年的596件涨到了2012年的666件,经费从9131百万日元增加到了9587百万日元。(具体数据见图1、图2)图1:与民间团体合作研究项目与经费年度项目数(件)经费数(百万日元)2008年78624592009年83726922010年85429562011年86228402012年8313084图2:委托研究项目与经费年度项目数(件)经费数(百万日元)2008年59691312009年61195632010年589100082011年742113972012年6669587(二)开放门户东北大学从建校以来就一直强调学校的开放性。其作为继东京帝国大学与京都帝国大学的第三所帝国大学,从建校当初就向高等专门学校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生开放门户,并于1913年,不屈于当时政府的压力,在日本国立大学里首次批准了三名女学生入校,以此向社会展示了“开放门户”这一坚定不移的办学理念。此外,它还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视为非常重要的办学内容。不论国籍、人种、性别、年龄、宗教、社会阶层如何,只要具有素质和热情,皆可获得成为学生或职员的平等机会。到目前为止,东北大学已与世界上32个国家的195所大学签订了校级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协议,各学部与学科也与多个国家的366个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学校每年接收大量外国留学生及研修人员,并且派出大量的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和开展合作研究。2014年,东北大学自费留学生数达到了1261人,公费留学生有271人;并且在2013年接受了1760位研修人员,还派出教职员6814人出国进修(具体数量情况见图3及图4)。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东北大学还创建了一个创造力论坛(TFC),这是日本第一个国际访问学者中心,它的创建是为了促进东北大学与世界范围内访问学者间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核心目标是促进开创性的跨学科研究,加强学术项目,培养青年科学家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些目标,TFC每年将主持三个主题项目,每个项目专注于目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每个项目都由若干主题会议和若干围绕主题的协商会议组成,并且通过集中强化讨论,致力于开发创新思维和形成新的研究思路。东北大学反对闭锁,强调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开放,在“开放门户”方面,它一直走在日本大学的前面。图3:外国人留学生数877100611651166112911371261341340346332303299271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自费留学生数公费留学生数1218134615111498143214361532人图4:教职工出国人员数及接收研修人员数68146401541444594695386517601587157516821792159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教职员出国人员数接收研修人员数人(三)尊重实学东北大学自创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实学对于社会的作用。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它就建立了由大学创办的风险企业,以便培育地区产业,从而充分服务于社会。并且它还一直提倡4S主义,即大学教育必须四个面向:研究(Study)、学生(Student)、社会(Society)、服务(Severity),通过开展研究和培训学生为社会服务。在东北大学2005年制定的今后十年的办学目标中,它也一直强调尊重实学这一传统。在人才培养方面,它希望为社会提供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材,以此为人类社会和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在产学合作方面,它希望继续推进产学合作,完善科技园的建设。在社会服务方面,它希望加快提高面向市民的教学以及利用专业知识的咨询服务的质与量并且开放校园,使校园成为能与市民共享的场所,使该校的藏书、学术资料、设施等知识资源及财产为社会所用。三、东北大学注重与企业及社会的合作日本东北大学本着“研究第一”、“开放门户”和“尊重实学”的办学理念,非常注重与企业及社会的合作。第一,东北大学设置了捐助讲座和捐助研究部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它们是通过企业等的捐献出资而设立的,就是利用来自企业等的捐款,以丰富和搞活大学的教育和研究为目的而开设的讲座和部门。捐助讲座设立于研究生院研究科及专业,捐助研究部门则设立与附属的研究所等机构内。从2009年到2013年,东北大学各研究生院工举办了30次捐助讲座,并设置了10个捐助研究部门。第二,东北大学重视产学合作。该校在研究开发、培育人才以及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等可以相互合作的领域内,动员全校各部门与民间企业等单位建立有组织的合作关系,有机地推动各项具体合作工作的实施,在2006年至2012年期间该校已与日立制作所、河北新报、七十七银行、高能源加速器研究机构、筑波大学、情报通信研究机构、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19个民间企业确立了合作关系。第三,东北大学重视与社会的合作。首先,学校开设了“科学咖啡厅”。所谓的“科学咖啡厅”是向高中生等普通人提供一个能和科学工作者边饮咖啡边轻松地畅谈科学的场所。即是为社会上的广泛民众提供可以接触科学乐趣的环境。此外,学校还积极举办社会活动。例如,在2008年举办了东北大学创新节,向社会大众介绍机器人技术、医工学合作、生命科学、纳米技术与材料、信息通信、环境与能源等各领域的尖端技术以及介绍年轻研究工作者的萌芽性研究;2013年,学校又举办了东北大学革新博览会,向社会大众介绍了制造、生命科学、纳米技术以及材料、环境、能源、信息通讯等各领域的最先进的研究和年轻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萌芽研究的介绍及演示。不仅如此,东北大学还会不定期举办面向普通高中生及其他大众的对外开放的讲座,讲座由不同院系负责实施,具体内容涉及各个科学领域。四、东北大学以全学教育统领通识教育全学教育的理念东北大学的通识教育并不是所谓的“一般教育”或是“教养教育”,而是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就是“全学教育”。全学教育的理念是所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所有教师除了要进行研究及教授本科科目外,可能还要教授一些通识科目;而所有本科生都要修读一个共同的通识课程,并规定于第一年及第二年修读。东北大学的全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基于东北大学的办学理念:东北大学在“研究第一”和“开放门户”的理念下,致力于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和教育。同时通过利用研究成果解决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培育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才,为实现和平与公平的人类社会做出贡献。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在这样的办学宗旨的指导下,确定了“全学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的人才养成教育计划。全学教育的课程设置理念与其他专业教学理念有所区别:全学教育是为了进一步开展本科专业教学与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生源的必不可少的最广泛意义的基础性的宽口径的教养教育。从全校选取高水平的教师承担全学教育的课程教学与研究,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作为一个现代人和国际人生活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适合现代社会的,形成人类文化支柱的基本的教养和技法;帮助了解主要专业领域学习的广泛的学术知识和技能;专业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全学教育课程分类东北大学将全学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类:基干科目,展开科目和共通科目。基干科目主要教授人格形成的知识和技能,令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不同学院的本科生都要修读这些科目;展开科目包括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及一些跨科的综合学科,比基干科目更为专门,有助学生应用更专门的知识;而共通科目则要求学生对专门学问有基本的认识,然后培养他们一些基本的教养。值得一提的是,共通科目还包括一些转为留学生而设的特别科目,让他们更易融入校园,以及加强与本地学生的交流。全学教育课程设计东北大学四年制的课程设计,是在第一、二年集中提供通识教育,致力开拓同学的视野,然后于第三、四年重点培养学生的专门知识。这样于低学年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增强其基础教育的训练,然后在较高学年教授专门科目的做法,不仅可以在第一年就稳固学生的基础,使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更可以使老师后续可以更加全面地教授课程内容,与学生进行全面的沟通。全学教育管理机构东北大学的全学教育设立了相对独立的机构,有单独的管理机构、师资和教学计划。东北大学变成国立大学东北大学法人之后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尤其是2007年度开始启动的“井上计划2007”(东北大学行动纲领)遵循着“为人类社会作贡献”这一坚定信念,分别针对教学和研究等五大具体领域制定出打造“世界级领先大学”的战略计划。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视全学教育的建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