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滚动练22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凋敝攥住走过场涎皮赖脸B.煊赫芜秽闭门羹铺张扬励C.销毁浑号打擂台歧路亡羊D.更迭装钉出风头锱铢必较答案A[B项,“励”应为“厉”;C项,“浑”应为“诨”;D项,“钉”应为“订”。]2.(2014·江苏刘国钧中学高三检测)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学习需要全身心投入,都快升入高三了,还这么不懂事!不要嫌妈妈唠叨,不要怪老师抓得紧,不要辜负了这________。(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舞动着青春的臂膊,触摸着改革的琴弦,你能________吗?(3)冲动是魔鬼,遇事要淡定,________为哪般?气坏了身子,赶跑了理智,亲者痛,仇者快,到头来,万事还是一团糟。A.豆蔻年华春意阑珊怒不可遏B.锦瑟年华意兴阑珊怒发冲冠C.豆蔻年华意兴阑珊怒发冲冠D.锦瑟年华春意阑珊怒不可遏答案B[锦瑟年华:比喻青春时代。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兴致将尽,玩乐快要结束。阑珊:衰落,将残、将尽的意思。春意阑珊: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怒不可遏:愤怒得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遏: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有食品黑幕都或多或少地反映着尴尬的现实问题,但很多食品企业不能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出现问题便一概..否认。B.觉山寺四周山势龙飞凤舞....,把整座寺院托在当中。东侧的山峰相对高大,体现了阳刚之美;西侧的山峰相对矮小,显示了阴柔之美。C.房地产营销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开发商针对特定客户群,在售楼处举办各种活动;也有开发商结合..时下热门事件进行宣传。D.同学们为了理想宵衣旰食....,我也为了梦想在棋盘上拼命厮杀,当击败一个个对手时,我才猛然发觉离高校的大门越来越远了。2答案D[D项,“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用于此处不合语境。A项,“一概”表示适用于全体,没有例外。B项,“龙飞凤舞”形容山势蜿蜒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C项,“结合”指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4.(2014·青岛二中三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抗议第58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播放介绍“东突”民族分裂分子的纪录片,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和赵亮决定撤回准备在8月中上旬在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上公映的3部影片。B.专家提醒,油梨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C.针对胡斌是“替身”的传言,西湖区法院今天虽然向新闻媒体澄清了“被告人胡斌身份确认无疑”,但是众网民仍留言表示,希望公安机关也能出面“澄清”。D.“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吃饭”这个帖子可能因为太好玩了,很快网友们转至各大网站。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问“贾君鹏是何许人也”,但没有任何人出来解答。答案A[B项,句式杂糅,“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杂糅,糅合了“应该洗净削皮”“洗净削皮较为安全”两种句式结构,改成“食用前洗净削皮较为安全”或“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C项,语序不当,关联词“虽然”应放在“西湖区法院”前面。D项,成分残缺,应在“网友们”前加“被”字。]5.(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④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A.①④⑤③②⑥B.①⑥④③⑤②C.④②③⑤①⑥D.④⑤⑥③②①答案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建立模式④——利用保护②——是手段措施;结果是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③——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⑤;最后是评价突破口①——“也是”重要举措⑥,完全是逻辑顺序。]3二、默写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答案(1)小学而大遗(2)烽火扬州路(3)飞湍瀑流争喧豗(4)侣鱼虾而友麋鹿三、诗歌鉴赏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二首(其一)①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洛阳南渡后第二年的除夕。(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来看,第二句中的“意”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评价这首诗“结有神致”,你认为尾联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表达了作者曾经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而眼下暂得欢愉的慰藉和惊喜。(2)用虚写的手法(或“通过联想”),写自己要在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的“明日”登上岳阳楼,远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的景象;拓展了意境,一扫前面情绪的低沉和复杂(纠结),生动地表达了对国运好转的期盼。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世纪学人梁伯强:妙术仁心,杏林漫山①杨逸在19世纪的最后一年,“客家院士”梁伯强降生在梅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梁劭勤是一名教师。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梁家子女都勤奋好学,梁伯强在班中也是名列前茅。然而不幸的是,在梁伯强6岁时,一场疫症夺去了他母亲的生命。济世救人的理想,也像一4颗种子,从此撒播在梁伯强幼小的心灵间。20世纪初,先进的西洋医术随着坚船利炮,送抵积贫积弱的中国。通过先进的西洋医术,增强国民体质,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洞见。