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2015届全国高三历史第三次大联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5年4月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试题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大联考命题中心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据江苏尹湾汉墓出土的考古文物《集簿》记载,当时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据考证小说《西游记》中“傲来国”与《集簿》“侯国”一致。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集簿》不能真实反映历史史实B.二者史料可以相互印证C.《西游记》是文学作品不是史料D.二者史料皆不可能采信2.近年来,不同学者从地方到全国的研究都证明,如果考虑到家族与姻亲关系,明清以来科举的真正获益者可能不过三百个左右的大家族,而且还高度集中在江南、直隶等少数地区。以下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宗族社会与科举考试有必然联系B科举制度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无关C经济状况与科举制度必然联系性D世家大族否定科举制的垄断地位3.“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与“上善若水”意思相符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4.刻书,是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籍的通称,按分类有官刻和私刻之分。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宋代安徽地区皖版刻书分布示意图。它反映了此时安徽地区()-2-宋代安徽地区皖版刻书地区分布图0102030405060徽州池州舒州宣州庐州滁州种类A.刻书数量处全国领先水平B.民间私刻书种类超过官方C.南北方文化发展不均衡性D.文化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5.“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材料中说明()A.当时南北方经济交往非常自由B.北方少数民族农业生产封建化的趋势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6.李时岳指出:“事态表明,辛亥革命前,在全国性统一的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内部,实际上是山头林立的。各个山头有各自活动的地盘,有各自联系的群众。”这主要表明()A.中国同盟会的内部派系复杂B.中国同盟会对会员的束缚较少C.中国同盟会是一个民主政党D.三民主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7.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棉布进口棉纱进口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B.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打击C.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D.中国开始沦为西方的附庸8.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材料中思想最主要影响是()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中国外交地位提升C.中俄关系较为密切D.工人运动蓬勃发展9.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其画面的设计常常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对下图所示纸币的认识,正确的是()-3-A.该货币主要流通在江北革命根据地流通B.该纸币发行时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C.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南方曾经流通D.该种纸币在抗战时期敌后战场发行使用10.右图反映了1978-2008年间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变化情况。其中1990-2000年间的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A.中共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B.家庭来能产承包制的推广C.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推行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1.“…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这是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纪念某一外交原则提出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据你判断,这一外交原则()A.直接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友好B.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C.是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表现D.体现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12.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幅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这说明A.人文主义精神对下层民众的影响B.宗教思想仍然占据处于主导地位C.中西方思想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D.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异常迅速1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贵族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依据上述材料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德意志帝国宪法》有利于德国工业化B.容克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帝国统治基础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热衷于追求近代化D.《德意志帝国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国情14.“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A.推动了工业革命开展B.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C.推动欧洲阶级关系变化D.导致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5.“此时,尚处于资本主义的‘青年时代’,小生产仍占绝对的优势,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这是马克思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A.英国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C.太平天国运动D.第一国际16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说明()A.苏联谋求战略平衡计划受挫B.美国称霸世界企图遭受打击C.中国力求抗衡美苏世界大国D.美苏争霸双方国际形象受损17.赵金可在《反恐十年》中谈到:“美国在21世纪的‘领跑’位置必定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4-挑战。这里不仅有来自传统的民族国家与之进行综合国力的较量,而且有来自非国家行为体对它进行的挑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丧失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B.美国的霸权行径被全世界所唾弃C.世界格局多极化对美国霸权冲击D.美国人民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政策18.戈尔巴乔夫在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的讲话中曾指出:“国内开始的根本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在2至3年内保证从过分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过渡到民主的、主要是以经济方法、以集中和自我管理的理想结合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其实质是()A.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整作用B.通过经济改革推动政治改革C.引进外国资本D.逐渐向私有制过渡19.下图所示理论和作者本人在中国曾经“100年误读,200年孤独”。下面对它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严复完整地翻译了此理论,并使之成为变法图强的思想武器B.很多家庭为孩子取名时加“强”字,其主旨意为“强者生存”C.被后人演绎为“优胜劣汰”,成为鼓励西方殖民的理论渊源D.打击了“神创论”,完成对自然认识史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20.“以感情指导艺术和生活,狂热、自杀、决斗是这一时期艺术家常见的现象,他们厌恶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下列作品体现材料反映艺术风格的是A.《巴黎圣母院》B.《安娜卡列尼娜》C.《战争与和平》D.《老人与海》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21.(14分)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思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太学以五经为教材,进行经学教育。国家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较为严格的审定。太学只允许传授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则被拒之门外。汉代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今文经学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的经书,以董仲舒为首的一批儒家学者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将儒学神学化,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命题。-----《两汉太学的初兴》(中国教育史论----太学)材料二恭亲王奕于1860年奏议兴办京师同文馆,选八旗子弟,学习外文,并让广州、江苏督抚各选一人来京任教。但因“无人可派”,同文馆“日久未能举办”。帝国主义则乘隙而入,英国立即选派教士包尔誊为英文教习。--------《历史教学》1981年02期材料三-5-(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太学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4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京师同文馆创办之初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师同文馆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的影响。(8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2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国时期的教科书写道:“工业革命的结果……生产既过剩,势必须向外推销……资本一过剩,势必有不能不从事海外投资的竞争。海外市场竞争和海外投资竞争,便造成了现代以经济侵略为中心的帝国主义。”“1871年以来,共和党又常夺得政权,努力向外拓展版图……从此美国便继英、法,而成一帝国主义者了。”1958年的教科书写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转变到垄断,那就是进入了帝国主义的阶段。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因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1965年的教科书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被打败了,美国接替德、日、意成为反动和侵略的中心。材料二到1996年,教科书中虽仍然沿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个提法,但不再提帝国主义的垂死性、腐朽性等特征,而强调“垄断”的特征。2004、2005年出版的教科书,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描述现今美国的发展。——以上材料均摘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国时期与新中国教材对美国认识的差别。(4分)(2)依据材料一和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并进行论证(12分)(所指出的差异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2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还有始终保持对海洋的支配权,国内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十分方便。——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材料二工业革命是一个技术变革过程,而新技术在发明及推广过程中,主要关注点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很少考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工业化时期的英国,追求财富成为一种时尚,“社会各阶层都被卷进这股洪流”。当人们关注生产及其带来的财富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却被人们普遍忽视了。由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自由放任”理论,在工业化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重要影响力。“自由放任”后来发展成“放任自流”,于是不可避免地引出许多问题。——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材料三1962年,美国科学家卡逊的名著《寂静的春天》,拉开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序幕。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宣判了高增长、高消费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死刑”。同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了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保障。20世纪后半叶以来,-6-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渐成为了全人类的共识。——《生态文明历史演进过程》(1)材料一中工业革命的“种子”指的是什么?据所学知识,概括“种子”在英国能够成长的主要条件。(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的生态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