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考历史考点复习(学生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1年中考历史考点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考点第二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31_P47)第6课春秋(前770—前476年)争霸1、春秋时期:周平王迁都城到洛邑,今洛阳,春秋时期开始。2、春秋五霸:(1)背景:王权衰落;诸侯国强大;为争夺土地、财产、人口;争当霸主(左右天下、支配别国)。(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3、齐桓公首霸的原因:①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力增强。②打出“尊王攘夷”旗号,北阻山戎、北狄,南阻楚军。首霸标志:葵丘会盟。4、晋楚争霸:晋文公在城濮大败(退避三舍)楚军成为霸主。后来楚庄王(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在邲大败晋军。5、吴越争霸:吴王阖闾任用孙武打败楚,成为霸主。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后来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王夫差,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第7课战国(前475—前221年)争雄1、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2、著名战役:围魏救赵、长平之战。军事家:孙膑、白起。3、军事策略合纵与连横:合纵指六国“合众势以攻一强(秦)”;连横指秦为破坏六国而“事一强以攻众弱”、各个击破的策略。▲第8课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开始)1、背景:①战国时生产力迅速发展(标志为铁农具、牛耕推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②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2、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②重农抑商。③奖励军功,废除世袭特权。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3、性质: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政治、社会改革。4、影响:①废除了旧(奴隶)制度,建立了新(封建)制度(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秦国发生根本变化。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③推动了经济发展。④秦国逐步富强,为灭六国奠定了基础。5、秦国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七上第三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第9课秦朝(前221—前207年)的统一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原因:①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②秦王赢政制定了正确策略。2、秦统一全国: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定都咸阳。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②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内容、措施:①确立皇帝称号;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4、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铜钱)。②统一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③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流行隶书)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前209—前207年)▲1、原因:秦的暴政。①思想文化上,秦始皇“焚书坑儒”。②剥削残酷,赋役沉重。③刑罚严酷。④秦二世更昏庸残暴。2、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涉)、吴广领导,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曾攻到咸阳附近的戏。3、秦朝灭亡:后来,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公元前207,刘邦率军入关中,逼近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思想文化:尊儒术兴太学。接受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政治生活中的独尊地位;在长安办太学,用博士主持教学。②政治: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③经济:货币由国家(中央)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军事: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设郡县管辖五岭以南含海南岛地区和“西南夷”。第12课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1、西域的范围: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广一点,还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地区。2、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联络乌孙国进攻匈奴。▲意义: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开通打下了基础。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第13课两汉时期的外交1、“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葱岭,通向西亚、欧洲。另有“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2、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铁器制造技术传到朝鲜,在平壤出土有汉朝蜀郡制造的漆器。东汉光武帝赠给日本倭奴国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3、汉与欧洲的往来:97年,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人从海路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第一次直接交往。第四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其中北朝时以鲜卑族拓跋部影响最大。2▲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融合增强。②鲜卑贵族用落后方式统治人民,矛盾激化,统治面临危机。内容:①借鉴汉族政治、经济制度,加强管理官吏、经济。②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③学习汉族文化风俗(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推行汉族教育制度)。作用: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进程。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第17课青铜工艺的成就1、青铜: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2、主要青铜器:①商朝后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古代最大的青铜器。②四羊方尊,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③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青铜树,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第18课卓越的工程▲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于成都附近岷江上。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2、郑国渠:战国时期秦国建于咸阳附近,由郑国主持修建,灌溉关中平原。▲3、秦朝长城:目的:为了防御匈奴,巩固北部边防。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意义: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巩固了北部边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世界古代伟大工程之一。4、灵渠。秦朝修建。目的:为了征用越族,统一岭南。联通了长江、珠江水系。第19课科技成果▲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用麻造纸(世界最早)。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意义:利于文化交流、保存;促进人类文化发展。2、数学:①东汉的《九章算术》,书中关于负数概念、正负数加减法则、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最早。②“圆周率”:南朝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3、医学:①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②东汉的华佗,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编制了五禽戏。4、农学:北魏的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5、地理学:北魏的郦道元,《水经注》。第20课汉字的演变1、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2、甲骨文:商朝时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较成熟、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从商朝开始我国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3、金文(铭文、钟鼎文):商朝、西周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4、小篆和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游行隶书,汉朝时广泛使用。5、草书、楷书和行书:出现于汉朝后期,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第21课学术思想1、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①思想贡献:提出“仁”的学说,他创立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②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编订《诗》《书》《春秋》等作教材,保存、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③孔子言论记录在其弟子编的《论语》里。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①原因:社会深刻变化,不同看法的思想家形成众多学派,史称为“诸子百家”。②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还有纵横家、兵家、农家等。③代表:儒家:孟子(轲)《孟子》、荀子(况)《荀子》。道家:庄子(周)《庄子》。墨家:墨子(翟)《墨子》。法家:韩非《韩非子》。兵家:孙膑《孙膑兵法》。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1、诗歌: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离骚》《天问》。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2、史学:西汉的司马迁,《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等。3、佛教传入: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4、道教:产生于中国,东汉时创立,尊道家创始人老子为教主。第23课艺术成就1、音乐: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战国编钟:。2、雕塑:在秦汉时期美术中,雕塑成就最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俑,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3、书法:东晋时的“书圣”王羲之,《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4、绘画:东晋时的顾恺之,擅长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3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代表奕訢、李鸿章――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内容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新式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新式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同文馆)创建新式海军――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评价局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意义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中国的科技人才,吸引了一部分私人资本投身近代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时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序幕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和组织强学会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光绪皇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京师大学堂――新式学堂(北京大学)结果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发动政变,镇压了变法运动。(戊戌六君子:谭嗣同——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评价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政治运动。作用影响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辛亥革命兴起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日本东京成立,创办机关刊物《民报》。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主义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性质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失败没有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新文化运动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标志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口号:民主、科学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阶段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评价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为中共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4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原因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游行、罢课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转折上海工人罢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初步胜利释放爱国学生撤消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