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姚军主讲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它包含着巨大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城市始终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中心。城市对国家和地区发展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没有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国推进工业化和建设现代国家,必须重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重点问题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城市化的含义和发展趋势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城市化的政策选择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的概念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大量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它具有人口密集、资源密集、文化荟萃、信息集中、工作高效等特点。在政治上,城市是国家或区域性的公共治理中心;在经济上,城市事故产业分工与交易的产物,它不直接依赖自然或农业耕作来获取收入。2.1.1城市的概念与特征根据规模大小,城市可分为一般城市(city)和大城市(metropolis)各国划分城市与乡村没有统一的标准:一是根据人口密度划分(日本4000/km2,澳大利亚190人)二是根据人口规模划分(世界大多数设市标准2000-2万,美国2500人为底线)三是行政划分法(政府立法和行政规定设市)四是职业界定法(非农业生产的人口比重)2.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城市的基本特征(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人口、资源、技术信息等)(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劳动分工、生产要素的聚集)(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经济、社会、智力、管理等)(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双向:功能辐射与功能吸引)(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多元文化的共存、交融、影响)2.1.1城市的概念与特征1.古代城市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物品的出现,商品交换行为的出现,形成了以商品交换为生存方式的居民点,这就是早期的城市雏形。社会的阶级和部落矛盾日益突出,出于保护部落及其首领和富人的安全需要,人们开始在固定的居住地修筑城池以防御敌人,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城市。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最早建立的城市距今约有5000多年的历史。西亚两河流域中下游、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国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城市。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帝国的兴衰密切相连。从唐朝直至清朝的康乾盛世,世界首位城市一直为中国的都城。先后经历了西安、杭州、南京、北京的变迁。2.1.2城市的历史发展2.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近现代城市的发展•16th以后,欧洲经济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的工业革命•18th下半叶,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规模和数量的扩张。•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都有迅速扩张。•目前,继发达国家实现了城市化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推进城市化。•世界的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成为价值和文化冲突、环境和社会问题表现最为集中的地方。2.1.2城市的历史发展2.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3.城市发展的新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交通运输技术和通信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城市发展呈现一些新趋势:•(1)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逆城市化)•(2)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3)形成大都市区和大都市连绵带•世界五大城市群: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中南部城市群。•(4)形成诸多国际性城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成为世界城市(全球城市)。•(5)生态城市建设开始启动•19世界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2.1.2城市的历史发展2.2城市的功能和作用1.生产中心的功能2.商业中心的功能3.交通中心的功能4.信息中心的功能5.政治中心的功能2.2.1城市的复合型功能2.2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所谓大都市区(metropolitandistrict,也称metropolitanareas),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线,不断向周边扩展,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整体的大都市地区。大都市区通常包括一个大型的人口中心,以及与该中心具有密切经济和社会联系的周边社区。1910年,美国在人口统计中首次使用“大都市区”概念。当时的界定标准:人口20万以上城市及其周围10英里范围内的郊区人口。2.2.2大都市区的独特作用2.2城市的功能和作用首先,与传统城市体系相比,大都市区的经济活动在地理上更加集中,一体化程度更强,形成了独特的经济集聚环境。产业群、“美国硅谷”。其次,与非大都市区相比,大都市区具有更广阔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具有更专业化的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规模效应。最后,大都市区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各国经济竞争的基本单位正在从国家竞争和企业竞争,转变为大都市竞争。2.2.2大都市区的独特作用2.3世界的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2、城市化=城镇化其实在英文中都是一个词(urbanization),在日本和台湾又译成“都市化”。在我国,镇和市都是属于都市型居民点,广义的城市和狭义的城镇是相同的,城市化和城镇化两者完全同义。1982年,学界曾建议以“城市化”替代“城镇化”,以免误解。但2001年“十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教材表述上就使用了“城镇化”。虽然中央没有明文规定,许多城市化政策趋向于就地的城镇化,即在乡村所在地进行城镇化建设,显然,这与国外广义的城市化有显著区别。“城市化”可较好的体现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城镇化”有助于防止忽视发展小城镇的倾向。因此,不能把“城市化”理解为主要发展现有的大中城市,也不能把“城镇化”片面理解为重点发展小城镇。2.3.1城市化的基本含义3、城镇化≠城市化城镇化而非城市化,才是中国路子凤凰网:所以您早年就提出了走城镇化的路线?城镇化和城市化有什么区别?温铁军:城市化和城镇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城镇化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县级以下的城镇集中,在最短半径中让最多的农民获得非农就业机会。加大农村的基础建设、保持农舍、维护原有的农村社区建设,这是保障农村成为经济发展“蓄水池”的作用。蓄水池的“水涨水落”与经济危机的可调节程度和社会稳定程度有必然的关系。所以在我10年前就提出城镇化的概念,现在我们的决策层渐渐开始接受了。以印尼的城市化发展为例,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来袭,导致印尼城市众多人口失业,处在城市边缘的无地农民打工者更甚;同时他们在乡村也没有就业机会,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批的城市打工者暴乱。