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关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公共关系既是社会组织向公众传递信息、施加影响的过程,同时也是公众心理变化及到产生行动的过程。公关心理学研究的正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心理互动,即二者寻求沟通、理解与合作的心理发生现象及其规律。重要知识点:一、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关活动极其规律的科学。公关心理学既是心理学,又是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公共关系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异同:第一,普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活动,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注重考察人的内在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二,普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从公共关系活动的特定情境出发,考察处在这一状态中的人们特殊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第三,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的、未经修饰的刺激环境所引起的(人的)心理反应过程,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重点研究人们因公共关系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和心理定势,以及公众的心理活动与目标与组织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2、公共关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各种关系状态及其规律。(二)信息沟通的现象与规律。(三)公关活动策划、实施的方法与规律。公共关系活动经历调查研究、公共关系策划、计划实施、效果评估四个步骤(亦称四步工作法)。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是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着的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对这一表述,作几点说明:第一、这里所说的“公共关系活动”是指运动着的公共关系状态,即动态公共关系。公共关系表现为静与动两种状态。从活动的侧重点而论,公共关系活动可以分为宣传、交际、社会服务等不同的类型。第二、这里所说的“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双方”是指公共关系行为的发出者(或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者)——社会组织和公共关系行为的承受者——公众。公众也称目标公众,它是公关行为的承受者,是社会组织意欲影响的对象。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第三、这里所说的“心理现象”是指公众对组织形象的主观映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主体即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的心理,另外,是客体即公众心理。公众心理又包括组织心理和公众心理(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三、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理论研究方法:包括系统分析的方法、动态研究的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的方法也是辨证的方法,它要求人们不是孤立地、片面地,而是从社会生活的总体联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事物。动态研究的方法就是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去观察事物。比较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放在一起,辨别起优劣异同。这是公关心理学不可缺或的研究方法。(二)实证研究方法2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记录下来,这种研究方法就叫观察法。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测验法:是指通过各种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验,以评定和了解被试者心理特点的方法。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几个月、几个乃至更长的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会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实验法:研究者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一定的刺激以引发其某种心理反应,并加以研究的方法。又可以分为实验室观察法和现场观察法。四、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任务有三:其一是对人们在公共活动中呈现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从而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和理念;其二是以理论为指导,探索提高公共关系活动效率的方法和途径,为实务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其三是以公共关系心理学推动公共关系学和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将其简化为三句话:1、理论任务。2、实践任务。3、推动公共关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本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方法中,属于公共关系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是的A.观察法B.个案法C.系统的方法D.实验法2、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会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谈话法C.测验法D.个案法3、研究者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一定的刺激以引发其某种心理反应,并加以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A.观察法B.谈话法C.实验法D.测验法4、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叫做A.观察法B.谈话法C.测验法D.个案法二、多项选择题1、公关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包括比较研究的方法A.系统分析的方法B.动态研究的方法C.唯物辨证法D.比较研究的方法E.调查研究法2、公共关系活动经历等几个步骤。A.调查研究B.公共关系策划C.制定计划D.计划实施E.效果评估三、名词解释:1、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记录下来,这种研究方法就叫观察法。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2、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33、测验法:是指通过各种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验,以评定和了解被试者心理特点的方法。4、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几个月、几个乃至更长的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会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5、实验法:研究者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一定的刺激以引发其某种心理反应,并加以研究的方法。又可以分为实验室观察法和现场观察法。6、公众:也称目标公众,它是公关行为的承受者,是社会组织意欲影响的对象。