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研究姓名:贾珍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公共管理指导教师:马跃如;欧阳万福20090501湖南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研究作者:贾珍文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玉来.ZHANGYu-lai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启示-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日本汽车产业的崛起与日本政府的保护与扶植密切相关,而这种保护扶植的重要手段就是产业政策.事实上,日本汽车产业政策也是动态发展的,伴随着经济形势以及产业环境的发展变化,日本政府也在不断调整产业政策的方针、内容.然而,在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产业政策也表现出其局限性,而企业创新却有效地弥补了这种不足.因此,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成为日本汽车产业获得成功的两大支柱.2.学位论文易双云中日汽车产业政策比较研究2008基于汽车产业特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促进和加速汽车产业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汽车产业政策。然而,汽车工业发展的实践却证明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成效并不显著,特别是与邻国日本的汽车产业政策的成就比较起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因此,比较中日汽车产业政策,客观分析和评价中日汽车产业政策得失,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借鉴,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简要阐明了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其次,详细介绍了国内相关的研究现状。再次,就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做了说明。最后,对汽车产业政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第二章是对中日汽车产业政策理论依据及目标的比较分析。首先,对中日汽车产业政策理论依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市场失灵”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幼稚工业论和规模经济理论是中日汽车产业政策共同的理论依据。其次,对中日汽车产业政策的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分析中日汽车产业政策目标之后,我们发现中日汽车产业政策在实现规模经济、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两国国际贸易环境和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反应的不同,在产业国际贸易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目标效果上两国存在较大差异。第三章是对中日汽车产业政策手段及内容比较。首先,对中日汽车产业政策手段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虽然中日汽车产业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都是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以及法律政策,但实际的运作两国仍有很大的差异。其次,对中日汽车产业政策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一是从汽车产业保护政策、汽车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及相关产业配套政策四个方面对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二是从产业保护政策、产业扶持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国际贸易关系协调政策及汽车产业相关宏观促进政策五个方面对日本汽车产业政策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三是在详细介绍中日汽车产业政策内容的基础上,对中日汽车产业政策内容的异同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章是对中日汽车产业政策绩效比较分析。首先,就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绩效,从汽车产业结构政策绩效、汽车产业组织政策绩效和汽车产业技术政策绩效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次,就日本汽车产业政策绩效,从汽车产业保护扶持政策绩效、产业组织政策绩效、产业技术政策绩效和汽车产业相关宏观促进政策绩效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在中日汽车产业政策绩效分析的基础上,对中日汽车产业政策绩效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第五章是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问题与思考。首先,是对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市场竞争机制弱化、政策不统一、投融资体制不合理、消费政策滞后、严格的进入壁垒是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其次,针对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在借鉴日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进行改进。一是日本汽车产业政策的启示。日本汽车产业政策虽然也有不足之处,但是日本汽车产业政策仍不失为最为成功的产业政策之一。因此,日本汽车产业政策成功经验,如:强调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强调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该以本国的资源结构为基础,发挥比较优势;主张汽车产业政策要通过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的自主选择实施等等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和借鉴。二是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改进。针对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总结日本汽车产业政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就中国汽车产业管制政策、产业保护与扶持政策、投融资体制、消费政策及相关产业配套政策五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3.期刊论文杨东进《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刍议--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浅析新的汽车产业政策-企业经济2005,(4)本文以制度的功能为维度,针对我国汽车工业现状和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对2004年颁布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优劣作一番梳理.4.学位论文柴旻中国产业政策、市场结构与技术追赶研究——以彩电产业、手机产业和汽车产业为例200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分工格局也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就是技术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全球市场格局中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以来,各个产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技术追赶。本文为了分析中国各产业技术追赶的规律,以彩电产业、手机产业和汽车产业的技术追赶过程为例,利用SCP范式的思想,分析产业政策和市场结构对技术追赶绩效的作用机制。