城市化的特征主要在于:•(1)农业人口不断地向非农业人口转变;•(2)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3)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4)在非农产业和人口集聚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新城市,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的各学科的不同解释•(1)城市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类学)•(2)城市化是产业结构的转换(经济学)•(3)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的变化过程(地理学)另外,美国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人口规模、城市景观等);•和城市化Ⅱ: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广义上,城市化既伴随着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数量和用地不断扩展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城市经济活动、文化形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乡村地域不断扩散的过程。在城市化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经济布局、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有观点认为,城市化可以一直追溯到城市诞生的远古时代,城市化就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大多数学者认为,城市化是近代以来由工业革命促进的历史现象。工业革命实现了从手工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历史性飞跃,人类社会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历史变迁。2)城市化水平的测量城市化既包括城乡地域和人口比重的变化,也包括社会关系、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测量城市化水平的基本方法有:城市非农业人口测量法、城市土地比重测量法、城市化人口增长速度测量法、城市数量增长速度测量法。最常用的方法:测量城市人口占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重。公式: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区域总人口。该方法涉及指标少,数据简洁直观,易比较,为各国所普遍采用。但由于各国设市标准和城市人口界定标准不同,有的国家规定只要在城市有固定、合法住所就是市民,也有国家实行城市户籍管制,结果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统计数据差别明显。2.3世界的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局部发展阶段18th中叶—20th50年代,世界的城市化主要发生在欧洲和美洲。•西欧最早开始工业化的地区,成为近代城市最早形成的地区。英国是工业革命的诞生地,最早出现了近代工业城市。伦敦市世界工业化先驱城市。•19世纪的欧洲是世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1850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50%的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国家,而当时的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仅有6.5%。•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近代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2.3.2城市化的发展阶段2.3世界的城市化进程2.城市化的普遍发展阶段20th中叶以后,城市化引来了普遍发展的新阶段。二战结束,西方殖民体系瓦解,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赢得民族独立,走上自主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城市化的主流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0th50年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不仅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而且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要快。根据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城市化率超过30%后,进程呈加速发展趋势;达到70%后,城市化进程呈减速趋势。发达国家城市化趋缓的同时,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向。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与扩散的过程。这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过程,城市人口重新回到乡村的过程,而是城市化发展的更高阶段。1976年美国地理学家布莱恩·贝里首先提出。2.3.2城市化的发展阶段2.3世界的城市化进程2.城市化的普遍发展阶段20th5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新特征:(1)形成了联结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城镇的大都市地区。(2)形成了由若干城市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带。(3)形成了很多国际性城市。(4)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向。2.3.2城市化的发展阶段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中国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城市建设史,中国封建王朝的都城曾经雄冠世界,但18世纪60年代以来,西欧和北美在政治上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上开始了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生产力上开始了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这三大革命推动了西方的工业化和近代化。而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近代中国发展滞后,城市化也处于落后状态。2.4.1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1842—1949年的城市化畸形萌芽阶段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沿海沿江、铁路和公路沿线,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它们作为西方殖民者侵略扩张的“桥头堡”,代表着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也标志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开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下,中国城市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畸形社会结构:在西方殖民者活动的租界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和近代城市文明;而在普通市民生活的城镇地区,社会生活仍然处于贫困和落后状态。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城镇人口只有5765万,城市化率为10.6%,同时期,发达国家平均超过50%,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达到16%。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2.1949—1957年的城市化正常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始恢复和重建饱受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这期间,作为沿海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和上海,城市经济和人口增长较快。“一五”(1953-1957),在合理发展老工业基地的同时,国家重点发展内地工业。至1957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9949万人,城市化率为15.4%。随着工业布局的调整,内地已有的工业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一些新兴工业城市。2.4.1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3.1958—1965年的城市化大起大落阶段(1)1958—1960年的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1958年,国家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