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治高考复习政治常识复习厘清主要知识一、国家政权政治的核心国家性质民主和专政人民军队国家机关(包括政府自身建设、公务员)国家职能1、维护国家主权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国两制)民主+法制=政治文明从根本上讲是指一个国家的政体、政党制度我国国家政权的本质中国特色民主制度公民政治参与----------------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司法机关------------------建设政治文明自觉提高公民民主、法制、政治参与意识政党制度和党的领导党的历史地位的确立党的先进性(为什么)领导方式(怎样)执政方式(怎样)党的领导的重要作用自觉拥护党的领导三、重点知识的复习列举1.国家政策民族政策国际关系、世界主题近三年高考考点分析未考过的知识点2011新对策分析说明题新题型梳理经济与政治知识对应点重点时政的分析4、政治学分析说明题【例题】城市是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逐步增长的趋势(表1)。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规定,也有一个逐步的过程(表2)年份1953197919952009比例(%)13.2618.9629.0446.6表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2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以全国人大为例)选举法制定或修改年份1953制定1979修改1995修改2009修改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量8:18:14:11:1注:8:1也即,如果农村每80万人口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城市则每10万人口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其他类推。运用我国国家性质和选举制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0分【答案示例】上述材料表明,建国以来,我国选举制度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完善。(我国选举制度逐步完善?)评分项1:考生运用政治学知识归纳材料所反映社会现象的实质(2分)1953年与1979年鉴于当时城市人口比例,选举法做出“8:1”等不同规定,评分项2:根据规定的内容领域和材料提供的背景,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1分)这保证了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符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也说明选举制度的发展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评分项3:运用政治知识解释形成社会现象的原因(3分)基于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长,1995年改为“4:1”,今年改为“1:1”,评分项2:根据规定的内容领域和材料提供的背景,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1分)这说明随着国情变化我国逐步实现了城乡选举权人人平等,使公民的选举权得到切实保障。评分项3:运用政治知识解释形成社会现象的原因(2分)我国选举制度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继续发展而不断走向完善。评分项4:对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评价(1分)【解题方法指导】1、明确四个评分项:归纳实质、概括现象、解释原因、判断评价2、归纳实质要全面深刻,概括现象不能截取,解释原因切忌罗嗦,判断评价要表明态度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90岁生日。2月9日以来,中央各新闻媒体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责任感,精心组织策划,推出大型人物专栏《“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新闻报道,图文并茂,广泛深入宣传报道“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推动各地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四、根据知识寻求材料佐证“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郭明义,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鞍钢矿业公司、模范共产党员、鞍钢精神文明建设标兵、鞍山市道德模范。·义务献血:1990年以来,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捐款: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0多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自己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捐献造血干细胞:2006年起,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捐资助学: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这90年的历史,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五彩斑斓,丰富厚重,既书写着英勇,又记录着艰辛;既放射着光芒,也不失有悲壮。重温党的历史,一定要抓住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历史的基本内涵。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的界定,概括起来可以说,这是一部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如果按基本线索展开,则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个历史”,即奋斗史、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这“三个历史”,就是三条基本线索,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亦即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二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亦即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9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时,江泽民同志概括了三件大事。200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时,胡锦涛同志再次概括和强调了这三件大事。三件大事,横亘三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90年,因这三件大事而分成三个历史时期,大致30年左右一个时期。每个时期主要干了一件大事,但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合。第一件大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1年1月,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年—1978年)正式出版。《党史》二卷写的是党在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的历史,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29年的历史,共和国正是从这里起步。《党史》二卷的第一篇,旗帜鲜明地指出当时在短短七年内实现的两个“历史性转变”:“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两个历史性转变。”《党史》二卷对“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两次严重错误和曲折并没有回避。在第二编和第三编中,以大量篇幅详细地写出这两次严重错误的演进过程和造成的恶果。这两次错误和曲折,不管当时的处境多么艰难,最后都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起来纠正,并且总结出深刻的经验教训,而不是由任何其他力量来纠正的。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同人民群众始终紧紧站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蕴藏着何等生命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刻阐述,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