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解剖.(pāo)联袂.(mèi)剔.透(tì)谆.谆.教诲(zhūn)B.寒噤.(jīn)细菌.(jūn)祈.祷(qí)得陇.望蜀(lónɡ)C.氛.围(fēn)折.本(shé)恣.睢(zì)鲜.为人知(xiǎn)D.胚.胎(péi)脊.梁(jǐ)污秽.(suì)扣人心弦.(xián)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六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班级名称、姓名。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考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专题:字音专题分析:此题作为常用字词的读音考查,一般选用比较容易读错的字词来设置考题。如“氛”字为一声,但是一般都读为四声,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的时候需要细心留意,多留意生活中常用字词的读法,区别出常用字在日常和书面语中的误读之处。解答:解:A项中解剖应该为一声pōu。读成pāo是习惯性误读。B项中寒噤应为第四声。D项污秽.(suì)应为污秽(huì)产生这个错误的原因一方面是混淆了s和h的读法,另一方面是以字的半边你念取读音。C项中读音完全正确,答案为C。点评:攻破字音题的关键在于积累。一方面要牢固掌握常用字词的读音,另一方面需要对试卷的高频词进行积累。通常出题点都是我们在课本或者生活中常见的。对于试卷上曾经出现过的字词和,要加以整理,针对我们自己容易读错的,也要加以特别注意。累以时日,解答这个题型将不是难事。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和.谐——和.煦解说:两个“和”字意思相同,都是“温暖”的意思。B.精.通——精.致解说:两个“精”字意思不同,“精通”的“精”是“透彻通晓”的意思;“精致”的“精”是“仔细深入”的意思。C.满载.而归——载.歌载舞解说:两个“载”字意思相同,都是“装载”的意思。D.莫名.其妙——名.正言顺解说:两个“名”字意思不同,“莫名其妙”的“名”是“说出”的意思;“名正言顺”的“名”是“名义”的意思。考点:现代汉语词义辨析专题:词语词义专题,考察不同词语间相同字的意义。分析:此题为常用词语的词义考查。选用有着相同字的词语来设置考题。字为多义字,在不同词语间的意义不尽相同。要做好这道题,就需要事前有着丰富的积累,知道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间的意义。解答:解:A项中两个“和”字意思相同,都是“相安,谐调”的意思。“煦”是“温暖”的意思。B项中两个“精”字意思不同,“精通”的“精”是“透彻通晓”的意思;“精致”的“精”是细密的意思,与“粗”相对C项中满载而归中的载读作zài,是“装载”的意思,用交通工具装,载歌载舞中的载动词词头,无实义,可翻译成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这样两个动作)。D两个“名”字意思不同,“莫名其妙”的“名”是“说出”的意思;“名正言顺”的“名”是“名义”的意思。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点评:攻破词语意义的关键在于积累和勤练习。一方面要牢固掌握常用的关键字词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另一方面也需要对试卷中出现的高频词进行积累。平时的出题点并不偏僻,一般都是我们在课本或者生活中常见的。对于试卷上曾经出现过的字词和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要加以整理,勤复习,降低出错率。3.结合语境,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对此进行有力地指导和管理。A.但是只有才B.但是只要就C.因此只有才D.因此只要就只要就,有了前一个必然有后一个考点:复句间关联词语应用辨析专题:关联词语应用分析不同关联词引导不同类型的复句关系。不同类型的复句中间需要引入的特定关联词。做关联词语时要做到明辨句子之间的关系,语气和语义。做关联词填空时要注意保持句子主语一致、语气一致、语义一致。解答:“因此”是用在因果复句之间的关联词,“但是”是用在转折本段话第一句和第二句没有前因后果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从“则”可以判断出上下文有转折关系,是转折关系复句,所以要用“但是”。排除C、D。第二句是条件关系复句。“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后面的结果必然出现。“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在条件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有了前一个不一定有后一个。排除B,正确答案为A。点评:关联词辨析是选词填空中经常考察的内容,要求考生在把握分句关系的基础之上做出准确判断。考生需要熟练关联词的搭配,还要能够辨别不同关联词所引导的不同类型的复句关系。4.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不能恰当地表达下面语段意思的一项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生长在官宦富贵之家。他曾广泛涉猎经史子集,于诗书、绘画、金石、园林、中医、织补、饮食等均有研究。后来由于政治斗争的冲击,曹家日渐衰微,曹雪芹命运也急转直下,生活陷入困顿,晚年“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世态炎凉使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心血凝成的《红楼梦》成为我国古典小说最杰出的代表。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偶)B.如同蔷薇在荆棘中绽放鲜艳的花朵,曹雪芹在逆境中创造了我国古典文学的辉煌。(比喻)C.读了曹雪芹的生平介绍与《红楼梦》,你怎么会不理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呢?(反问)D.有老庄的哲思,有屈原的《骚》愤,有司马迁的史才,有顾恺之的画艺,还有李龟年的音乐天才……因此,曹雪芹才能创作出千古杰作《红楼梦》。(排比)考点文本内容的归纳、文中信息的分析和总结专题现代文文章阅读、文学常识识记分析这道题是建立在对文章内容有着全面深刻的把握的基础上,推导出文章涵盖的信息和表达的内容,是对文章综合内容的归纳和掌握。由文章内容做出合理判断,推导出恰当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即使不能在文章中找到真凭实据地答案,也要能由充分的理由推导出。