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5.1城市的土壤1城市化对土壤的影响及城市土壤特点城市发展与建设导致形成废墟式土壤这类土壤较利于植物根系伸展,但养分布不均;通气良好,但土体甚为干燥城市道路交通使其两侧土壤性质发生改变瓦砾、砖、砂、混凝土等建筑废料多,pH值高,铅金属含量大,紧实度增加城市道路侧旁土壤中及其上生长的植物体内铅含量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城市化过程常常导致土壤含水量减少和地下水位降低大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而流失,地下水得不到补偿城市地下设施(地铁/地下停车场等)施工需要排出地下水地表性质地表径流占降水量的平均比例(%)屋顶100水泥、沥青和接缝处胶结石子路面90接缝处未被胶结的石子路面80铺以矿渣的人行道60未铺石子的道路、广场和林荫道50运动场25花园(小~大)10~15公园0~5不同地表状况下形成的地表径流占降水量的平均比例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2城市环境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土壤酸化:酸雨影响的结果垃圾污染:城郊多有发生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潮湿或过潮湿、通气性变差,营养元素虽丰富但也富集了有害物质。特别是由于镉和铅的富集,已不再适宜于蔬菜、农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生长。此外通过放牧常常还对动物造成毒害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综上述,城市土壤具有较高污染物(重金属、有机物等)含量。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废物是引起土壤污染最重要的物质来源污染物质通过人类向水体排放或引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灌溉而进入土壤。此类引起的土壤污染最普遍进入大气,以飘尘、降尘的形式淋洗入土壤废渣、垃圾等固体废物堆放,或作为肥料施用而进入土壤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5.2城市生物群落1生境特点生存空间狭窄:群落在条带状或斑块状存在自然光照少,人工光照多:夜间照明导致。24h持续光照,一方面有利于植物生长,另一方面也对植物生长产生间接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植物更易于受到大气污染和早霜的伤害,这一现象被称为光污染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小气候:温度高、湿度低、风速小,造成物候期较郊区提前土壤:盐离子浓、紧实度大、质地较粗生境类型表面蒸发蒸腾强烈生境:公园绿地,绿化良好而宽阔的街道,河流湖泊周边,夏季气温较低、湿度较高,冬季较周围区偏冷,适合多种生物生存空旷干燥生境:未绿化的宽阔街道和广场,高温、干旱,不适于耐旱性差植物生存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封闭狭窄生境:狭窄的街区、被高大建筑物环绕的小空地;夏季气温低,风速小;冬季暖,小气候条件良好,适合许多生物生存人类活动产生的特殊生境:屋顶(干旱,阳光充足,瓦松生长)建筑物外墙(越老越利于植物生长)路旁(污染严重,改变种间竞争关系,地衣/苔藓生长受抑)铁道侧(热条件好,喜城市植物可沿此分布很远)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2城市植物群落的区系特征城市植物—通常指仅限于城市地区出现的植物种类,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以建筑群密集地段为最佳生境,在城市以外地带缺失或即使存在,但只选择该地带内有限的特殊生境的种类,这类植物通常被称为喜城市环境种(urbanophileplant),如野大麦(Hordeummurinum),大蒜芥(Sisymbriumaltissimum)等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生活的最佳生境局限于城市环境,或者说是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环境,即城市或乡镇附近,在城市以外地方亦可存在,这类植物被称为城市环境中立种(urbanneutralplant),如大车前(Plantagomajor),黄花柳(Salixcaprea)等那些明显回避城市生境的植物(多为典型的森林植物),即使他们有时也出现在城市地区,但并不能被认为属于城市植物,通常他们被称为厌城市环境种(urbanphobplant)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城市植物区系的特征往往只具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常见植物,这一特点在城市行道树的树种组成中体现最为明显,如悬铃木(Plantanusacerifolia),国槐(sophorajaponica),槭(Acerspp.)等具有较大比例的世界广布种和归化植物(naturalizedplant):有人认为一地的植物区系中,归化植物种类数目占总种类数目的比率(归化率)是表示城市化程度的标志之一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影响城市植被的植物区系种类组成的因素首先取决于城市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在南方城市中所常见的热带植物一般不会出现在北方城市中,反之亦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其本身目的或功能的影响,如为了满足遮挡阳光、美化环境之目的,常常选择冠幅大、色彩美的阔叶树;而为了创造迷人的风景,则常常选择树形优美的常绿针叶树种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还受其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如我国许多古老城市的古迹周围常分布着参天古柏或茂林修竹又如在西方国家,低收入阶层居住区的植物群落中,常常只能见到散生的、生活力衰退的老龄土生树;或见到以速生树种为主的人工营造林地。而在高收入阶层居住的区域,则常可见到自然林地的群落片段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城市土地利用对植物区系的影响大规模建筑群和不透水地面,是城市中人类利用土地资源的典型形式。就一般而言,这种土地利用形式的强度是从城市中心逐渐向外围减弱的。与之相应,城市植物区系中外来成分所占的比例亦从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减少,而非外来成分则沿此方向增多。这一现象很类似于古典城市生态学派的同心圆学说柏林四个城市分区中植物区系组成的变化建筑群城市边缘带密集稀疏内边缘外边缘植被覆盖地面程度(%)32557595维管植物种数(种/km2)380424415357外来种所占比例(%)49.846.943.428.5旧种所占比例(%)15.214.114.510.2新种所占比例(%)23.723.021.515.6稀有种数(种/km2)17233558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城市土地利用对植物区系的影响,还表现在不同地区的城市,虽位于不同大陆不同气候带,但其植物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相似性。如德国杜塞尔多夫的植物区系与北京的相似性为10%,与智利首都利马的为7%。而在这些城市所处区域中,由气候和土壤条件所决定的潜在自然植被,在种一级水平上则没有任何相似性。