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理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儿心理发展婴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心理发展的转折点最为集中,也最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婴儿期(0—3岁)幼儿期(4—6、7岁)出生----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点一岁左右----人生的第二次转折点(行走、语言)三岁左右----人生的第三次转折点(自我意识)出生时6个月12个月24个月15岁脑重350-400克(25%)700-800克(50%)800-900克(75%)1050-1150克接近成人水平头围34厘米(60%)46-47厘米48-49厘米大脑皮质大多数沟回已出现具备基本结构各部位大小的比例类似成人一、婴幼儿生理发展(一)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二)动作发展1、行走动作的发展2、婴儿手的运动技能发展(1)三个月以前,杂乱的无目的的动作(2)到了3个月以后,有了不随意的抚摸动作,但手眼不协调(3)4-6个月,随意的抓握动作、手眼开始协调,大拇指分开(4)7个月之后,双手开始配合,摆弄物体,手眼协调(5)一岁末,双后配合摆弄物体3、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头尾原则(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原则(粗细原则)(4)从中心到外周---近远原则远近原则: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身体和运动发展的直线倾向图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粗细原则)二、婴儿心理发展发展特点1、感知觉的发展—婴儿期发展相对成熟的心理过程胎儿新生儿视觉中晚期发生基本视觉过程2-4个月颜色知觉有良好发展听觉5-6个月(1000Hz)1个月,200Hz与500Hz差异5-8个月,鉴别1000-3000Hz内2%变化4000-8000Hz内的差别阈限同成人。6个月,辨别旋律、音色、音高等胎儿新生儿味觉嗅觉触觉3个月7-8个月2个月发育完好,味觉发达,偏爱甜食能对各种气味作出相应的典型反应能辨别软硬不同的乳头空间知觉方位知觉:基本的听觉定位能力距离知觉(深度知觉):视崖实验,2个月婴儿能分辨视崖两边新生儿对空间逼近的物体有反应,2-3个月闭眼反应。物体知觉形状知觉:3个月具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大小知觉:4个月具有知觉恒常性,9个月大小恒常性2、注意的发展注意发展特点出生时:先天的定向反射婴儿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注意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1-3个月:表现出选择性,明显偏向曲线、不规则图形,对称的、集中的或复杂的刺激物以及所有的轮廓密度大的图形。3-6个月后,平均注意时间增长,偏爱复杂而有意义的对象;选择性注意越来越受知识和经验的支配;6-12个月,注意以更为广泛和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对象和注意选择性在范围和内容上大大扩展,越来越受知识和经验的支配。出现认生现象。1岁以后,注意与符号联系起来;他人的言语提示和指导对婴儿的注意有一定的制约和调节作用。注意主要受当前事物或人在其社会认知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婴儿所知的自己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支配或影响。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主要是由于客观刺激物比较多变、强烈或新异等,或因人的兴趣、需要、态度等主体状态产生。婴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人要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某种事物或完成某种任务。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在词语成为心理活动的组成因素的时候产生的,就是说,有意注意是由第二信号系统支配的。2、3岁儿童逐渐能够自己叫出物体的名称,并以此组织自己的注意。3、婴儿的记忆记忆发生在胎儿期,新生儿末期具备长时记忆能力。婴儿期是记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和关键期。记忆是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延续的根本保证,是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Papousek最早采用经典条件反射研究研究婴儿期记忆的发展。Rovee-Collier及其同事从1976年1987,踢腿-车动实验–3个月:对操作性条件反射记忆的保持达4周;–6个月:长时记忆能力有了很大发展,Cornell采用重学节省法研究发现,5-6个月的婴儿有48小时的记忆。–12个月后:符号表征和延迟模仿出现符号表征使词语记忆称为可能,符号表征的出现使婴儿语词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成为可能。延迟模仿标志着婴儿表象能力和再现能力初步形成。4、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生发展皮亚杰认为,0-10个月不存在真正的问题解决行为。婴儿早期出现启发式搜索策略的问题解决行为6个月已能进行模仿12个月以前能利用工具解决问题,“手段-目的”分析策略婴儿期思维特征:直觉行动性;概括的水平很低5、婴儿言语的发展(1)言语发展的理论语言(language):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具有社会性和生成性等其它符号系统所没有的特性言语(speech):指个体根据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过程,即实际的话语,是语言的传递过程,它既包括听、读等感受和理解和过程,也包括说、写等表达过程,包括言语感知、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A、后天学习理论(a)以巴甫洛夫和斯金纳为代表的强化说。主要观点:言语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b)以阿尔波特为代表的模仿说主要观点:认为婴儿语言只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主要观点:认为婴儿主要通过对各种社会语言模式的观察学习而获得语言能力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条件下进行的。B、先天成熟理论主要以乔姆斯基为代表,主要观点: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们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也称自然成熟说。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乔姆斯基是生成转化语法理论的创始人,假设人类先天就具有一种普遍的语法,普遍语法是一种先天就具备的学习语言能力,言语的获得过程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实现的。C、交互作用论以皮亚杰为代表主要观点:认为后天习得理论和先天成熟理论都是正确的,语言的发展来源于生理的成熟和认知发展,在社会互动下发展。以皮亚杰为代表,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表征功能,语言源于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认知学说。