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1.1.“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被提出的,它是指以____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D.整个生物界【A】1.2.把环境分为居室环境、车间环境、全球环境及宇宙环境等的标准是A.环境的形成B.环境的功能C.环境的范围D.环境的不同要素【C】1.3.将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及地质环境等的标准是A.环境的形成B.环境的功能C.环境的范围D.环境的不同要素【D】1.4.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壤、阳光、水、空气、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矿藏等属于A.环境B.人类环境C.自然资源D.人工环境【C】1.5.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是A.探索全球环境的演化规律B.研究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C.研究环境变化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D.揭示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D】1.6.早在1866年就提出生态学概念的是A.德国人B.美国人C.日本人D.中国人【A】1.7.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从宏观上研究人与环境的生态学规律,提出的全球性课题是研究A.人与地球B.人与宇宙C.人与生物圈D.人与自然【C】1.8.生物界活动的基本单元是A.生态系统B.生物圈C.生产者D.消费者【A】1.9.生态系统全部生命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A.无机物B.有机物C.绿色植物D.太阳【D】1.10.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A.生物富集B.生态系统的物质积累C.生物量金字塔D.生物放大【D】1.11.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A.自然原因B.利用环境不当C.人为原因D.社会原因【C】1.12.1954年,_____国一批学者最早提出了“环境科学”这一名词并成立了“环境科学学会”。A.美B.英C.法D.中【A】1.13.环境科学中最有名的绪论性著作是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而出版的A.《我们共同的未来》B.《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C.《只有一个地球D.《人类环境宣言》【C】1.14.现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最先兴起于A.第三世界国家B.西方工业发达国家C.西方国家D.资本主义国家【B】2.1.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欧洲国家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称为A.污染控制法B.自然保护法C.环境保护法D.公害法【A】2.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_____要求其必须把大量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的各种工艺技术要求等包括在法律体系之中。A.综合性B.共同性C.技术性D.社会性【C】2.3.日本、匈牙利等国主张环境法“目的一元论”,即环境法的惟一目的是A.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B.保护和改善环境C.保障人类社会持续发展D.保护人群健康【D】2.4.1970年,日本修订《公害对策基本法》时,确立的原则是A.经济优先B.发展优先C.环境优先D.社会优先【C】2.5.1968年,国际性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在其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提出A.环境优先论B.零增长理论C.经济优先论D.负增长理论【B】2.6.在国际环境法律关系中,____是法律关系的主体。A.国家机关’B.联合国C.不同社会D.国家【D】2.7.在国家的环境管理活动中,_____常常是法律关系的主体。A.国家B.国家机关C.联合国D。公民个人【B】2.8.在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法律关系中,负有法律义务的是A.所有公民B.法律工作者C.国家D.打猎者【A】2.9.可以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马戏团里的驯兽B.水库C.矿藏D.人工培育的新品种【C】3.1.现代环境法产生于A.13世纪初B.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c.公元前2世纪D.20世纪初至60年代【B】3.2.“公害”一词最早提出是在A.日本1896年《矿业法》B.日本1896年《河川法》C.美国1864年《煤烟法》D.英国1913年《煤烟防治法》【B】3.3.外国环境法的发展阶段是A.20世纪初至50年代B.20世纪初至60年代c.20世纪初至70年代D.20世纪初至80年代【B】3.4.环境法向完备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环境法体系的建立B.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加强C.环境保护基本法在各国的出现D.大量环境保护专门法规的制定【C】3.5.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时期。A.殷商B.唐朝C.明朝D.清朝【A】3.6.我国第一部矿产资源保护法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B】3.7.我国第一个对防治工业污染作出规定的法规是A.《工厂安全卫生规程》B.《生活饮用水卫生规定》C.《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D.《大气污染防治法》【A】3.8.我国第一个防治沿海水域污染的法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D.《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件》【B】4.1.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发展起来的基础是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B.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C.环境标准D.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A】4.2.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一个发展趋势是A.在宪法中对环境与资源保护作出规定B.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C.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D.制定环境标准【B】4.3.在土地利用规划法中,我国尚未颁布的是A.国土整治法B.农业区域规划法C.城市规划法D.村镇规划法【A】4.4.环境问题中最突出、最尖锐的部分是A.自然资源的破坏B.环境污染C.大气污染D.水土流失【B】4.5.在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中,占比重最大的是A.土地利用规划法B.污染防治法C.自然保护法D.环境管理行政法规【B】4.6.我国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开始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C】4.7.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A.《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B.《污水综合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D.《环境空气质量标准》【C】5.1.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的国家机关是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国务院C.国务院各行政主管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B】5.2.