Kunick于1982年对中欧地区九个城市植物区系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所有被统计的种类当中,有15%的种为这九个城市所共有。如果仅仅对这些城市中工业用地范围内的植物种类进行统计,则相似性程度可高达50%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3城市环境下的植物群落城市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结构简单:水平变化多为均匀结构;垂直分层多为单层或双层结构。如草坪、公园绿地、行道树群落均属此类种类组成单纯并相似:城市植物群落往往是为特定目的如绿化观赏而营造的,而观赏价值,在世界各地人们心目中有其共通之处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城市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对光、温度、大陆性和土壤反应的平均指示值明显向高值区移动,而对湿度和氮素营养的指示值倾向于向低值区移动中生植物居多,但大多数具有旱生植物特点,绝少有湿生植物具有较高比例的常绿植物耐践踏、竞争力较强、种子易于广泛散布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4城市环境下动物区系的变化(Numata,1978)鸟的种类呈减少趋势:如东京自然园内的鸟类从58年的16种减少到77年的8种因而以鸟类为天敌的害虫得以大量繁殖,从而危害到城市树木的生长不休眠的赤家蚊的生态型地下家蚊(赤家蚊的生理性变种)逐渐扩展5城市土壤与生物群落鼠类发生变化:沟鼠正在排挤熊鼠--沟鼠以地下市街为居住场所,随着地下建筑的建成与发展,沟鼠在那里不断大量繁殖鱼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喜欢清水的鱼类由于河水污染而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繁殖量很大的鲤科小鱼如白票子等城市生态系统前面已讲内容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城市气候城市土壤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模型6城市生态系统6.1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系统基本结构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其中城市社会经济子系统涉及到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诸方面,主要由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系统构成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生产系统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流通系统消费系统农业科学财政生活服务教育金融建筑业文化物资物质供应新闻交通能源产业出版商业医药卫生矿业印刷外贸6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一般是先物质后精神:物质生产部门的结构和布局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居民生活等关系密切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和消费系统的完善,随现代化工业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服务的追求多样化而发展6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水源、自来水厂与输配水管网、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城市煤气热力厂及输配管网、电力输配网邮电通讯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安全防御:防洪、消防、抗震、控制地面沉降6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生产、流通、消费和国民经济服务,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效益,是城市生产与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基本保证城市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与人体生理机能比拟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功能与作用相当于人体生理机能骨胳支撑道路交通系统建立城市整体与延伸的分支体系构架,疏导人流车流物流体液循环给排水系统供给用水,处理废水能源供应系统(供电,供热,供气)产生能源组织能源流通摄食,消化,过滤,排泄环境卫生系统处理回收废物流园林绿地系统净化生态环境,美化景观呼吸和美容装饰邮电通讯系统传输和交换信息感觉和神经控制反应城市防灾系统(防洪,消防,抗震,控制沉降)防止自然和人为灾害防护和免疫6城市生态系统我国的城市化往往发展不平衡,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远快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如:城市供水紧张:北方城市几乎全部缺水,日缺水达15106t以上;排水设施落后,97%的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江河,造成水体污染城市道路短缺,交通拥挤:地铁线路尤其匮乏城市居民住房紧张:人均不足10m2城市绿化覆盖率低:许多城市未达国家标准6城市生态系统6.2城市人口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城市人口类型增加型:人口向该城市集中,城市规模在扩大减少型:人口向其他地区迁移,城市吸引力下降静止型:人口相对保持稳定,城市活力后劲不足6城市生态系统人口的自然结构性别结构:是否均衡,决定着城市内部人口再生产过程的变动方向年龄结构:部分地决定着城市人口群体再生产的速度,决定着能够提供给社会的劳动力数量,影响着对社会生活消费物品的需求量质量结构:主要是指人口的先天素质情况,如发育属于正常还是畸形,有否残疾,比例多少等?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10095-9990-9485-8980-8475-7970-7465-6960-6455-5950-5445-4940-4435-3930-3425-2920-2415-1910-145-90-4西安市人口年龄结构分布图(资料截止于1998年)男性女性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1990)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1982)第二次人口普查结果(1964)项目总人口(万人)(%)总人口(万人)(%)总人口(万人)(%)总人口1082.0100.0923.0100.0759.0100.0不满周岁儿14.31.3217.51.9026.83.54学龄前儿童(1~6岁)96.48.9167.07.30132.917.49少年儿童(7~14岁)107.49.93121.613.18155.420.46青年(15~25岁)209.019.32228.424.75119.415.72兵源(男18~24岁)81.47.5279.58.1635.44.66育龄妇女(15~49岁)304.728.16274.029.69164.021.59劳动力合计717.566.31606.565.71369.948.69男(16~59岁)387.935.86315.434.18198.426.12女(16~54岁)329.630.46291.031.53171.522.57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