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断层线崖:有时沿着断层线,由于两侧岩石性质不同,在差异侵蚀作用下亦可形成的陡坡或悬崖顺地形和倒置地形:顺地形是与构造形迹一致的地形,是硬软岩层交互相间组成的岩层,在水平压力作用下形成的舒缓而规则的褶皱,在地貌上有明显的反映。倒置地形: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造岩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雪线:在气候年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每年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大致在同一海拔高度,这一高度界限称为雪线侵蚀基准面: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停止所在高度基面。坚硬的岩坎,湖泊洼地,支流汇口处可称为地方侵蚀基准面;对控制一条河流下切最深的一点高度,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二、填空1、倒石堆的定义: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倒石堆2、河流的三个作用:侵蚀、搬运、堆积3、河口的三个部分:近河口段、河口段、前河口段4、冰川侵蚀的两种形式:拔蚀作用和磨蚀作用5、沟谷发育的三个阶段:切沟、冲沟、坳沟6、地壳主要元素:氧7、荒漠四个形式:岩漠、砾漠、沙漠、泥漠8、风化作用三个形式: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画图1、河床、河漫滩、坡地2、画一个完整的曲流示意图并标出最深处的位置,长宽5:13、正断层示意图及运动方向4、半月形沙丘的顺风向纵剖面,说明落沙坡层理结构。三、简答1、风化壳发育阶段和分类1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岩屑型风化壳)2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化学风化的早期阶段——活泼可溶性(易溶性)盐被侵蚀(硅铝-碳酸盐和硅铝-硫酸盐型风化壳)•化学风化的中期阶段——碳酸可溶盐被侵蚀(硅铝粘土型或高岭土型风化壳)•化学风化的晚期阶段——云母、长石分解,留下氧化铁和氧化铝(铁铝风化壳或砖红壤型风化壳)2、解释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退缩气温升高所融化的冰山,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最主要的来源。我们的地下淡水储备很大部分来自冰山融水。在气温平衡正常时,冰山的冰雪循环系统,即冰山夏天融化,流向山下,流入地下,给平原地区积累淡水,并起到过滤作用。冬天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山上,通过大量降雪重新积累冰雪,也是过滤过程。整个循环过程使得我们的淡水有了稳定平衡保障。而如今全球变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积累速度远没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3、泥石流的三个条件A、大量的松散物质,包括构造破碎带和强风化带带来的碎屑物质、高山地区的厚层冰碛物、地震崩滑堆积;B、集中降雨、快速冰雪融化和冰湖溃块C、陡峻的沟谷4、风沙流搬运和流水搬运的异同原因风沙运动的形式:蠕移:是一些跃移运动的沙粒在降落时对地面不断冲击,使地表的较大沙粒受冲击后产生的缓缓向前移动,表现为贴近地面的滚动或滑动,一般占输沙量的20%左右,粒径大于0.05mm。跃移:由于飞跃的颗粒降落时碰撞地面而产生的反弹跳跃或冲击地面沙粒跃起,沙粒高速旋转着(100-1000r/m)、跳跃式运动,一般占总输沙量的70-80%左右;粒径大于0.05mm。悬移:粒径小于0.05mm的沙粒,重力小于气流向上的湍流分力,长期悬浮于空气中运动,能岁气流搬运到上千公里远的地方才沉落下来。一般少于总输沙量的10%左右。河流搬运作用:河流流水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推移:流水使泥沙或砾石沿底面滚动或滑动,主要是泥沙或砾石受水流的迎面压力作用所致。跃移:是床底泥沙呈跳跃式向前搬运。悬移:较细小颗粒在流水中呈悬浮状态搬运。5、黄土地貌风成说的依据•戈壁-沙漠-黄土的环带状分布•黄土粒径的空间变化规律•类似降雪过程的“披覆状”堆积•夹多层古土壤,且古土壤形态随下伏地貌形态而变•含陆生草原动、植物化石•黄土的矿物成分高度均一五、分析1、大河建造大坝对上下游河床地貌的影响(河流三形式:搬运、侵蚀、堆积)①对风化:库区水位上升,沿岸岩体和土体受到化学风化作用加强,在水的浸泡下,岩体土体结构松散。例如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库区的滑坡和崩塌显著增加。②对侵蚀:A、库区的风化作用使得流水对库区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B、清水对大坝下游河道侵蚀加强,使得坝下河床受到强烈冲刷而下降,如下游洞庭湖的四口分流因为长江河床变低而减弱。③对搬运:A、库区流水变缓,上游大量沙石在库区淤积,不能搬运到下游,例如大坝建成后,重庆港淤积了很多砾卵石,库区底部淤积大量泥沙;B、下游在水库放水时,清水急流加强了流水的搬运作用。④对堆积:A、上游流速变缓,造成河道淤塞,在库区一些支流已经发现河道完全被淤塞的情况;B、大量泥沙被截留在库区,使得河口三角洲的泥沙补给减少,河口堆积作用减弱。⑤对河流地貌:A、上游库区河床淤高,下游河床深切;B、上游库尾河段河漫滩发育加强;下游下切加强,曲流发育减慢。C、河口三角洲长期内由于泥沙补给减少而退化。上游由于大坝蓄水,水面升高,侵蚀作用变成堆积作用;下游由于水库大量防水,堆积作用变成侵蚀作用。2、结合溶岩地貌发育的阶段性,分析山区溶岩地貌的不稳定性岩溶地貌发育可分四个阶段顺序发展,各个阶段有一定的地貌组合。(1)幼年期阶段可溶性岩石裸露,地表流水开始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地面常出现石芽和溶沟,以及少数漏斗。地表平坦,地表水多,地表水向地下渗漏,岩石多,土薄。(2)青年期阶段河流进一步下切,河流纵剖面逐渐趋于均衡剖面,地表水绝大部分转为地下水。这时,漏斗、落水洞、干谷、盲谷、溶蚀洼地广泛发育,地下溶洞也很发育,有许多地下河。地表缺水,土层薄。(3)壮年期阶段地表河流受下部不透水岩层的阻挡,或者地表河下切侵蚀停止,溶洞进一步扩大,洞顶发生塌陷,许多地下河又转为地面河,同时发育许多溶蚀洼地、溶蚀盆地和峰林。土层稍厚。(4)老年期阶段当不透水岩层出露地面时,地面高度接近地方侵蚀基准面,地表水文网发育,形成宽广的平原,平原上残留着一些孤峰和残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