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考前预测--历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8页2011届高考考前预测--历史(仅供参考)整理:方劲松预测点1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的关注焦点:中西结合的本土化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前后的宪政之路,尤其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末新政(含预备立宪)、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对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深入认识,尤其是其进步意义的深入挖掘和多面拓展。辛亥革命的宏大场景(了解当时的多种思想,多种政治派别力量的交相辉映,了解新旧势力、新旧文化、新旧生活的交锋斗争等)。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政府推行的“新政中,奖励设厂和废科举兴学堂这些措施,在客观上起过一些积极作用。特别是废科举兴学堂这件事,虽已是大势所趋不得不如此,但它对推进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毕竟不能小看。在各省设立的咨议局也使当地士绅多一点发发议论的权利,受到一点初步的民主训练。一九0八年的八月二十七日,也就是离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死前两个多月,清政府公布了一个《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它的第一条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二条是:“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它规定:一切颁行法律、召集开闭解散议院、设官制禄、统率陆海军、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宣布戒严、司法等等大权,全握在君主一人手中。———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武昌革命是由新军先发,谘议局附从,继起各省,大致相同。新军所恃的是实力,谘议局凭藉的是政治社会声望。谘议局议员一向多属立宪派,张謇领导的一支较为温和,梁启超领导的一支较为急进,声势较张謇为大。张謇与袁世凯为近,希望他东山再出……三次国会请愿不成,横受摧残,梁派遂萌推翻现政府之念,相继与革命党合怍。湖北、湖南的革命运动是不可分的。策动武昌起义的革命党人不少为湘籍。十月二十二日,焦达峰与陈作新在长沙实行响应……湘局渐趋稳定,武汉无后顾忧。与湖南同日起义的为陕西,参加者有新军,有陆军学生,有会党,有谘议局副议长……江西九江于十月二十四日起事,三十一日,南昌谘议局绅商及学界亦宣布独立。……山西太原于十月二十九日起事,谘议局推标统阎锡山为都督……十月二十七日,云南腾越独立,三十日昆明省城继起,领导人为新军协统湘人蔡锷……———摘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发表了宣言及章程,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在章程中更把它具体化为三十六条……五、实行男女平等……七、提倡自主结婚……十六、废跪拜之礼,以鞠躬、拱手代之;十七、废大人、老爷之称,以先生代之;十八、废缠足、穿耳、敷脂粉之习;十九、不赌博;二十、在官时不受馈赠……三十、衣饰宜崇质素;三十一、养成清洁之习惯;三十二、日常行动不得妨害公共卫生(如随处吐痰及随意抛掷污秽等事)……———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得以成功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变迁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念。并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历史变革。答案第2页共18页(1)措施:奖励设厂;废科举兴学堂;制度探索,各省设咨议局,借立宪保皇权。原因: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立宪派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清廷维护封建统治。(2)原因:中国社会日益接受进行制度文化变革的观念;南北各省纷纷迅速响应武昌起义;以同盟会为首的革命力量不断坚持斗争;新军、立宪派、会党、学界等力量积极支持与参与革命;清政府众叛亲离;列强放弃对清政府的支持,扶持新的代理人(或观望而未直接干涉)。(3)价值观念:平等、自由;节俭自爱,讲究卫生。历史变革:创立民国,实现重大制度变革;发动民众,带来民权彰显;变革习俗,社会风气为之一新。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中华文明史》第4卷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1920年)材料三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能够明白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再来解决社会问题那才容易。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人类进化之主动力在于互助,而不在于竞争,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如其他之动物者焉,故斗争之性,乃动物性根之遗传于人类者,此种兽性当以早除之为妙也。……“吾之意见,盖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人类进化之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也……“中国人向富于排外性质,与今之世界甚不相宜……以前事事不能进步,均由排外自大之故。令欲急求发选,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之情势的含义及孙中山“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观点。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分析其积极意义。答案(1)“中国之情势的含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腐朽本质彻底暴露,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表现:孙中山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建立了临时政府;但他并不完全照搬美国政体,为维护民主,防止专制,实行责任内阁。(2)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有价值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人们关心国家政治事务;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原因:北洋军阀政府抛弃民主共和,实行独裁专制;新文化运动为五四爱国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四爱国运动迫使北洋军阀作出让步;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相继失败;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民主革命精神。(任答3点即可)(3)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有助于我们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主张调和与互动,反对用革命和斗争手段发展经济,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政策的确定有借鉴意义;主张积极利用“外国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相为用,共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主张对外开放,对后来改革开放,极具启发意义。第3页共18页预测点2建党90周年——认识中共革命的立足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在探索中、在自我的不断完善中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关注点:结合本国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三个代表;顺应时代变迁,不断调整中国革命的方略;中共成立时期的国内外政治背景与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变迁的关系与互动。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社会主义者,近百年来世界之特产物也。概括其最要之义,不过曰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源泉。麦喀士曰:“现今之经济社会,实少数人掠夺多数人之土地而组成之者也。……中国古代井田制度,正与近世之社会主义同一立脚点,近人多能言之矣,此不缕缕。———梁启超《中国之社会主义》(1904年2月14日)材料二“社会主义是“现代最有价值的学说;然而,社会主义的“精神和方法,不可并为一谈。社会主义的精神“是绝对要采用的。中国自古就讲这个东西,孔子讲的“均无贫和无寡,孟子说的“恒产恒心,“就是这主义最精要的论据。至于社会主义的实行方法,“那就各国各时代种种不同,因而“就要顺应本国现时社会的情况了。“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因为工业组织发达得偏畸,愈发达愈生毒害,社会主义家想种种方法来矫正他,说得都是对症下药。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悉数搬来应用,流弊有无,且不必管,却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工业方当幼稚之时,萌蘖是摧残不得,煽动工人去和办厂的作对,我认为等于自杀。———摘编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20年)材料三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2)直到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4)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纲领》(1921年)材料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1)梁启超总是联系中国谈论社会主义学说,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种联系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初时期梁启超社会主义观的产生背景及特点。(3)根据材料三、四,比较中共两个纲领内容的异同。(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二大提出的革命纲领的理解。答案(1)变化:从简单套用古代社会到立足中国现实;从笼统的泛泛而谈到一分为二的深入分析。(2)背景:俄国十月革命;一战后欧洲社会矛盾尖锐;民族资本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带来思想解放潮流,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特点:肯定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否定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实践意义。(3)同: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异:前者根据西方理论只提无产阶级革命;后者结合中国实际还提出了现行阶段实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统一中国为民主共和国。(4)中共二大提出最高革命纲领和民主革命纲领,表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共坚持社会主义革命的最高奋斗目标;面对中国工业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弱小的现实,中共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第4页共18页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帝反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4.社会主义思想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特殊的历史和国情造就了我国这一时期独特的现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德国著名思想家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言论人物言论托马斯·迈尔“现代社会主义是近代自由主义的继续发展,它克服了由资产阶级的财产利益决定的对近代自由主义的限制和歪曲。恩格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材料二中国人民自己起来,完成统一,抱定抗战决心,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和其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最终会获胜,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因而这种胜利一旦实现,将是极其有力的……“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照耀世界。———斯诺(美)《西行漫记》材料三“中国发展的绝对概念可以由下列事实表示,她现在是世界第二大产煤国;机床产量已超过英德;钢铁即将超过美苏之外的所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