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题组一教材回扣]1.对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④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⑤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⑧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⑨履至尊而.制六合⑩而.母立于兹A.①⑩/②④/③⑤/⑥/⑦/⑧⑨B.①⑩/②④/③⑤/⑦/⑥⑧⑨C.①⑩/②④⑧/③⑤/⑦/⑥⑨D.①⑩/②④/③⑤⑦/⑥/⑧⑨解析:①⑩代词;②④表并列;③⑤表假设;⑥表修饰;⑦表转折;⑧⑨表承接。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一毫而莫取C.而.今安在哉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解析:D项“以”,因,介词。A项“于”,从,介词/表被动,介词;B项“虽”,虽然,连词/即使,连词;C项“而”,可是,转折连词/因而,因果连词。答案:D3.对下列句子中“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乎”常见的用法因位置不同而不同:用在句中相当于“于”,作介词;用在形容词后,作词尾;用在句末,表某种语气,作助词。①中相当于“于”“比”的意思,介词;②表疑问语气,助词;③表揣测语气,助词;④作形容词“浩浩”的词尾。答案: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犹且从师而问焉.解析:C项,两个“所”,都是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所存,即存在的地方;所欣,即欣喜的地方(景观)。A项,若: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B项,与:连词,和/介词,同;D项,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代词,他(师)。答案:C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B.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C.妇啼一何.苦豫州今欲何.至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解析:D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就或那么。A项,也:语气助词,加强判断语气/语气助词,表感叹;B项,因:介词,因为,由于/连词,因为,由于;C项,何:副词,多么/代词,哪里。答案:D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若属皆且.为所虏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夫晋,何厌之.有解析: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A项,乃:副词,表条件,才/副词,表判断,为、是;B项,且:连词,尚且/副词,将要;C项,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答案:D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D.遽扑之.,入石穴中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解析: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结构,引进时间、地点;B项,以:介词,“用……身份”/介词,因为、由于;C项,为:介词,被/介词,为了;D项,之:代词,代虫/指示代词,这。答案:A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如今人方为.①刀俎,我为.②鱼肉,何辞为.③(2)同是被逼迫,君尔.④妾亦然.⑤(3)且焉.⑥置土石(4)彼有人焉.⑦,未可图也A.①和②同为动词,是,作为B.③为介词,何……为,即为何C.④和⑤同为指示代词,这样D.⑥和⑦同为兼词,意义不同解析:①②动词,是;③固定句式“何……为”,“为”,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④⑤代词,这,这样;⑥兼词,在哪里;⑦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答案:B[题组二片断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潛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9.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重之也如此C.其.词有“瑰伟之文……”D.乐其.林泉之胜解析: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代苏轼;C项,代词,他的,指苏轼的;D项,指示代词,那。答案:D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学甫而.不为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C.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其重之也.如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句中语气停顿。答案:D参考译文: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他们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尤其擅长写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把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潛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于是自号为山谷道人。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2题。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注]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②子产:名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不知木兰是.女郎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④是.吾师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①④为“这”;②表示判断,“是”;③为“对,正确”。答案:B1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D项与例句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C两项为“比”。答案:D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三、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下面的短文中共有十二个“其”字,并已给它们编上了号码。请你先仔细辨析它们各自的用法和意义,然后将它们的号码分别填入与该“其”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例句后的括号中。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闻于犬曰:“羊数詈君,其⑥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⑪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⑫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13.例句:(1)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2)此皆言其.可目者()(3)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4)以手拂之,其.印自落()(5)且行千里,其.谁不知()(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8)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9)其.皆出于此乎()(10)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其.如土石何()解析:例句中的“其”的意义依次是:它的、它、其中的、那、难道、自己的、一定、如果、大概、是……还是、不译。答案:(1)⑥(2)⑨(3)③(4)⑩(5)⑫(6)④(7)⑪(8)②(9)①(10)⑦⑧(11)⑤参考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大概是很鲜美的吧!你如果有这种欲望,不妨从羊群中叼一只来吃,也好一饱你自己的口福。”狼说:“那把凶猛的牧羊犬怎么办呢?”狐狸挑拨牧羊犬说:“羊多次咒骂你,它的话不堪入耳,你却一点也不发火,是没有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人?等它嬉戏追逐的时候,我愿意为你洗尽那耻辱。你一定要答应这件事!”牧羊犬笑着说:“欲加之罪,难道还找不到理由吗?”牧羊犬保护羊群更加小心谨慎了。狐狸与狼气愤地离开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选自《山海经》)14.与例句中的“乃”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A.家祭无忘告乃.翁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C.此乃.勇士也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解析:例句中“乃”是副词,于是,就;A.代词,你的;B.就;C.判断词“是”;D.副词,竟然。答案:B参考译文:洪水滔天,鲧偷天帝的神土来阻挡洪水,没有等待天帝的命令。天帝派天神祝融在羽山郊外杀了鲧。鲧从肚子里生儿子禹。天帝于是命令大禹最后铺土来安定全国土地。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②、蒲将军③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④,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⑤,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⑥,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⑦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⑧,莫敢纵⑨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⑩,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选自《史记》)[注]①卿子冠军,叫宋义,在项梁死后,他曾是楚的上将军(全军总司令);对救赵的态度犹疑,被项羽杀死。②当阳君,就是黥布(也叫英布),后来归了刘邦,被封为淮南王;最后被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