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1月质量分析报告第1页共16页昆明市2010—2011学年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化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昆明八中陶红昆明市教科院杨振力一、命题指导思想2011年是云南省大纲教材高考的最后一年,2012年全省将进入高中课标教材的首次高考;本次检测命题入围时,昆明市有关部门尚未明确是否举行第二次统测。根据以上因素,本次检测的命题指导思想确定为:全面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所应具备的化学学习能力(观察、实验、思维、自学);全面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命题以2010年《考试大纲》为依据,适当加大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的力度。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基本科学素质,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试题知识层次包括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理论难度控制在0.55左右。考核范围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计算。试题尽可能覆盖主要知识考点并努力体现新老高考衔接的预见性。在题型的设置上,适当淡化与老高考的吻合度。通过检测,要便于老师和考生查找已进行的化学教学和学习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能力方面与高考要求的差距;通过检测,要能为老师和考生调整下一阶段的备考复习提供实用的、有价值的信息。二、试卷整体评价1.主要数据(1)总体情况参加统计人数13127;平均分55.74(理综149.56);及格率36%(理综29%);优秀率7%(理综4%);最高分108.0;最低分0.0;信度0.81;效度0.54;全卷难度:0.52(理综0.50),其中Ⅰ卷0.62(理综0.61),Ⅱ卷0.43(理综0.42);易:中:难=0.15:0.71:0.14;试题区分度:优秀率93%(理综67%),优良率100%。数据说明:难题的难度值小于0.35,中等难度题的难度值区间0.35-0.7,容易题的难度值大于0.7。试题区分度高,则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试题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应试者的水平差异。区分度≥0.4时,说明该题目能起到很好的区分作用;区分度≤0.2时,说明该题目的区分性很差;区分度值为负数或者空时,说明试题几乎没有什么区分度。质量统计分析公式参考《高考数学测量理论与实践》,教育部考试中心,2004年2月出版。(2)分数段分布直方图22011年1月质量分析报告第2页共16页考生分数段人数分布图呈正态分布,测试结果基本符合我市学校学生实际。(3)试题数据2.试卷评价(1)注重教材,考查双基,突出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试题注重考查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涉及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平衡、常见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化学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基本计算等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特别是选择题,做到了一题一个主题思想,所设置的选项有较为广泛的情景,一个题目中涉及到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大大增加了整份试卷的覆盖面,有效地检查了学生对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思维的敏捷性。所以说该套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仍是化学的主干题序满分平均分及格率%最高分难度/等级区分度/等级66.003.396.000.57/中0.42/优76.003.476.000.58/中0.40/好86.003.296.000.55/中0.51/优96.004.056.000.67/中0.47/优106.003.506.000.58/中0.50/优116.003.316.000.55/中0.48/优126.004.346.000.72/易0.52/优136.004.606.000.77/易0.44/优2714.008.0114.000.57/中0.73/优28(Ⅰ)8.005.638.000.70/中0.65/优28(Ⅱ)7.002.857.000.41/中0.53/优29(Ⅰ)9.003.089.000.34/难0.65/优29(Ⅱ)7.002.497.000.36/中0.62/优3015.003.7415.000.25/难0.69/优客观题48.0029.956248.000.62—主观题60.0025.792260.000.43—全卷总体108.0055.7436108.000.52—分数段人数分布05001,0001,5002,0002,500100-10890-9980-8970-7960-6950-5940-4930-3920-2910-190-9人数32011年1月质量分析报告第3页共16页知识和重点知识,不回避常规题和传统题。这样的试题能引导师生关注课本、关注课堂的双基训练,同时也提示我们应充分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全方位的复习,避免遗漏知识点。(2)注重对接受、整合化学信息能力的考查,思维容量大试题设计了多种图形图表。如,第9题的化学平衡坐标图、第11题的电化学示意图、第12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图表、第27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第28题的实验装置图。较多的图表出现,对学生的识图能力是一种挑战,自然也增加了难度。这些试题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要细心观察图表,读懂所给信息,并结合试题提供的其他信息,获取有关感性知识和印象,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以形成新的知识用于正确回答题设问题。第13题,要求学生理解“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原理是在金属钯的作用下,碳原子间相连的反应条件不再那么苛刻,反应速度也快,正确提取合成路线提供的有效信息,整合所学有机化学基本知识,正确迁移才能正确解答本题。第29题,涉及九种气体(H2S、NH3、HCl、H2、Cl2、O2、NO2、CO2、C2H2)、十种离子(K+、NH4+、Ag+、Ba2+、Al3+、Cl-、Br-、CO32-、SO42-、NO3-),教材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气体和离子几乎都关注到了,思维容量很大!同时,对学生多途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是一次较为全面的检验。(3)注重文字表述如28题(Ⅱ)的第1小题,涉及到的实验现象有七个,都需要用文字表述;29题(Ⅰ),实验所得结论的表述,如果要完整准确,需要较多文字,对用词也有讲究。文字表述对于学生来讲,一直都是弱项,如果要求再高点,就更不知所措了。虽然随口一说能够说出来,但是怎么用语言准确规范的表达在卷面上,对学生来说是个陈旧的难点。(4)理论联系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适当体现课改测试题设计了有关能源、合成氨、新型燃料电池、“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等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符合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程目标要求。