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大兴安岭更新造林技术操作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DB2327/T011-2012ICS65.020BDB2327大兴安岭地区地方标准DB2327/T011—2012大兴安岭更新造林技术操作规程2012–12–01发布2013–01–01实施大兴安岭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发布DB2327/T011-2012Ⅰ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总则..............................................................................14林种确定..........................................................................15树种选择..........................................................................26混交造林..........................................................................37造林密度..........................................................................48种子和苗木........................................................................59林地清理..........................................................................610整地.............................................................................711植苗.............................................................................812抚育管护.........................................................................913造林技术档案....................................................................11DB2327/T011-2012Ⅰ前言本标准代替Q/DL010—91《大兴安岭林管局森林更新技术操作规程》、Q/DL012—91《大兴安岭林管局人工造林技术操作规程》、Q/DL0011—91《大兴安岭林管局高产人工林技术操作规程》、Q/DLJ047—1999《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公益林更新造林操作标准》、Q/DLJ048—1999《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商品林更新造林操作标准》等五个规程。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增加了前言、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清理作业要求和操作标准;——调整了人工直播单位面积直播穴数;——增加了林冠下造林和分殖造林;——增加了雨季造林、补植;——调整了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公顷整地块数、破土率;——调整了抚育管护措施;——删除了调查设计部分。本标准由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经营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菲、秦世立、贾庆、房景新、高秀华、程洪波、程万才、魏力。本标准于1991年首次发布,1999年第一次修订,2012年第二次修订。DB2327/T011-20121大兴安岭更新造林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明确了更新造林的林地清理、整地、植苗、幼林抚育与管护等各项作业操作规程。本标准适用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各林业企业。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地方国有林场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GB/Tl5162-2005飞播造林技术规程GB/Tl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LY1000-91容器育苗技术LY/T1495-1999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3总则3.1为规范更新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效,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造林技术规程》制定本标准。3.2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和新的科技成果,提高更新造林质量和成效。3.3造林要同生物多样性保护、控灾减灾及环境保护相结合,提倡多林种、多树种造林。3.4按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的要求,确定更新造林技术措施,坚持公益林、商品林营造分别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充分发挥森林经济效益为主体功能的原则,科学经营管理森林。3.5更新造林要因地制宜,选择人工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的更新方式。4林种确定4.1防护林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营造防护林。4.1.1水源涵养林在江河源头、山地丘陵、湖泊和水库周围,按分类经营区划确定的水源涵养林区域,营造水源涵养林。4.1.2水土保持林DB2327/T011-20122在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带,为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防止滑坡和泥石流,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按分类经营区划确定的水土保持林区域,营造水土保持林。4.1.3农田牧场防护林受风沙(含干热风)危害的农田、经济林园、苗圃、草牧场,按分类经营区划确定的农田牧场防护林区域,营造防护林。以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4.1.4护路林和护岸林在铁路、公路两旁、河流渠道两侧、湖泊水库周围150米内,营造护路林和护岸林,亦可与农田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相结合设置。