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二章心理问题的分级一、心理健康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亦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一)“健康”的新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宣言》,1946年)理解: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这里的良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1)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具有同一性(2)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性(3)个性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二、心理异常(一)心理异常的界定1、统计的极端值2、社会赞许性原则常态2/6(二)心理异常的评判标准确定的变态的七项标准:美国诊断分类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TR)1、痛苦或功能不良2、社会赞许性原则3、非理性4、不可预测性5、非惯常性和统计的极端性6、令观察者不适7、对道德或理论标准的违反(三)心理异常的表现·神经症性障碍最初指相对较为普通的心理问题,个体没有脑异常的迹象,没有表现出广泛的非理性思维,没有违反基本的规范,但体验到主观的痛苦或自我挫败的模式或不适当的应对策略。·精神症性障碍在性质和严重程度上有别于神经性障碍。精神症患者的行为非常显著地偏离了社会规范,还伴有深度的理性思维和一般情感过程的混乱。1、焦虑障碍(25%)·广泛性焦虑——由特定的生活情境引发·惊恐障碍——如广场恐怖症·恐怖症——指病人持续地和非理性地害怕某一特定物体、活动或者情境。如:社交恐怖症、特殊恐怖症·强迫症——表现某种观念或行为不可抑制地重复出现。分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其特征是通过痛苦的回忆、梦想、幻觉或闪回持续地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2、心境障碍(19%)·重度抑郁症——由特定的生活情境引发抑郁症的性别差异——女性更易患抑郁症抑郁症与自杀·双相障碍(即躁狂抑郁症)——躁狂阶段、抑郁阶段3、人格障碍(多发在青年和成年早期)·偏执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3/6·自恋型人格·反社会人格障碍4、分离性障碍·分离性失忆:可能与童年的身体虐待或性虐待有关·分离性身分识别障碍(多重人格):可能因为被理应爱他们的人殴打、囚禁或遗弃5、精神分裂症(0.7%)·紊乱型——不连续的思维模式和非常怪异和紊乱的行为·偏执型——被害妄想、夸大妄想、嫉妒妄想·未定型——妄想幻觉,不连续的言语或非常紊乱的行为的大杂烩·残留型——受上次精神分裂症发作的影响,还留有一些非阳性的症状,如情感单调。三、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一)健康心理学的划分·心理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1、心理健康状态·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2、不良状态·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3、心理障碍·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4/6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维及动作行为)·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须的4、心理疾病·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意志减退等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二)心理诊断学的划分·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精神病1、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热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是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降低。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新宿仅仅局限于最初时间,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能引起此类不良情绪。分人格表现缺陷、情绪状几大类。人格表现缺陷,有一定人格因素,但不属于人格障碍。主要有:偏执(固执、主观意识强)、孤僻(离群索居)、攻击性(缺少自控能力、有挑衅、破坏倾向或行为)、怯懦(缺乏意志力、害怕挫折)、多疑。情绪状,指带有情绪反应。5/6主要有:无端烦恼、自卑(情景性)、狂热(盲目性、不合理、过度的爱慕、盲信、崇拜、行为)、消沉(遇挫折失败,产生错误观念)等。2、严重心理问题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痛苦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半年以内,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引起此类痛苦,反应对象被泛化。3、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精神症,是一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制力充分。4、精神病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幻觉:幻觉(hallucination)是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妄想:妄想是一种不理性、与现实不符且不可能实现但坚信的错误信念。它包括错误的判断与逻辑推理。即使把事实或已经被完全论证的理论摆在妄想者的面前,也很难动摇他的信念。自知力:自知力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是否主动求医)小结:健康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诊断学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障碍变态心理学心理正常心理异常6/6所属学科心理咨询神经科精神科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