试题的呈现形式也有些新高考的味道。(5)强化实验,考查操作,突出学科特征实验是高考化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不变的热点。本测试卷与实验相关的试题有6、28、29等题。涉及的基础内容大多取材于教材知识,试题的设计力图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着重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对现象的描述能力。同时继续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实验作为化学学科最重要的特征,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纸上谈兵”“黑板实验”不可取,也不能靠侥幸,更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让学生更多的走进实验室,更多的动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6)从测试数据看,测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区分度优秀率达93%,优良率达100%,是一份具有很理想的区分度的试题,测试基本达到测量理论要求。平均分及格率有些偏低,难度值较设计值偏低。三、试题分析42011年1月质量分析报告第4页共16页【选择题6】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D,难度0.57;区分度0.42)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苯中的苯酚杂质B.用丙醇从溴水中萃取Br2C.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时,用石蕊作指示剂D.制取肥皂时,在皂化反应完成后加入NaCl细粒,搅拌,静置命题说明:考查学生实验基础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基本实验操作,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实实在在考核学生是否重视教材。高错选率选项:C失分原因:教材内容落实不到位,实验素质不高,多数学生不清楚石蕊试剂的变色范围。要解决此问题,还是要回归教材,让学生真正走进实验室,不能“纸上谈兵”。【选择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A,难度0.58,区分度0.40)A.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B.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稳定性增强C.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B族D.原子内可能没有中子,离子内可能没有电子,分子内一定既有中子又有电子命题说明:要求学生对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物质结构有准确的理解和判断。高错选率选项:B失分原因:对“氢键”的理解不到位,影响物质熔沸点、稳定性的因素不熟悉;将氢键误认为是影响物质稳定性的因素。【选择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D,难度0.55,区分度0.51)A.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约1.204×1024个CO2B.铝遇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C.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D.一定浓度的氨水与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所得溶液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命题说明:考点涉及化学中常用计量、常见金属(Al)的性质、胶体、电解质溶液。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是否到位。高错选率选项:C失分原因:混淆胶体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征,考生对教材中“生”、“冷”知识点掌握不到位。【选择题9】下列化学反应与图像一定符合的是(所有反应均在容积固定的容器里发生)(答案B,难度0.67,区分度0.47)52011年1月质量分析报告第5页共16页A.2NO2(g)N2O4(g);△H<0B.2SO3(g)2SO2(g)+O2(g);△H>0C.2HI(g)H2(g)+I2(g);△H>0D.C(s)+H2O(g)H2(g)+CO(g);△H>0命题说明:借助图象考查化学平衡。要求学生掌握温度、压强、浓度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它们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会分析化学平衡的有关图像问题。高错选率选项:D失分原因:温度、压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不够到位。【选择题10】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D,难度0.58,区分度0.50)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H2CrO4=Cr(OH)3+H2O+O2B.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H2O2,被还原的元素是OC.H2O2的氧化性大于H2CrO4D.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3.36L命题说明: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以及相关计算,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高错选率选项:B失分原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混淆。【选择题11】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①②烧杯中溶液的体积均为400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05mol•L-1。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中均通过0.02mol电子。若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及产生气体与溶液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答案B,难度0.55,区分度0.48)A.产生气体的体积:①>②B.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①>②温度0生成物浓度1.01×105Pa1.01×106Pa(温度一定)0300℃500℃压强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62011年1月质量分析报告第6页共16页C.溶液的pH变化:①增大,②不变D.电极反应式:烧杯①,阳极2Cl--2e-Cl2↑;烧杯②,负极2H++2e-H2↑命题说明:把原电池、电解池联合在一个装置图中考查,思维容量较大,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高错选率选项:D失分原因:对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基本概念——电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方程式掌握得还不够好。【选择题12】下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