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1项目编号(省教育厅填写)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学分银行下人才培养质量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主持人:李岩峰申请学校:黑龙江大学申请时间:2011年4月结题时间:2012年5月项目类别: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主持人联系电话:13339417890E-mail:by_beyond@126.com黑龙江省教育厅制2一、成员二、立项依据1.选题意义和应用前景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等院校如何建立和完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相关制度和配套信息化管理手段与平台,建立具有开放性、多元性、指导性、分布性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形成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业指导与评价网络服务体系,使教学管理更好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从而保证多元化、个性化、拔尖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此课题的研究,会加快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在各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实践步伐,对我国各地方综合性院校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实施多元化、个性化、拔尖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起到促进作用,其研究成果在我国各地方性综合性院校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从长远来看,此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按学科大类培养,跨学科、本研连培以及校际间大“平台+模块”人才培养联合模式的形成,对于健全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多角度评价人才发展潜质的测评机制,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学分制管理水平将起到促进作用。主持人姓名李岩峰性别男年龄37职称工程师主要教学改革与科研经历1.主持“黑龙江大学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2.主持“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教学管理体系构建与研究”项目,获得黑龙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3.主持研发“黑龙江大学教务运行管理URP系统”,在黑龙江大学已应用7年4.主持研发“黑龙江大学基于积分竞买模式的学分制选课网络超市”1期、2期、3期工程,在黑龙江大学已应用10年。5.主持研发“黑龙江大学数字学分银行系统”,部分成果已在黑大应用1年。项目组其他成员姓名性别年龄单位职称学位项目分工何颖女55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总体设计蒋鲲男39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模式设计陈文江男52黑龙江大学教授学士项目实践张少杰男47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项目实践3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分制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提高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1],国家积极鼓励高校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同时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学分制为教育管理手段,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4]。(2)从2000年起,国内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结构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学习指导制度等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平台+模块”结构的课程设置和弹性修业年限,实施宽口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以“拓宽口径、发展个性、注重创新、适应需求”为基本特征[5]。目前清华大学元培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河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等一些院校现已全面实施或局部实施[6]。国内地方综合性院校对于“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的课程结构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学习指导制度等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研究建立了基于通识教育和学科与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平台[7],以及配套的弹性学制与学业导师制的优化策略[8]。(3)国内外对于学分制、选课制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美国的选课制发展经历“自由选修”、“集中与分配”、“普通教育”、“核心课程”四个阶段,直至今天,由专业课、核心课程、选修课组成的课程体系[9]。目前,我国各高校不断注重“核心课程”的研究与建设,与美国相比,我国各地方综合性院校的选课制建设处于“普通教育”向“核心课程”的过渡阶段我国从1978年开始试行学分制,1983年开始在高校中普遍推广,目前已走过了将近30年的历程,目前我国的学分制分为学年学分制或完全学分制两种模式,目前多数采用学年学分制。对于学分制的研究,目前较集中于选课制模式下的丰富课程资源、加强师资建设,优化制度的研究[10]。(4)目前“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与学分制、选课制的内在关系的研究还不多,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数字化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还不是很完备国内虽有丰富的“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但对于“平台+模块”培养模式下的学分结构模型、数字化的课程管理结构模型、选课制模式、成绩与学分管理模式、学业指导与评价机制等学分制、选课制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还不是很多,缺少对培养模式与学分制、选课制的内在关系的研究,与之相配套的学分制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还不是很完备。4目前各院校在学分制管理架构和管理平台建设标准方面差异很大,多层次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统一化、规范化的学分制管理研究与建设不足。学分制制度与管理手段建设上还不具备开放性、多元性等特性,没有完整的学分银行管理案例,使得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相对僵化,失去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个性化特点,不能完全满足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主要参考文献】【1】周远清.建设高水平的高职强校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贡献【J】.中国高教研究.2008(01)【2】袁贵仁.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战略性转变更加重视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有效机制【J】.中国教育报.2009(12)【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4】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5】蔡晓飞.