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授课题目: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授课时间:课时:课型:教学目的: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点在构成中的重要性;构成中点的构成及特性。教学重点:点在现实设计中的运用。教学难点:点在画面中的组合与构成而形成的美感。一、课程导入让学生举出自己所在城市的各个小区的名称,至少能够画出一些小区的设计标志,看看有哪些标志是由点来组成的,一边欣赏其美观性,一边欣赏其点的构成性。二、学习新课将自然形态分解、提炼、概括,我们就能得到平面构成形态的最基本元素——点、线、面。正因为有了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再与色彩交织,才构造起了整个自然形态世界。(一)点从造型因素看,“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也是造型因素的最小单位。1、点的定义(1)几何学的概念——线的端点和交点,没有大小方向和位置的最小几何单位。(2)从造型意义上讲,点必须是有其形象存在才是可见的,因此,点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但其大小绝不允许超越它作为视觉单位“点”的限度,超越这个限度,就成为形或面了。2、点的分类独立存在,有大小;视觉上看不到感觉到。3、点的特性(1)点的聚集性:为画面上只有一个点时。(2)点的扩张性:为点在画面中央时。(3)点的连接性:相同两点成线;一大一小产生运动感。(4)点与形的关系;圆点最佳,即使较大,仍会给人点的感觉。4、点的注目性(1)敦煌雕塑和壁画中的菩萨、仙女,其眉心有一点;唐代妇女的额头上也有一点;在印度,很多妇女至今还保留着化妆“点”的习惯。佳节的礼品蛋糕以及农村为农村过节而准备的豆包、馒头等食品,也常常喜欢在上面印上一个红“点”。5、点的构成(1)点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产生的感觉不同1、点在画面中央,(安定平稳)2、点在画面左上角,(有失平衡)3、点在画面中上,(上升)4、点在画面中下,(下沉)5、点在画面右下角,(感觉失重)(2)点的张力作用产生不同感觉1、两点之间,(产生连接感觉)2、三个点呈现,(三角形感觉)3、四个点呈现,(正方形感觉)(3)点的大小与排列方式产生不同感觉1、小点到大点,2、点的连接形成虚面,(点的面化)3、点的连接形成虚线,(点的线化)(4)点的大小位置排列产生不同感觉1、不同大小的点,(空间感)2、不同方向的渐变点,(空间回旋感)3、同一方向的渐变点,(空间深度感)规则点的构成与不规则点的构成的比较:(1)一定规律一定秩序排列,特点是准确、严谨;如砖墙的等间距堆砌、古代宫廷建筑规划、树木年轮纹样、向日葵果实的排列。A重复B对称C渐变D综合运用(2)最为常见的,最自然化的,如水中鱼的游动、田间的花草、树上的鸟群和散落在地面上的水滴痕迹等。A趋近点的聚集状态以一点为中心向四周散开,愈近愈大,愈远愈疏。B趋近线的聚集状态如同在食槽处争食的鸡群,近处鸡多,远处鸡少,切向食草靠拢。C趋近面的聚集状态如同集市上的人群一般,密集度高,彼此空间小,形成面的感觉。D反聚集的点的构成画面的大部分点彼此疏散远离,少数的点稍有接近,没有聚集现象。(3)规则点与非规则点结合的构成规则点:整齐、条理、平衡、静止;非规则点:表现活泼、变化的动感。6、点的视错觉观察到的事物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视觉现象7、点的构成应用(1)点的有序构成,(2)点的自由构成,在平面设计中:(1)图形设计:圆点连续排列以及空间混合(2)包装设计中的图案:用点来构成图形(3)封面设计:点在版式中的应用(4)标志设计:用点来构成图形以及文字三、设置练习1、点的有序构成训练尺寸:30cm×30cm要求:点的位置、点的疏密以及点的形状大小等。2、点的自由构成尺寸:30cm×30cm要求:以自由化、非规律性的形式设计点的自由构成。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