四、简答题1、公共关系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有什么异同?2、简述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二章组织的心理氛围本章重点知识:一、组织心理氛围的含义组织心理氛围是指组织内部环境的心理气氛,是组织员工对组织整体状况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感受的综合反映。组织心理氛围具有弥散性和相对稳定性。组织心理氛围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组织心理氛围是组织意识状态的反映;第二、组织心理氛围是组织情感的反映;第三、组织心理氛围是组织中相互关系的反映;第四、组织心理氛围反映了员工对组织态度的反映。二、组织心理氛围对公共关系的影响组织的心理氛围是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它既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状态的反映,也是组织的现实形象在员工心目中的体现。组织心理氛围的优劣直接制约着组织外部公共关系的好坏。此外,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三、组织心理氛围的核心内容组织心理氛围的核心内容包括:组织的凝聚力和士气,以及由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生成的集体意识和主人意识。(一)组织的凝聚力和士气。组织凝聚力:也叫组织内聚力,它既包括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也包括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组织凝聚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情感、行为和个性、人际关系等成份。一个组织的凝聚力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1.组织的目标。组织目标是增强凝聚力的关键因素。2.组织的利益。组织的利益是影响凝聚力的是最直接的因素。3.组织领导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一个组织凝聚力的高低,与这个组织的领导有直接的关系。44.组织成员心理满足程度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每个组织成员都有自己的需要,这些需要基本上都要在组织内部得到实现。越能满足成员需要的组织,其产生的凝聚力就越强。5.组织内部冲突的解决状况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一个组织凝聚力的大小,与组织内部冲突的解决状况有关。士气:原指在军队中表示作战时的精神状态。后来也用以表示一个组织的斗争意志或工作精神。一个士气高昂的组织应当具有以下七种特征:1.组织的团结是来自内部的凝聚力,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2.组织内部没有分裂成互相对立的小团体的倾向;3.组织内部具有处理内部冲突与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4.组织成员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5.组织成员都了解组织奋斗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6.组织成员组织的领导人抱肯定和支持的态度;7.组织成员承认组织存在的意义,并有维护组织、推动组织继续发展的愿望。影响组织士气的主要因素有:1.对所在组织的满意程度。2.组织目标得到成员赞同的程度。3.领导者的素质及领导方式。4.对工作的满足感。5.经济报酬是否全理。6.成员的关系是否和谐。7.奖励方式是否适当。8.员工的身心是否健康。(二)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是与归属感和认同感相联系的一种现代组织意识,指的是成员对集体的正确态度。集体意识一般包括两个层次,即组织内个别成员的集体意识和组织成员群体的集体意识。作为个别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承认集体利益的价值,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能顾及到集体利益而不是一味只顾个人利益,自觉地为集体利益作贡献;第二、遵守集体的规范,自觉地以集体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当集体中出现不遵守集体规范和危害集体的行为时,能站在集体的立场上分辨明是非;第三、能和集体其他成员友好相处,关心、帮助、团结集体中的其他成员,当集体中出现冲突时能够起到化解的作用。作为集体的群体意识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集体成员对集体有认同感、归属感。能够服从组织决定,遵守组织章程,与上级之间、同事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领导者和一般员工关系平等,具有良好的凝聚力和较高的士气;二是集体成员国对集体有责任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能够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和超额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自觉地关心集体,参与组织的管理,必要时肯为集体作出牺牲;三是集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集体荣誉感。先进能够帮助后进,后进能够虚心向先进看齐,很少有忌妒、固步自封等不良现象。(三)组织成员的主人意识。主人意识同样是与归属感和认同感相联系着的一种意识,它是在组织成员头脑中形成的、在所处组织中当家作主的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其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态度等心理倾向。作为更高层次的组织成员集体的主人意识,是在个别成员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它又不同于个体的自我意识的主人意识。这种主人意识有以下三个特点:1、相互平等的特点。2、权力和义务统一的特点。3、和集体意识相一致的特点。5组织的主人意识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组织成员以自我为主人的自我意识角度的主人意识;其二是组织作为一个集体的集体主人意识。组织成员个体的主人意识具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它与个体对自身的认识、评价相联系,第二,它和个体对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相联系。包括对自身地位、角色的认识和评价和对周围人的评价。作为更高层次的组织成员集体的主人意识,是在个别成员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它又不同于个体的自我意识的主人意识。这种主人意识有以下三特点:1、相互平等的特点。2、权力和义务统一的特点。3、和集体意识相一致的特点。四、组织良好的心理氛围的营造(一)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意义第一、能够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第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组织规范。第四、有利于产生优秀的领导人。(二)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策略营造组织良好的心理氛围,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其采用的策略主要有:1、形成组织的价值观念。组织的价值观念对于营造组织良好的心理氛围的意义在于:第一,它赋予组织员工的日常工作以崇高的意义。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且能够满足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第二,它赋予组织以重大的社会责任。组织的设置是以促进社会发展、进步,造福人类为前提的。一个组织不能只是关心自身的利益,而应该考虑组织的社会责任。第三,它为组织员工提供了行动指南。组织的价值观可以作为员工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和思想规范。2、尊重员工的个体价值。组织的整体价值必须通过每个员工的个体活动才能实现。组织必须尊重员工的劳动和尊严,使他们认识到组织的兴衰荣辱与他们的工作息息相关,从而自觉地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积极维护组织的整体利益。3、重视内部传播。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