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09马克思基本原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直接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是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②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它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谦·配第。③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指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公布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4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为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5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7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他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唯心主义形式叙述)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8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9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①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②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麦必要基础。③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10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11资产主义的矛盾及其表现: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12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产生的:①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②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其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地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研究,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14.一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15.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1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⑴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①与时俱进要求人们高张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探索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②与时俱进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③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富于创造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⑵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把与时俱进规定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③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⑶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理论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⑷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的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7说明习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⑴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时间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⑵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18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①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③经济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课题④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⑤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19简要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⑵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⑶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3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4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5唯心主义哲学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心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①机械性;②直观性;③形而上学性;④不彻底性。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8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9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10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11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12实践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13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①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②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1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15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不论运动;②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只承认运动,不论相对静观止。二者的共同错误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16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的重要意义:①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②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③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17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时间和空间。18实践的基本特点: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朴素作用和朴素制约。19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20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2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2每一矛盾的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2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23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沿未实现的东西。24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25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26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27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28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能迅速成长壮大,最终战胜旧事物;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②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2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②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不论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30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31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结的。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32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33规律: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指规律是一种内在的、非表面现象的联系,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34意识的起源: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②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意识的内容提供了物质外壳。35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6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③意识对于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