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考纲要求](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宏观框架][知识主线]1.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相辅的特征。2.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3.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4.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5.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两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变化农具的变化原始阶段刀耕火种石、骨、木商周时期石器锄耕(耜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少)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发达地区)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牛耕普及全国耦犁―→一牛挽犁唐代铁犁牛耕曲辕犁2.经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古代水利灌溉(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2)水利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4.土地制度(1)史实①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②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等。③均田制:北魏、隋唐都曾经实行过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2)影响①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带来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激化了农民与地主、国家与地主之间的矛盾。②以上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考向1从文明传承的视角考查生产工具的变革(2015·天津文综,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3-审题方向农业生产工具关键信息考向2从经济与文化关联的角度考查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2015·课标全国卷Ⅰ,27)下表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此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审题方向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审读表格纵看,空间上北方与南方的对比;横看,时间上由唐宋到明清发展。反映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科举状元人数不断增加。调动知识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关系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生产的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4-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考点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1.手工业发展的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经营方式政府直接经营民间私人经营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产品用途政府、皇帝专用用于民间消费用于交纳赋税和自己消费流通方式不在市场流通在市场流通剩余部分出售特点大作坊生产、资金雄厚,不以营利为目的规模较大,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规模小,资金少,不以营利为目的地位明中叶以前占主导地位明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农户的副业,始终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2.手工业成就(1)冶金业①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发达。②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钢的产量和质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制瓷业:中国最早发明瓷器。东汉生产青瓷;南北朝烧出白瓷;隋唐进入成熟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宋朝有五大名窑。元代出现了彩瓷。明朝有五彩瓷。清代有珐琅瓷等。(3)纺织业:我国最早开始养蚕缫丝,有“丝国”之称。元代的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明朝后期棉布成为主要的衣料,苏州、杭州成为丝织业的中心。3.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5-考向3明清区域分工与资本主义萌芽(2014·全国大纲高考)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知识定位明清——阶段特征——区域分工解题关键考向4从东西方文明交融视角审视手工业发展(2015·浙江文综,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审题方向丝绸之路——文明交融辨析选项(1)私营手工业与市场联系较密切,明代中期以后,手工业生产由以官营为主转向以私营为主。(2)明清时期中国与欧洲同期形成了手工工场生产方式,但中国并未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更没有发展到工业革命程度。(3)丝绸与瓷器皆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明的象征,常用常考的相关史实还有:元代烧成青花瓷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期;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瓷。-6-考点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时期发展表现阶段特征先秦时期①商朝人善于经商,是“商人”的来历。②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兴起和繁荣发展秦汉时期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②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隋唐时期①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②农村集市(草市)贸易发展起来。③出现柜坊和飞钱宋元时期①商品种类繁多,东京等城市商业发达。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④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打破时空限制,商业贸易发达明清时期①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②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④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考向5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市”的演变(2015·重庆文综,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7-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审题方向宋代“市”的演变理解材料考向6关注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的互动关系(2015·江苏单科,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审题方向古代民间手工业;明代商品经济发展把握题眼用图示法识记古代商业发展的趋势-8-考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经济政策工商食官西周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坊市制度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来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重农抑商产生于战国,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闭关锁国明代开始实行,清代前期更加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2.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2)实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5)阻因:自然经济,传统观念,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制度。考向7关注重大概念——“海禁”(2014·江苏高考)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知识定位明清经济政策——“海禁”——信息提取信息提取-9-考向8关注重要概念——“重农抑商”(2015·海南单科,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审题方向“重农抑商”政策辨析选项高考命题特别重视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对商业发展、中外贸易及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具有三大相同点:都是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而采取的政策;都是由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都具有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高考预测·原创押题押题1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其根源在于()A.君主专制的强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闭关锁国的政策D.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10-押题2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其变化的根源是()A.西学东渐的影响B.文化中心的南移C.经济重心的转移D.政治中心东迁押题3明朝正德年间,青花瓷以波斯文作为图案主题;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饰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画面上;嘉靖、万历以后,瓷器上出现了用花朵绕梵文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棒子”图案。清代前期,瓷器装饰画面还采用了《圣经》故事画。这反映了明清瓷器()A.烧制技术达世界一流水平B.民间生产技艺经久不衰C.在各阶层中使用非常普遍D.受到外域装饰艺术影响押题4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商业文明深厚久远,许多成功的优秀商贾,都把诚信作为经商和做人的信条,下列突出商业诚信的是()A.商朝王亥“立皂市,服牛马,以为民利”B.战国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予”C.春秋范蠡“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D.晚清王炽“报效万数千金以赈之”押题5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B.历史可以任人诉说C.百家争鸣的需要-11-D.西周土地买卖频繁,难以确认押题6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商业环境的艰难使经营者重视经商技巧B.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C.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地位相对低下D.封建经济日益繁荣使商业竞争更趋激烈押题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