“病理解剖对于医者,譬如一盏光耀的灯,在黑暗的中国医道上,光照他们,引着他们走上路。”梁伯强的感言,道出了那个年代中国医者的心声。而这一点冀盼,也成了将梁伯强引上从医之路的指路明灯。1912年,梁伯强入读梅县巴色教会中学。梁伯强勤勉好学,每天坚持早起背诵德语词典。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便修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并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考进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梁伯强,师从著名病理学教授F.欧本海姆,并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尸体解剖。毕业后,梁伯强留在医学院里担任助教。而在这所为德国同行垄断的医学院里,梁伯强显然是一个另类。他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常常因学术观点的分歧,与德国教授争论。因教学水平优异,梁伯强为校方推荐,赴德国慕尼黑大学研修病理学。留学期间,他在钻研西洋医术经典之余,还著文向海外阐述中国的医学成就。与当时学者普遍怀疑和否定中医的态度不同,梁伯强对传统医学进行了客观而辩证的分析。他表示,近代医学遇到的不少问题,如胃肠解剖等,在《黄帝内经》中便早有论述。当然,梁伯强最感兴趣的,还是如何借助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着眼关注国人体质,以及地方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最终,梁伯强凭借《中国人的血型和地理关系的研究》一文,以最优等成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梁伯强受聘为同济大学病理学副教授。1932年,由于上海战事吃紧,他回到了广州,作为当时教育部的部聘教授,受聘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当时的病理学研究所,只有一名助教和一名技术员,教学用具严重不足。梁伯强立即申请经费,购置教学投影机、显微镜和教学图片,并率领助教和技术员装配课室和建造尸解室,向德国母校征集人体标本。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病理学研究所便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1949年初,梁伯强正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考察。由于国内时局动荡不明,不少亲友都劝他留在当地工作。然而,梁伯强婉拒了这一请求,新中国成立前夕,梁伯强终于回到了广州。从1952年开始,梁伯强连同秦光煜、李瑛两位教授,连续开办了十多期高级病理学师资培训班。每逢开学之初,梁伯强总要亲临现场,做尸解示教,在解剖室里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每逢上课铃声一响,梁教授总是准时准点地出现在讲台上。他讲的每一堂课,都会让助手预先绘制图标,印发讲义,精心挑选标本和幻灯片。每做一场学术报告,梁伯强还要事先实地测量幻灯机的摆放位置,以求为听众预备最佳的观察距离。尽管身居教授的要职,梁伯强却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他时常鼓励学生超越老师。梁伯强多次向自己一手培养的学生表示“甘拜下风”。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梁伯强更是逢人说项。他认为,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病理学的事业才能前进。他也将“能否培养5出能够超越自己的学生”,视为老师成功与否的一条检验标准。事后,杨简也因其对食道癌病因研究的杰出成绩,成为国际知名的肿瘤学家。他常常告诫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他认为,科学研究本身探索前人所未能认识的事物,因此虽重视前人的经验,却不能囿于前人的条框。1962年,梁伯强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首先提出了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并阐明了“肿瘤间质反应”的新概念。他所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也与当时国际的主流观点相抵牾。梁伯强根据自己的长期研究,提出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并非是由于营养缺乏。这一科学见解,直到1980年才为病毒学、免疫学和超微结构的大量研究资料所证实。然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潜心学问的梁伯强,虽一直避免卷入政治旋涡,却未能躲过这场无妄之灾。他受到了严酷的审查,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1968年11月28日,由于心脏病复发得不到及时救治,梁伯强在广州与世长辞,终年69岁。直到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还试图邀约梁伯强参与上呼吸道肿瘤组织学分型图谱的复审工作,可惜此时他早已不在人世,这也成了学术界永远的遗憾。(节选自2013年4月《南方日报》)【注】①将医家称作“杏林中人”,乃是源于三国名医董奉定下的一则奇怪的规章:为人治病,不取钱物,病愈者栽杏一株或五株,再将种杏所得,易谷济贫。十年之后,十万杏树,郁然成林。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梁伯强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他学习成绩优异,所以他自幼立下学习西方医术、济世救人的理想。B.梁伯强以教育部聘任的同济大学副教授的身份,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克服了教学用具严重不足的困难,只用几年的时间就使病理学研究所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C.梁伯强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病理学的事业才会得以推进,在他的鼓励引导下杨简有了杰出的成就。D.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梁伯强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与当时国际主流观点相矛盾,他的这一见解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研究资料证实。E.潜心于学问的梁伯强未能躲过“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因心脏病复发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与世长辞,给医学界留下了遗憾。答案DE[A项,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