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6.1生物群落的概论6.2群落的种类组成6.3群落的结构6.4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6.1生物群落的概论1、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可以定义为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及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2、群落的基本特征:♦⑴具有一定的外貌:生活型、(种类组成)生长类型反应植物群落的外貌;♦⑵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⑶一定的群落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生态类型)、营养结构(食物链);♦⑷形成群落的环境;♦⑸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种间关系;♦⑹动态特征:替代过程、机制、替代后果;♦⑺分布范围:植物的分布受水分、光等的限制;♦⑻群落的边界特征:会根据环境梯度的变化:①转陡、突然中断;②连续缓慢变化不同群落间会有过渡带。♦⑴具有一定的外貌:♦一个群落中的植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高度并具有不同密度,从而决定了群落外部形态。在植物群落中,通常由其生长类型决定其高级分类单位的特征,如森林、灌丛或草丛的类型。♦⑵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因此,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一个群落中种类成分的多少及每种个体的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⑶一定的群落结构:♦群落除了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外,还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例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季相、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等。♦⑷形成群落的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如森林中的环境与周围裸地就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光照、温度、湿度与土壤等都经过了生物群落的改造。即使生物非常稀疏的荒漠群落,对土壤等环境条件也有明显改变。♦⑸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的共处,即在有序状态下共存。一个群落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竞争,形成具有一定外貌、种类组成和结构的集合体。♦⑹动态特征:♦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是不停的运动,群落也是如此。其运动形式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⑺分布范围:♦任何一个群落都只能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区域角度讲,不同生物群落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分布。♦⑻群落的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有明显的边界,有的边界不明显。但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群落间存在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3、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对象♦⑴植物群落,如周公山柳杉人工林群落;♦⑵动物群落,如湖泊中所有动物组成的群落;♦⑶微生物群落,如土壤中微生物的集合。4、植物群落学♦⑴植物群落学(Phytocoenology):由瑞士学者H.Grams于1918年《植被研究的主要问题》中提出,是关于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同义语有:地植物学(Geobotany)、植物社会学(Phytosociology,Plantsociology)、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植物生态学(Plantecology,Phytoecology)。♦植物群落:Phytocoenosium,Phytocommunity,Plantcommunity。♦⑵植物群落的研究对象:植物群落及由植物群落所构成的植被。♦植物群落是由一些植物在一定的生境条件下所构成的一个总体,在一个植物群落内,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并形成一个特有的内部环境或植物环境。如森林、草地、农田等。♦植被(Vegetation):植物的覆被,指地球表面的活的植物覆盖。一个地区的植被是该地区所有植物群落的总和,是由一个或多个植物群落组成的。研究对象:自然植被(Naturalregetation)野生植被(Fieldregetation)人工植被(Artficialregetation)栽培植被(Cultiratedregetation)庄稼植被(Messicalregetation)♦⑶植物群落学的内容范畴:①结构:种类组成、种群特性、外貌、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群落形态学Synmorphology)。②生态:群落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群落的内部环境或植被环境,群落内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③动态:群落的形成、运动与变化群落的演替(群落动态学Syndynamics,群落演替学Syngenetics)。④分类:群落分类的原则、单位与系统,群落的命名(群落分类学Syntaxonomy,Synsystematics)。⑤分布:群落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规律分区(群落分布学Syhchorology群落地理学Syngeography)。♦⑷植物群落学的主要学派♦各地区的特点、实际需要、研究方法、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哲理观点和思维不同。①北欧学派(Uppsala学派):由瑞典Uppsala大学的R.Sernauder所创建,继承人为G.E.DuRietz。以注重群落分析为特点。②法瑞学派(又称Braun-Blanquet学派):重视群落的生态外貌、强调特征种以及区别种和专有种。③英美学派:E.Warming发展观点,W.Cowles(1899,1901)树立了群落动态研究范例;F.E.Clements(1916)提出单元顶极的“演替顶极”理论,A.G.Tansley(1935)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为该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建立数学模型是该学派的独特贡献。