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海淀期末)材料二:“公推直选”得到了党员群众的认可,但“公推直选”如何操作?程序如何设置?这一选举方式的评议、质询和考核等监督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增强可操作性,确保真正把这种权利交给基层党员。(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完善“公推直选”这一选举方式。(9分)(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2分)既要看到“公推直选”的优点,也要看到它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1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分)虽然“公推直选”这一选举方式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是主要的,因此需要坚持和完善。(1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对“公推直选”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作具体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1分)案例12010年9月6日,中国证监会通报了对三名基金经理“老鼠仓”的处理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证券业相关管理条例,其中一名因获利较大,情节严重被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名除没收违法所得37.95万元外,另罚款200万元,并终身禁入市场;另外一名情节较轻者也受到相应处罚。案例22010年11月24日,国家发改委披露了查处6家企业“擅自突破批零价差标准,高价销售柴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典型违法案件,责成当地价格主管部门严肃处理。发改委要求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一经核实要依法从重从快严肃处理,并提请有关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和经营资质,追究有关人员责任。(2)从人生观、价值观角度,分别谈谈上述案例给我们的主要启示。(4分)(2)案例1说明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的选择时,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2分)案例2说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分)(2011海淀零模)材料二中国车市的大幅度增长,在国际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是没有任何先例的,这对中国的能源、交通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逐渐成社会不能承受之重。(2)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发展的知识,分析在发展汽车市场过程中我们应该有的态度。(12分)(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汽车市场必须面向未来,着眼长远。(3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汽车市场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前进中的问题,要对未来充满信心。(3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发展汽车市场不能急于求成。(3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解决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汽车市场持续健康发展。(3分)(2011海淀一模)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国强民富”的发展道路。“十二五”规划将“民富”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2)你如何看待“国强”和“民富”的对立统一关系?(12分)(2011东城期末)(3)请你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网络文学创作提几条建议。(9分)(3)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驱向、制约和导向作用,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3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3分)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既追求人的个性发展,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分)(2011东城一模)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重速度轻效益、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财富增长轻民生投入,高增长不等于高质量,持续的高增长下面,累积了不少深层次矛盾,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唯GDP论”的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在“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与官员的政绩紧密挂钩,“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4)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10分)(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使我们逐渐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思路的必要性。(4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实践证明,“唯GDP论”的发展思路难以为继,必须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统一起来。(3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我们要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40.(26分)2010年11月北京论坛开幕,世界三百余专家齐聚北京,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出谋划策。材料三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突破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的控制目标,更大大突破了“十一五”常住人口的控制目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机动车总数由250万辆增加到480万辆,而市区人均道路占有面积仅为3.39平方米,北京市交通形势日益严峻,治理交通拥堵已成为北京建设世界性城市的一大难题。采取什么方法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是否限制汽车消费,显然是政府面临的两难抉择,也体现了管理者对城市汽车数量快速增长的不同看法。有网友认为,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最佳决策应当是控制城市机动车拥有总量。(4)结合材料三,运用哲学知识,简要评析上述观点。(6分)(4)北京市常住人口和机动车总量剧增,超过道路承载能力,缓解北京交通拥堵,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控制机动车拥有总量,能减少对道路通行的需求量;(3分)但缓解北京交通拥堵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控制机动车拥有总量,还要加强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等工作,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3分)(2011西城期末)材料一:三十年的辉煌(1)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回答,深圳特区的改革为什么能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架起桥梁?(3分)(1)深圳特区的改革属于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把人们头脑中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存在(主客观交汇点),检验认识正确与否。(3分)材料二:成长的烦恼(2)请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面对深圳“成长的烦恼”,我们应当有一个怎样的正确态度?(5分)(2)矛盾普遍存在,深圳的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矛盾。(2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分)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办法解决深圳发展中遇到的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等矛盾,从而推动深圳的发展。(2分)(3)对“该不该涨工资”的回答反映了人们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6分)(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2分)员工和经营者在生产实践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2分)人们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场上,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分)“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接到城里读书”,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促使农村生源涌向城市,加剧了城市教育资源的紧张,也使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2)请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政府应该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应对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6分)(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综合考虑城乡的教育发展问题,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城乡教育事业;(2分)注意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2分)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结构。(2分)39.(24分)近代以来,武汉地区获得了迅速发展,城市规划也随之调整。城市的未来关乎百姓的生活品质、关系国家的科学发展。(4)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在制订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怎样自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8分)39.(4)制订城市规划应坚持从城市发展实际、百姓生活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尊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3分)制定规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贯彻科学发展观理念;(3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2分)(2011顺义一模)(4)结合上述材料,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8分)(4)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全面看待和处理矛盾双方的关系,防止片面性。(2分)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利与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1分)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利于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货币等。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过大或时机把握不当的也会有弊,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加大国内就业压力,社会就会不稳定,给世界带来灾难。人民币是否升值也存在利与弊的比较,我们选择适当的时机正是进行利弊矛盾分析,全面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分)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利与弊作为矛盾的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其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只有利大于弊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是合理的。我国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改革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是对人民币升值问题进行利弊矛盾分析,作出趋利避害的正确选择。(3分)(人民币利弊分析写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在学习过程中,三组同学们发现“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同学上网搜集资料,发现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下列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结合材料,说明从追求“国富”向强调“民富”转型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8分)(3)①由“国富”到“民富”的认识,由追求GDP的高速增长,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认识,是人类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理,它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说明人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2分)30年荡气回肠的岁月里,深圳承载着一个国家的集体梦想。正是有她的先行一步,中国改革开放有了摸着石头过河的一块块“石头”。国人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深圳的成功=廉价土地+勤奋顺从的工人+宽松的环境标准,但这样的发展可能因自己的增长而窒息”,深圳传统的发展模式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受到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深圳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暴露无疑。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实现GDP高速增长,国家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些地区先富起来的战略目标。经过31年高速增长,如今这个目标已实现,我国人均GDP从当初的200美元增加到今天的近4000美元。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显现。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人均GDP排名100名左右“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国民收入与GDP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将从追求“国富”向强调“民富”转型。②改革开放初期,追求GDP高速增长,当这个目标实现,又出现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等新的问题,“十二五”规划提出两个同步,说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条件变了,认识应该随之发生变化,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对“国富”“民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说明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和永恒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