本文以产业特性为起点,分析产业的技术特性和市场特性,以动态历史比较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彩电产业、手机产业和汽车产业的技术追赶过程进行比较,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产业具体案例的比较得出一般性的结论。通过对各个产业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前,彩电产业主要依靠技术引进、CKD散件组装进行生产;而到了90年代直至21世纪初,中国彩电企业才开始创新并逐步在CRT电视机领域取得一定进展,逐渐掌握CRT电视的核心技术,且在数字电视领域也获得了不少创新成果,但它在平板电视领域始终没有太多创新。就手机产业而言,1999年以前,国内手机市场主要被外国跨国公司控制;1999年后,TCL、夏新、波导、康佳和联想等企业进入手机行业,通过从国外跨国公司引进的技术,以SKD或CKD方式生产手机,并具备拥有渠道和对中国手机需求的深谙把握等优势,从而获得大量市场份额;2002年10月后,随着TD-SCDMA产业联盟的出现,中国手机产业逐步出现3G手机创新产品。就汽车产业而言,在20世纪80年代只有少量载货车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随着合资浪潮的到来,中国汽车企业的研发能力并没有怎么提高:21世纪初,由于市场准入的放宽,外资和民营的进入,逐步出现了一些民营的自主品牌。但即使是一汽这样的大企业集团,也只拥有十万元、A级车这样的自主设计能力,以及普通级别轿车发动机的技术,在高级别车型、发动机以及变速箱等方面完全自主研发能力仍是空白。通过对各个产业的技术追赶状况的考察,可以发现成功的案例有:21世纪初期以来汽车产业的追赶,20世纪90年代以来CRT彩电产业的追赶,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话交换机产业的追赶,以及最近3G手机产业的初步追赶。失败的案例有:20世纪90年代汽车产业的追赶,21世纪初期以来平板电视产业的追赶,以及20世纪末期以来2G手机产业的追赶。从产业特性角度看,彩电产业其技术轨道可预测性居中,技术机会也居中,市场规模巨大,属于最终产品;手机产业技术轨道的可预测性最弱,技术机会最多,属于最终产品;而汽车产业技术轨道可预测性最强,技术机会最少,属于最终产品.从产业政策角度看,彩电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大力实施彩电国产化政策,即很高程度的扶持政策,同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又实施了开放政策。就手机产业而言,在1999年以前,只有外资厂商,而之后逐步对内资开放,并采取了移动专项扶持政策,为3G的研发提供政策扶持。就汽车产业而言,在21世纪到来之前都一直处于市场保护的状态下,同时一直没有开放私车市场,直到21世纪初期才开放对内资放开.从市场结构角度看,彩电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集中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仅在某些时期出现小幅下降.手机产业自20世纪末期以来市场集中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汽车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呈现高度垄断状况,80年代中期允许外资建立合资公司后,市场集中度才逐步下降,随后又逐渐上升,但自21世纪初期对内资开放后,市场集中度一直呈下降态势。从以上案例可以总结出中国技术追赶的规律:首先,产业的开放政策带来竞争的市场化,进而实现市场结构的合理化,最终促进技术追赶的实现。其次,产业的扶持政策使得企业的研发风险承受能力大大增加,有利于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最后,当市场中本土企业具备一定的研发风险承受能力时,政府过度的保护政策会带来市场结构的不合理垄断,使得研发处于无效率的状态,最终难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总体来说,市场结构和产业政策对技术追赶的影响是由产业特性决定,换言之,技术特性和市场特性决定市场结构和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产业的技术追赶。5.期刊论文邝蕾试析我国支持汽车产业自主发展的政策手段变化-中国市场2010,(9)本文对我国1994年和2004年先后颁布的两版汽车产业政策中,支持汽车产业自主发展的政策手段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的变化趋势,并试对汽车产业政策支持自主发展方面的政策手段的完善提出建议.6.学位论文郝文杰新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研究2003中国汽车产业需求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而原有汽车产业政策在最近的产业发展中非但没有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反而成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再加上WTO后中国制订政策的外部环境已经改变,适当修订或者说制订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已经热在必行.该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给出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分析,分析产业政策需要从产业现状着手,因此,在第一章的行文中,首先介绍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优势及劣势,并特意指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几个关键性特点,接着从汽车产业可以发展的角度列举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几个潜在优势,从汽车产业必须发展的角度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可绕过.接下来作者对产业政策的理论进行了较多的探讨,在第二章中以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证,并进一步指出,自97年金融风暴之后理论界广泛关注的经济发展中的国家学说对政府发展功能的新的解释就是干预特定产业.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而对汽车产业政策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制定汽车产业政策是某种意义上的必然行为.为理性的寻求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就应该借鉴其它国家特点是汽车工业后发展国家是如何制定汽车产业政策的,因此,在第二章作者选取了韩国模式、巴西、西班牙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接下来的篇幅里大幅指出了中国现有汽车产业政策的具体不足之处,以期在具体修订产业政策时能以史为鉴,而事实上现有产业政策正是修订产业政策的基础.第三章是该篇论文的核心部分,作者试图对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给出一个自己的理解与答案,有针对性的探讨了中国目前为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应采取的主要对策.7.期刊论文任剑婷.韩太祥.RENJian-ting.HANTai-xiang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与技术溢出--基于轿车制造业的分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3)汽车产业具有较大的带动效应,也是具有明显规模效应的产业,后起国家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本国的民族汽车产业,均不同程度地实施了相关的产业政策.传统的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政策,并不一定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开发和成长,通过在已有合资模式下,强化市场竞争,促进技术溢出,建立自主的民族轿车产业,可能是中国轿车产业的重要经验.8.期刊论文胡安生.冯夏勇《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读(下)-上海汽车2004,(10)按照产业政策的基本体系,从汽车产业结构政策、汽车产业组织政策和汽车产业技术政策三个方面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进行研读.研究认为,政策意图是要建立我国自己的完整强大的汽车产业,提出了全面贯彻执行产业政策的几项重要突破.9.学位论文施雯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执行分析——1994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与2004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比较2005本文对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