④苏联学派:以B.H.Сукачёв为代表,他们注重建群种与优势种,建立了一个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并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与植被制图工作。他们的工作以植物群落和植被为主,统称为“地植物学”。5、群落的性质♦⑴机体论学派♦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是一个自然单位,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群落演替的定向特征相当于生物的生活史或生物的发育,具有机体特征:群落都要经历从先锋阶段到顶级阶段的演替过程;顶级群落受破坏后重复演替过程达到顶级群落阶段。♦代表人物:美国生态学家Clements♦赞成者:Braun-Blanquet/Warming/Tansley/Elton/Mobius♦⑵个体论学派♦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因为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的,群落间没有明显的边界,不同群落类型只能是任意认定的。群落和物种的关系不是有集体和组织器官关系群落的发育过程是物种的更替和种群数量消长过程,和有机体发育不可比拟和有机体不同,群落不可能在不同生境下保持繁殖的一致性同一群落类型之间无遗传上的联系♦代表人物:H.A.Gleason♦赞成者:R.G.Ramensky/R.H.Whittaker♦⑶现代生态学观点:群落存既在着连续性的一面,也有间断性的一面。如果采取生境梯度的分析的方法,即排序的方法来研究连续群落变化,在不少情况下,表明群落并不是分离的、有明显边界的实体,而是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的一个系列。如果排序的结果构成若干点集的话,则可达到群落分类的目的;如果分类允许重叠的话,则又可反映群落的连续性。群落的连续性和间断性之间并不一定要相互排斥,关键在于研究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尺度。6.2群落的种类组成1、研究群落种类组成的意义♦一个确定的植物群落,总是由一定的种类成分所组成,不同的群落类型必然有不同的种类组成。♦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2、群落调查方法surveymethod♦样地记录法♦样地:能够反映植物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地段。♦选择样地的原则:⑴种的分布要具有均匀性、有层次分布;⑵生境条件(地形、土壤)一致;⑶典型地段(中心),避免过渡地带。♦基本流程:确定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踏查,选择样地确定样地最小面积(MinimumArea):能够反映群落基本特征,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最小样方面积。从某点开始逐步加大样地面积,同时记载总物种数。样方累计面积(m2)种数新种数累计的新种数12577725085123754416410053195125522161504223717561248200712592255025129438567物种随面积的变化051015202530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样地面积物种数♦物种数达到恒定时的最小面积即为此调查该群落的最小面积。4321453321464321234样地扩大的方向类型最小面积(m2)热带雨林1000-50000温带森林:乔木层林下植被200-50050-200温带干草原50-100石楠灌丛10-25湿地5-10苔藓和地衣群落0.1-4几种典型群落类型的最小面积129438567♦划分样方:♦调查各样方中植物种类及各个体的指标,如乔木层的种名、树高、胸径等;草本的种名、株数、盖度等。♦在调查中,发现有不认识或不确定的种,必须采集标本,以便进行鉴定。群落调查记录表调查时间:地点:调查者:群落名称:地理位置:坡位:坡向:郁闭度:海拔:样方号株号种名树高m胸径cm冠幅m枝下高m11云杉50503×4302云杉45453×4303云杉50553×4204冷杉34402×3255冷杉48652×4306高山松35304×5157冷杉54603×330………………n高山栎25304×410表5-1随着样方面积扩大增加的种数小样方号面积m2种类种数小计14木荷、檵木、马银花、乌饭、山鸡椒、光叶菝葜、算盘子728短柄枹、赤楠、石斑木、羊角藤11316盐肤木、木青、玄参科一种14432映山红、茅栗、菝葜17564石栎、苦槠、老鼠矢、青皮木、柃木、栀子、刺柏、南烛256128冻绿267256山矾、马尾松、冬青29♦曲线的特征是,起初陡峭上升,而后慢慢趋于平缓,这是因为开始的样方中出现许多种,而后来扩大的样方中增添的种数就不多了,曲线开始平缓的一点即群落的最小面积。♦巢式样方的做法:在样地中先圈定一个小的面积(例如0.25×0.25m2),记录其内部的全部种类,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成倍扩大样方面积,登记新增加的种类,这种工作一直持续下去,直到面积再成倍增加,种类不再增加或很少增加为止。♦例如,在西双版纳南部热带雨林群落的最小面积至少为2500m2,其中包含组成群落的主要高等植物130种左右;而东北小兴安岭红松林的最小面积约为400m2,包含的主要高等植物有40种左右。表5-2不同国家和学者建议的森林植被研究时的最小面积m23、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群落的种类组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群落的性质。以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例,群落乔木层的优势种类总是由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植物构成,在下层则由杜鹃花科、冬青科等植物构成。♦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而划分群落成员型:⑴优势种和建群种dominantorconstructivespecies⑵亚优势种subdominantspecies⑶伴生种companionspecies⑷偶见种rarespecies♦⑴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叫优势种(dominantspecies)。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比如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此处为乔木层)常称为建群种(edificator或constructivespecies)。♦如果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单优种群落”。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就称为“共优种群落“或“共建种群落”。热带森林,几乎全是共建种群落,北方森林和草原,则多为单优种群落,但有时也存在共优种,如由贝加尔针茅(Stipabaicalensis)和羊草(Aneulolep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