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规划的制定机关是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C.国务院D.国务院法制办【B】5.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的规定,是依据生态学的A.“物物相关”律B.“负载定额”律C.“能流物复”律D.“协调稳定”律【A】5.4.根据法律规定,禁止春天砍树、除草、夏时捕鱼捉鳖的行为,体现了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负载定额”律D.“协调稳定”律【C】5.5.首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是A.《我们共同的未来》B.《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C.《只有一个地球》D.《增长的极限》【A】5.6.下列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可持续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是增进人类的福利B.其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C.其前提是发展D.其前提是尊重生态规律【D】5.7.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被称为A.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B.柯斯定理C.环境效益失衡D.政策失灵【A】5.8.解决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的最直接方法是A.适当地确定资源的所有权B.直接管制C.经济刺激D.将外部的不经济性内部化【D】5.9.发明对环境法规进行经济分析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日本D.法国【B】6.1.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A.法律手段B.经济手段C.行政手段D.法律和经济手段的综合运用【D】6.2.现代环境问题产生于A.产业革命以后B.19世纪中叶C.20世纪初D.20世纪60年代【A】6.3.从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采用的主要措施是A.消极、被动的限制手段、B.被动的治理手段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D.全面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A】6.4.20世纪60至7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与资源管理的A.早期限制时期B.治理时期C.综合防治时期D.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关系的时期【C】6.5.“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防重于治’”,该建议的提出是在A.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B.1979年经济与发展组织第二次环境部长会议C.1982年人类环境特别会议D.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B】6.6.环境管理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在A.19世纪50年代B.20世纪初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C】6.7.“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提出是在A.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1979年经济与发展组织第二次环境部长会议C.1982年人类环境特别会议D.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A】6.8.1971年到1972年的两年里,美、日、英、法、加拿大等国政府,分别在中央设立和强化了A.协调机构B.环境专门机构C.咨询机构D.环境法实施机构【B】7.1.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向自然的索取和投入加以限制,实现限制的关键因素是A.人口控制B.矿产使用限制C.主要资源使用限制D.水源的使用【A】7.2.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主要来自A.农业生产活动B.运输活动C.经济生产活动D.第三产业的生产活动【C】7.3.我国对预防为主的真正重视,大体是在A.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B.20世纪80年代初C.20世纪80年代末D.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D】7.4.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最重要的是A.制定国土利用规划B.合理的工业布局C.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D.制定和实施具有预防性的环境和资源管理制度【C】7.5.首先提出“污染者负担原则”的是A.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B.联合国环境规划署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理事会D.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C】7.6.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一般是以___形式规定各级领导在任期内的环境目标和管理指标。A.签订责任书B.责任分担C.划定区域D.分区治理【A】7.7.一般而言,环境权是指A.法院有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权利B.国家有管理环境的权利C.公民享有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D.企业在获得排污许可后,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C】7.8.“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的健康和福利等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和当代人传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是在中提出的。A.《人类环境宣言》B.《东京宣言》C.《我们共同的未来》D.《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B】7.9.首次确立环境决策的公众参与原则的是A.《环境影响评价法》B.《环境保护法》C.《水污染防治法》D.《大气污染防治法》【A】8.1.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称为A.城市规划B.城市总体规划c.城市指导规划D.城市详细规划【A】8.2.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村镇的A.布点和规模B.能源规划C.交通规划D.公共建筑规划【A】8.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A.英国B.美国C.瑞士D.中国【B】8.4.下列法律中,确立了我国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是A.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B.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C.1989年《环境保护法》D.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D】8.5.在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评价范围一般是A.任何项目建设B.任何污染项目的建设C.限于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活动、建设工程D.限于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C】8.6.为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逾期不补办擅自开工建设的,可处____以下罚款。A.20万元B.15万元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