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2011届上海复旦附中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岽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2.右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3.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C.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D.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4.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③④5.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省区嘉靖至万历州县数集市数顺治至雍正州县数集市数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直隶山东14132421048252764112643537741583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江西福建(不含台湾)454591913151545152054397639511广东——721270711959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6.太平天国颁行的《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A.太平天国并未显现出相比清朝统治者的进步性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D.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7.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中B.辛亥革命中C.义和团运动中D.新文化运动中8.天津开埠之初,海关总税务司的评估是“在中国,除去上海或许还有广州,没有任何一个口岸像天津这样有着同内地如此良好的水陆交通”。这表明天津A.因接近北京而备受重视B.作为首批通商口岸地位重要C.利于出口,增加海关收入D.有着潜在的广阔的市场9.《申报》上有这样一则征婚启事:“一、面貌端庄,中等身材;二、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三、高尚的人格;四、身体壮康,精神饱满;五、对于女子情爱,专而不滥,诚而不欺;六、经济有相当的独立;”征婚启事中的这些内容主要说明当时A.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B.出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潮C.婚姻风俗获得彻底改革D.勇于争取自己的择偶权利10.鲁迅在小说《药》中写到,革命者夏瑜的鲜血成了治疗华小栓肺痨的“药’。这种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没有广泛发动群众B.没有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C.没有属于革命派的武装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11.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当时人们对它有个形象的比喻,称它“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里提到的“一只鸟”、“一双翅膀”分别指A.总路线、总任务B.轻工业、重工业C.一化、三改D.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2.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B.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建立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13.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那些被“毁灭性批判”的观点不包括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14.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B.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由每州2名组成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15.“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世界近代史上,这一转折发生在A.17世纪早期B.18世纪末期C.19世纪早期D.19世纪末期16.苏联工程师在接到经斯大林审批后的早年莫斯科地铁修筑方案时,发现图纸上不仅有斯大林的签字,还多了一个圆型的茶杯印,于是莫斯科地铁就多了一条环形线。这则苏联笑话最能说明的的是A.斯大林亲自过问民生问题B.工程师没有主见C.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苏联改善交通解决城市拥堵问题17.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名著《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A.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18.图8是“1955—2000年日本GDP增长率变化表”。下列关于图中圈出时段日本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采取了“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图8B.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发展速度开始下降C.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D.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住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20.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材料一“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且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约为33%,而到1851年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材料二英国国会1836年批准建设新铁路,到1855年其铁路总里程已达12960公里。运河方面,自从1761年开凿第一条运河,到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成了著名的运河枢纽;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极大地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这些交通枢纽的地区迅速成为集商贸、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城市或城镇。材料三同时城市的新生活方式、新思想观念也在影响农村,城市的比较利益的优势也诱导广大农村的农民逐渐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涌入城市。材料四英国城镇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结果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到20世纪初,英国提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理论——田园城市构想。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6分)(2)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英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与条件。(8分)(3)材料四中提到的严重的“城市病”,在当时主要有何表现?(6分)(4)通过以上分析,你能得出哪些正确认识?(3分)22.某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拟举办一次“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面为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分)主题一:排外与拿来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谁要说美国文化高于中国文化,必然引来无数唾骂,被斥为崇洋媚外、食洋不化,岂不知所谓的“崇洋媚外”恰恰是“盛世之兆”。……真该学学美国人开放的心胸,在美国,如果一个学者着迷于中国文化,并大肆鼓吹中国文化高于美国文化,他往往受到非常大的尊重。这不是因为别人同意他的观点,而是人家珍惜对外来文化的热情和研究。——《美国有国学吗?》回答:(1)中美两国对待外来文化态度不同的原因何在?请以中国古代的某一事例说明“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4分)主题二:守旧与启蒙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限制君权、提倡议政等办法修补封建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中国文化概论》回答:(2)中外启蒙思想产生的影响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源是什么?(4分)主题三:西学与东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侵略的反应从军事和经济领域扩大到文化领域,首先表现在中国人翻译西方书籍的类别有了较大改变。在1850年至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比例约为四比一;但1902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全球通史》回答:(3)1850年至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应用科学著作大大超过社会科学著作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1902年后中国人翻译的著作又明显以社会科学类为主呢?(4分)(4)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历程谈谈你的认识。(5分)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21.(1)起步早;速度快;以发展新城市为主。(2)①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带来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商业革命兴起了一批新型港口城市;③工业革命更是大量促进新型工业城市的涌现;④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一批城镇的兴起;⑤城市新生活的诱惑,广大农民自发涌入城市。(3)工人生活困难,居住条件差;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规模过大,交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