“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下学分制的完善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7(3)【6】李月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评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04)【7】贾让成.论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J】高等理科教育.2005【8】蔡小飞.“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下学习指导制度的优化.【J】宁波大学学报.2007(6)【9】郭大勇.完善高校选课制的思考和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01)【10】相阳.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2009(06)3.项目研究基础(1)黑龙江大学在2009年全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多元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本课题组成员均为黑龙江大学学分制改革与建设的推动者与实践人,目前的学分制管理制度与管理平台建设成果比较丰富。(2)在此项目研究之前,该课题组成员已经就数字化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作了深入研究与探索,部分成果如下。a.建立高校内部“3+X”教学评估体系的实践与创新: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b.黑龙江大学自行研发的教学运行管理URP系统和选课超市:在黑龙江大学已应用7年c.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教学管理体系构建与研究:黑龙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d.黑龙江大学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5三、项目实施方案与计划1.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目标】建立与“平台+模块”多元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分布性、指导性的学分制管理体系与数字化、多元化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内容】(1)数字化学分结构模型与数字化课程管理体系设计质量多元性设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多元性和人才质量评价多元性为满足地方综合性院校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的特点,数字化学分结构模型与数字化课程管理体系要在统一学分结构框架内,体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多元性特征;既要实现学分制的统一量化管理,又要体现学生个体的多元化质量特征。结构开放性设计-学分内涵的开放性和学分获得途径的开放性学分结构模型与数字化课程管理体系的内涵设计要全面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同时学分记载与认定要有开放性,与知识获得途径相匹配。(2)个性化选课制与选课平台的建立开放性设计-在数字化课程管理体系模型基础上,建立学生个性化课程资源依托数字化课程管理体系模型,建立课程符合度,为学生建立个人课程资源账户,形成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库。使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开放式学分制选课。人性化设计-利用学分制选课超市,建立竞买选课模式积分竞买首先在数字化课程管理体系模型基础上建立学生修读优先级别,学生通过调整自己对该课积分的投入量来参与选课竞拍,学校根据优先权和所投积分的多少以及课程的开课容量确定结果。指导性设计-利用学分银行,建立最低修读学分和最高周学时等指导元素学分银行记载着学生学业修读状况,学期最低修读学分是学生目前应该完成的最低学分,最高周学时是学生的最高理论课程周学时。通过三种机制的配合使用,保证了学生修读质量和课程布局。(3)建立学分银行,形成个性化学业指导体系和多元化人才质量评价机制以开放、互动、个性的学生学分账本为基础,建立学分银行,从而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业指导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设学分制下的多元化成绩账本管理和学分账本管理双重机制成绩账本记载学生修读过程的流水账,学分账本是在成绩账本基础上,依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分结构建立的学生修读状况与质量的统计帐。两者是人才培养在学生个体中的个性化体现,是学分银行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人才培养指导与评价的重要依据。利用百分制、五级制、绩点制,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平台+模块”的培养模下,会更加注重学生本身终身学习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从而要求学生获得学分这一学业量化指标的内涵要能够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这需要我们打破原有单一百分制管理模式,建立百分制、五级制、绩点制、学分转换与认定的模型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由终点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化,为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和多角度评价人才发展潜质的测评机制提供保障。(4)研发与以上设计相匹配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网络平台要设计出有效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包括教学运行学分制管理平台、学分制网络选课超市、学分网络银行等诸多的管理与服务子平台。该平台要求在多个管理与服务环节间建立结构相互依托、信息无缝流转,同时要满足校、院、学科、专业多层级架构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6【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建立可以兼容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多元化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结构体系,从而优化学分结构、扩展课程体系的外延与内涵,为专业动态调整与教学资源整合提供管理保障。(2)建立数字化学生修业指导与评价指标库和具有多元性、阶段性、指导性的评价模型,从而实现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3)建立数字学分银行,在学分制的统一量化管理基础上,通过多样化成绩记载,实现学分内涵的开放性和学分获得途径的开放性,从而实现学生修业效果评价的多样化。2.具体实施计划(1)2011-05至2011-06:人才培养方案结构模型设计(2)2011-06至2011-08:教务运行系列学分制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研究(4)2011-08至2011-12:学分制选课网络超市建设研究(5)2012-01至2012-06:学分网络银行与多元化人才质量评价系统建设研究(7)2011-05至2012-10:相关学分制管理配套制度的改革研究(8)2012-06至2012-12:管理模式、管理平台的测试、优化改造(9)2012-01至2012-12:“多元化人才质量评价机制与管理体系研究”系列论文撰写与发表(10)2012-06至2012-12:相关研究报告的撰写。3.拟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主要保障条件【研究途径与方法】从信息资源分析、模型设计、制度设计、管理与服务手段几个层面来实施;软件摸索实践后,改革制度,不断优化管理软件。本课题的研究,在黑龙江大学原有管理信息资源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的研究。通过对原始教学资源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整理获得学分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关系,同时对原有管理模型与模式进行改造,并应用于教学管理实践中,以满足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