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意见:1.西门子CT腹部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s。扫描间距7Mm。1Mm重建2.肝破裂有例数改为13个多层螺旋CT在腹部外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王珏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14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伤影像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腹部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腹部外伤患者CT征象特点进行总结,评估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83例患者损伤情况分别为42例脾损伤、13例肾损伤、10例复合伤、13例肝损伤,5例肠破裂,诊断率为97.59%,且CT征象均具有特征性表现,仅有2例CT征象不明显经手术证实为小肠破裂。结论:检查对腹部实质性器官损伤可明确作出诊断,为临床腹部外伤治疗提供可靠地影像基础。但对胃肠道器官损伤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因此,应加强对胃肠道损伤患者CT征象特征的掌握,增加腹部外伤的CT诊断率。关键词:腹部外伤;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诊断价值腹部外伤是急诊外科常见的症状,主要因外力撞击、压迫等原因导致患者腹内脏器损伤。近年来,随现代交通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使腹部急性外伤患者逐渐增多,因腹部外伤致死患者也逐渐增多。临床准确诊断腹部外伤是临床治疗的基础。传统的诊断方式主要依据患者临床体征、症状并结合腹部穿刺结果进行诊断,随CT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逐渐取代传统诊断方式。在腹部外伤患者诊断中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诊出患者腹部器官实质性损伤情况、范围以及腹腔内出血情况、血流动力学状态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数据依据[1]。本文旨在探讨腹部外伤影像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至次年11月于本院急诊部接受治疗的腹部外伤患者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7例,女16例,患者年龄18岁~67岁,平均(36.73±7.11)岁,其中68例患者为交通事故致伤,10例患者为高空跌落致伤,4例为撞击致伤,1例为利器致伤。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压痛、反跳疼以及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临床体检患者均有腹部压痛、反跳痛以及叩击痛、腹肌紧张、腹穿刺取血不凝、移动性浊音以及急性病容等症状,且均有腹部外伤史,患者均在伤后24小时内来院就诊。1.2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查,仪器采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查,扫描参数:管电压设置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200mAs,设置扫描层厚、扫描间距均为7mm,重建间隔为1mm,从患者胸下膈顶部位扫描至患者肾下极或耻骨联合处。1.3数据处理通过SPSS20.0统计处理数据,患者年龄以x±s表示,t检验比较,CT诊断率、漏诊率以%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具统计学意义。2.结果2.1CT诊断情况:83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查确诊,42例患者为脾损伤,13例患者为肾损伤,10例患者为复合伤,13例患者为肝损伤,5例患者为肠破裂。5例肠破裂患者经CT扫查有3例患者被确诊,1例患者为乙状结肠破裂,2例患者为小肠破裂,其余2例患者CT扫查未能明确确诊,经手术证实为隐匿性肠破裂并伴肠系膜损伤。CT检查漏诊2例,占2.41%。2.2CT征象特征:腹部损伤患者多以实质性脏器损伤为主,包括肝损伤、肾损伤、脾损伤,又以脾损伤为最多见。CT扫查发现本组患者中脾损伤42例,肾损伤13例,肝损伤13例,主要症状为血肿、破裂,CT征象表现为脏器内呈不规则的星芒状、裂隙状以及片状低密度灶,不均匀分布且边界不清,同时可见呈斑片状的高密度灶,扫描仪诊断值一般在50HU~70HU之间。肾破裂损伤患者行CT扫描可明确显示肾轮廓增大,明确患者病灶部位及大小。其中28例患者为实质性脏器包膜下血肿,其中18例患者为脾包膜下血肿,9例患者为肾包膜下血肿、1例患者为肝包膜下血肿。CT征象表现为包膜下实质性脏器外缘血肿,多呈条块状、带状或半月形形态,呈稍高密度逐渐向低密度递减。肠破裂患者CT征象主要表现为肠壁破裂区小肠周围、腹膜间隙、膈下等区域可见气体游离,或肠间隙、肌壁间可见血肿,或外伤处周围、小肠可见中央为等密度或低密度的包块,围绕于局部小肠周围。以上征象均为腹部外伤特异性征象。另有2例患者CT征象显示腹腔、肠间隙可见积液,肠间隙及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不能做出明确诊断。经手术证实1例患者为脾周出现积血被误诊为脾损伤,1例肠破裂患者因伤处未见游离气体而漏诊。3.讨论脾肾以及肝损伤是腹部外伤最常见的实质性器官损伤,脾组织含血量丰富且脆弱,一旦出现脾损伤后果较为严重且出血量极大,因此在腹部外伤患者诊断中应重点观察患者脾脏有无损伤[2]。若脾周可见高密度凝血块或脾组织可见破裂现象均可直接诊断为脾损伤。脾破裂可延伸至患者肾盏、肾盂而致使患者出现血、尿外渗至肾周或肾间隙而出现血肿,CT显示脾损伤特征性征象同时还会发现患者肾轮廓发生改变。患者实质性器官破裂、包膜撕裂可使血液流至腹腔,因血液在血管外局部具有明显的凝结,所以,可依据出血量预估损伤部位,并通过积血累及患者腹腔间隙情况预估患者实质性脏器出血情况及损伤程度[3]。临床对于腹部胃肠道损伤情况可通过CT多窗位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破裂口或可见游离气体来评估胃肠道有无损伤。若CT征象显示患者出现以下情况:腹部外伤处前腹壁、膈下或小肠周围可见少量气泡或肠管周围显示有积液或肌壁间、肠间隙可见血肿、肠梗阻等均为腹部外伤隐匿性肠破裂的特征性症状[4]。对于临床症状明显且CT诊断无实质性脏器损伤,但局部肠间结构与肠系膜模糊不清时应该为肠管及肠系膜损伤。而小肠与其系膜均具有丰富的血供,当其出现损伤时,其小肠肠壁会逐渐增厚,肠系膜会呈斑点状强化[5]。本文研究发现,CT诊断明确确诊78例患者实质性脏器损伤及3例小肠破裂患者,且CT具有明显征象。但有2例小肠破裂患者CT扫查未能明确确诊,经手术证实为隐匿性肠破裂并伴肠系膜损伤。CT检查漏诊2例,确诊率为97.59%。由此可见,CT检查对腹部实质性器官损伤可明确作出诊断,为临床腹部外伤治疗提供可靠地影像基础。但对胃肠道器官损伤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因此,应加强对胃肠道损伤患者CT征象特征的掌握,增加腹部外伤的CT诊断率。[参考文献][1]刘永杰,何喜莹,贾振丽等.多层螺旋CT在腹部外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3):282-283.[2]范开琴,吴树材,郭红等.CT在外伤性急腹症诊断定位中的价值[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5,(3):203-206.[3]邓海.多层螺旋CT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4.[4]艾松涛,李静秋.多层螺旋CT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4):266-266,268.[5]金学康,王鼎,朱文勇等.多层螺旋CT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27):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