解答解:本段文章说曹雪芹的家庭由于经历政治斗争的冲击而日渐衰微,因此曹雪芹命运也急转直下,生活陷入困顿,晚年“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世态炎凉和生活地一落千丈赋予了曹雪芹一双慧眼,使他对封建社会的本质有了更为清醒深刻的认识,加上之前丰富的知识积累,让他写出了洋洋洒洒地文学巨著。A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这个选项和文章没有关联。因此是正确的选项。从刚才的解说中可以看到B、C、D在文中都可以找到对应内容。点评归纳要点题目需要在文本中划出答题区域,带着题干的问题仔细研读答题区域内文本。在归纳时,要对文章进行合理推导归纳,找出相关的概括性文字,不可以望文生义。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托他买两本书——《呐喊》和《彷徨》,他满口答应了。B.他感激地说:“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会一事无成”。C.看到招生简章,他满怀希望地报名参加《暑期养生文化讲习班》。D.中秋节的月饼种类很多,有枣泥的、五仁的、豆沙的、椰蓉的……等。考点:标点符号的用法专题:标点符号的用法分析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同的意义,对标点符号正确运用,有助于对文章内容、语气、语义的理解。解答:A项主要考察破折号和书名号的用法。破折号(——),是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破折号有如下几种用法:“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表示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时空的起止,或用为夹注。”在这句话中,破折号起解释说明左右,用法正确。书名号(双书名号:《》,单书名号:〈〉),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符号。书名号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若单书名号里有还有书名号,则单书名号里用双书名号。《呐喊》《彷徨》是鲁迅先生的两本书名,书名号所用正确,A为正确选项。B句主要考察引号的用法。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它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一般用法有下列几种:一、表示直接引用的话。(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二、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B句中所述内容结束,引用的是完整的句子,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内,所以B选项不正确。C句中着重考察书名号用法。暑期养生文化讲习班是着重论述的对象,不是所引用的书或者节目,参照刚才对引号用法的讲解,书名号应该改为引号。D项考察省略号用法。“......”省略号又称删节号。省略号是一种标号,它标志语言的省略。有的省略引文;有的标志语言的断断续续;有的标志不必尽举的事物等等。此句的省略号和“等”重复,只用其一即可。点评: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和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正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因此,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在标点符号的实际使用中,由于对其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地方出现了乱用、误用的现象,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周立伟先生认为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可以用来很好地描述科学研究的过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境,为高瞻远瞩、构想沉思的准备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为冥思苦想、孜孜以求的探索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为不断追求、终有顿悟的豁朗期。周先生认为在这之后应该还有一种境界,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①这种变化是科学研究第四境的形象说明。②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与探索的过程,令人遐想。③看吧,小溪流到了尽头,仿佛到了绝地,忽然云霭从水源处升起,云天一色,时隐时现,多么美妙的变化啊。④“行到水穷处”讲的是实践检验,“坐看云起时”讲的是理论升华,为验证期。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①④D.①②③④考点: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专题:语句衔接分析:语句衔接的测试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在解题时,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明确解题思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合理、正确排列顺序,符合时间、空间和逻辑上的关系。3、保持情境(语境)统一、和谐,列举对应,句式协调。4、保持叙述角度一致、词语照应。解答:解:文中内容最后部分为一句诗,所以下文开头应该提到这首诗。由主语一致,承上启下可以判断第2选项的主语“这首诗”是上文的承接部分,这句的余下内容是对这句诗的解释说明。所以第二选项应该排在第一位,排除A、D。第二选项的结尾是“引起无限的遐想”那就去找与“遐想”相衔接的句子。第三个选项中由词语“看吧”“仿佛”这些词语可以看到这句话是浮想联翩的内容,就是针对这句诗遐想的内容,紧紧承接上一句。第一个选项的主语“这种变化紧紧承接第三个选项的结尾处“多么美妙的变化”,这样正好保持陈述对象一致,话题的统一。所以答案为C选项。点评:这道试题属于较为简单的语句衔接,通过语句中的主语、陈述对象和上下衔接就可以判断正确。在考后总结时还是需要找到更多排序的依据。如关联词语、时空顺序、重复词语、紧密程度等等。这道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