4.2用材林4.2.1在分类经营区划确定的商品林区域,营造用材林。4.2.2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营造用材林。4.2.3按经营水平营造一般用材林和集约经营用材林。4.2.4用材林实行定向培育,以提供建筑、纸浆、矿柱、人造板、家具等用材。4.3经济林4.3.1在分类经营区划确定的商品林区域,营造经济林。4.3.2在交通及经营管理较方便,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宜林地(或耕地)营造经济林。4.4薪炭林4.4.1在分类经营区划确定的商品林区域,营造薪炭林。4.4.2在农村、牧区燃料短缺,薪材不足的地方,选择距居民点较近的宜林地营造薪炭林,亦可通过封山(沙)育林和残次林改造发展薪炭林。4.5特种用途林为保护和美化环境、教学、科学试验、繁育良种和服务国防,营造风景林、试验林、种子园、母树林和国防林等。5树种选择5.1基本原则5.1.1以充分利用优良乡土树种为主,积极推广引进取得成功的优良树种,选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5.1.2坚持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一致性,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5.1.3根据造林目的选择树种(含品种,下同)。5.1.4坚持分类经营,按经营类型确定树种,分类造林、分类施策、分类管理。5.1.5因地制宜地确定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合理比例,选择多树种造林,防止树种单一化,提倡营造树种有生态互补作用的混交林。DB2327/T011-201235.2树种选择要点5.2.1防护林5.2.1.1水源涵养林选择主要乔木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白桦、蒙古栎、青杨、甜杨;主要灌木树种有沙棘、榆叶梅、紫丁香、金银忍冬、茶条槭等。5.2.1.2水土保持林选择主要乔木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白桦、蒙古栎、青杨、甜杨等。5.2.1.3农田牧场防护林选择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青杨、甜杨等。5.2.1.4护路和护岸林选择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青杨、甜杨、紫丁香、榆叶梅、春榆等。5.2.2用材林5.2.2.1树种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材质好等特性。5.2.2.2对珍贵用材和具有特殊用途的树种应有计划发展。5.2.2.3选择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云杉、西伯利亚红松、白桦、青杨、甜杨等。5.2.3经济林选择适宜本区域生长的具有生产潜力大、经济价值高的乡土优质高产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引进外来品种,需通过种源隔离试种获得成功,经过科学鉴定,并经过检疫、检验后方可在生产上应用。选择主要果树品种有李子、沙果、大果沙棘、樱桃等。5.2.4薪炭林5.2.4.1树种具有生长快、生物量高、萌芽力强、热值高、燃烧性能好等特性。5.2.4.2适应性强,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宜林地上能正常生长。5.2.5特种用途林选择的树种应具备特种用途所要求的性状。6混交造林6.1一般原则6.1.1为提高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要做到因地制宜。6.1.2提倡利用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混交林。6.1.3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混交方式。提倡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在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应加大灌木树种的比重。DB2327/T011-201246.1.4更新造林时尽量保留、诱导能与更新树种共生的幼树使之形成混交林。并对现有幼龄、中龄纯林,必要时可逐渐改造为混交林。6.2混交类型6.2.1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6.2.2深根系树种与浅根系树种混交。6.2.3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混交。6.2.4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6.3混交方法6.3.1带状混交包括效应带造林,进行人天混。适用于大多数立地条件的针阔混交、乔灌混交、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混交。6.3.2块状(局部)混交适用于树种间竞争性较强,或地形破碎、不同立地条件镶嵌分布的地段。6.3.3株间混交适用于瘠薄土地和水土流失严重区,在乔木间栽植具有保土、保水的灌木,或在灌木中稀疏栽植耐干旱、瘠薄的乔木。6.4混交比例混交比例在30%以上,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阔叶树种的比例。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混交比应大些,并以灌木树种为主;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加大灌木树种的比重。7造林密度7.1一般原则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和树种确定造林密度。7.2公益林造林密度7.2.1纯林a)针叶树种造林密度为1650-3300株/公顷。株距为1.5—2.0米,行距为2.0—3.0米。b)阔叶树造林密度为每公顷1350-3300株。株距为1.5—2.5米,行距为2.0—3.0米。7.2.2人工混交林造林密度为每公顷不低于2500株。7.2.3人工天然混交林造林密度为每公顷2500株(含天然目的树种单位面积有效株数)。其中人工植苗株数每公顷不能低于40%。7.3商品林造林密度DB2327/T011-20125a)针叶树种造林密度为2500—3300株/公顷。株距为1.5—2.0米,行距为2米。b)阔叶树造林密度为杨树600—2500株/公顷,株距为2.0—4.0米,行距为2.0—4.0米;白桦1000—2500株/公顷,株距为2.0米,行距为2.0—5.0米。c)人工混交林造林密度为每公顷不低于1650株。7.4林冠下造林密度造林密度为400—1200株/公顷。株距为1.5—2.0米,行距为2—3米。7.5经济林造林密度造林密度为每公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