(2)婴儿言语的发展历程A、婴儿期言语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1.5岁):言语理解第二阶段(1.5-3岁):积极言语能力发展积极词汇:凡是儿童既能正确理解又能正确运用的词。消极词汇: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B、言语的发生:10-14个月标志:婴儿说出第一批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词C、言语的发展(a)词语数量10-15个月,1-3个新词/每月15个月以后,增长速度加快19个月以后,25个新词/每月19-21个月,“词语爆炸”现象23个月,“双词句”,进入词的联合和语法生成阶段。(b)双词句的生成双词句的特点:已具备语句的基本成分,但仍是简略、断续、不完整的。双词句生成规律:“电报句”、“主词句”(c)语法获得20-30个月是掌握语法的关键期36个月,基本掌握母语的口语语法规则系统三、社会性发展1、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婴儿基本情绪的发生发展5-6周,出现对人的特别兴趣和微笑,即社会性微笑3-4个月,出现愤怒、悲伤;6个月时,所有的基本情绪出现,7-9月,出现惧怕,对最熟悉、亲近者产生的依恋,产生陌生人焦虑及分离焦虑;1-12个月时,婴儿的依恋阶段,认生1岁2个月左右,出现惊奇、害羞;1岁半左右,逐渐产生羞愧、自豪、骄傲、内疚、同情等,同时,最初的情绪如笑、哭、恐惧等不断分化。3岁时,次级情绪出现,即自我意识。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的基本手段,引起成人对其关注,加深婴儿与其重要人物的感情联结,形成更积极的关系。益于婴儿的身心健康成长。笑有一个发展过程。(1)第一阶段:自发性的笑(0-5周)(2)第二阶段:无选择性社会性微笑(5周-3.5月)对主要抚养者或家庭其他成员、陌生人的微笑是不加区分(3)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个月以后)对熟悉的人比对不熟悉的人笑得更多,对熟悉的人会无拘无束地笑,而对陌生人则带有一种警惕的注意。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2、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依恋:儿童在与抚养者广泛的接触交流中,与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强烈、持久、亲密的、特殊的情感联系。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1)依恋发展的几个阶段根据鲍尔比(Bowlby)和艾斯沃斯(Ainsworth)的研究,依恋是婴儿在同母亲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依恋关系明确期(6个月-24个月)第四阶段:目标调节阶段(24个月以后)。(2)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边。(65%-70%)回避型依恋: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其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实际上这类儿童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又称“无依恋的儿童”。(20%左右)反抗型依恋:这类儿童逢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的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10%-15%)早期依恋与儿童日后发展的关系1、依恋对婴儿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安全基地”、主动求助的对象、社会参照作用2、依恋对儿童心理各方面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后期行为、情绪情感、心理健康、智力发展社会交往认知、3、早年依恋对儿童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可以预测今后依恋的发展3、婴儿的气质气质: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气质是关于心理、行为在速度、强度、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倾向;是具有生物遗传性的个性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又是可变的(庞丽娟,1993)。A、传统的四重类型学说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B、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强而灵活型、强而不平衡型、强而不灵活型、弱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照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强不平衡(不可遏制型)胆汁质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不灵活(安静型)粘液质弱弱型抑郁质(1)托马斯和切斯的分类(1967,1974,1982)容易型:随和、脾气平和,情绪积极,对于新事物较为开放和适应,生活有规律,可以预测。困难型:活跃、易怒、生活没有规律,对改变常会有过度反应,对新的事物和人适应较慢。迟缓型:不怎么活跃,有点抑郁,对新的人和环境适应较慢。对新异刺激的反应较为温和,不会过激和消极,如他们不要人抱时会往别处看,而不是又踢又叫。(2)气质的发展气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可塑性社会环境对婴儿气质的发展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持续性影响。环境因素中家庭间、同伴间和师生之间存在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网络可能导致婴儿气质的改变。4、自我意识(自我)的产生和发展在1岁以内尚无自我意识。1周岁末开始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与言语的发展相联系。2-3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可以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一、生理发育(大脑结构的发育)表现特点脑重3岁:1011克(75%)7岁:1280克(接近成人)脑重量继续增加大脑皮层结构神经细胞结构复杂化,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伸长额叶面积增长速度在5-7岁明显加快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脑电波脑区成熟顺序:枕—颞—顶—额大脑发展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脑电波的变化脑成熟有规律二、幼儿期心理发展特点1、感知觉、注意力的发展(1)感知觉发展特点: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在活动中发展,经验在幼儿知觉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大;词在幼儿感觉和知觉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知觉的目的性逐渐加强。儿童空间知觉发展的特点:先学会分辨上下,然后学会分辨前后,最后才学会分辨左右。不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