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吴光镭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下,在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下,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着力打造“一枢纽、一城、两中心、四基地”,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我们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战胜了低温雨雪冰冻、“5.12”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进入宜宾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总量是2005年的2.4倍,稳居全省第4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6亿元,比上年增长35.6%,总量是2005年的3.7倍,由全省第5位上升至第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4.2亿元,比上年增长31.1%,五年累计完成1635.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61元,年均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5610元,年均增长12.8%。物价保持总体稳定,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工业强市战略取得突出成效。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7.7亿元,是2005年的3.2倍,由全省第4位上升至第3位;工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利润达139.82亿元,是2005年的3.9倍,由全省第3位上升至第2位。酒类食品、综合能源、化工轻纺、机械制造和建材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五粮液集团利税达111.55亿元、品牌价值达526亿元,天原集团成功上市,丝丽雅集团超常发展。宜宾酒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宜宾被授予“中国白酒之都”称号。中小企业茁壮成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户、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77户。13个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成效明显,入驻企业达317户,五粮液、阳春坝园区列入省“1525”示范工程,五粮液园区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21.45亿元,年均增长5.09%。粮食连续4年增产,畜牧、林竹、茶叶、果蔬、蚕桑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宜宾早茶、南溪豆腐干、筠连苦丁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获“中国宜宾•早茶之乡”称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壮大,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12户,农民专合组织达1476个。百万元村达1439个,千万元村达75个。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603.5万人次,创造劳务收入411亿元。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1亿元,是2005年的2.3倍,由全省第5位上升至第4位。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嘉信茂广场、莱茵时代广场、江北机电五金城等相继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或改造农家店3232家。物流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安吉、天畅等物流企业-3-不断发展壮大。创办酒圣节、早茶节等活动,有效助推了特色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金融业加快发展,2010年末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是2005年末的2.7倍和2.5倍,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和“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示范城市”。成功承办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暨2006中国四川(宜宾)国际旅游节,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10年旅游总收入实现108亿元,是2005年的4.3倍。房地产、保险、中介、信息等产业加快发展。二、强力推动投资和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宜水、乐宜高速公路等建成通车,宜泸渝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基本建成;完成长江宜宾段Ⅲ级航道整治,实现1000吨级船舶、3000吨级船队常年昼夜通航。成贵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五粮液机场项目通过预可研评审。建成市内旅游环线、城市环线公路以及宜珙、江长、宜南等连接县城和产业园区的快速通道,新建5座跨江大桥,二级以上干线公路里程达到886公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向家坝电站加快建设,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大窝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叙府—泸州等6条500千伏输电线路竣工投运。珙县电厂一期工程一号机组并网发电,福溪电厂一期工程加快推进。筠连矿区鲁班山北矿、南矿建成投产,船景、新维煤矿加快建设。全省震后最大异地重建工业项目金堂煤矿开工建设。纳安线天然气管道建成输气。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建成农村公路9466.9公里,基本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村村通公路,64.3%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惠泽水库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王家沟水库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4-顺利开展。完成病险水库整治176座,新增有效灌面26.3万亩。解决120.98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18.3万口。201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1万千瓦。三、推动区县经济快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打造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扎实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市强县弱”经济格局基本改变。区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9.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9年全部过亿元,2010年有6个区县过2亿元。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在全省排位不断上升,翠屏区进入全省十强。临港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临港经济开发区获批为省级开发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宜宾港开港试运行,公用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投入使用。四、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加快编制。中心城区新一轮总规上报省政府评审,各组团控规进一步完善,绿地系统、保障性住房、酒都特色街区、城市风貌等专项规划编制进展顺利。县城总规修编和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有序开展。全市104个建制镇、72个乡实现总规全覆盖,完成94个建制镇控规编制,基本完成698个新村规划编制。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建设投资达612.57亿元。初步统计,2010年城镇化率达38.56%,比2005年提高10.26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62.5万人,建成区面积56.6平方公里,进入全省6个大城市行列。翠柏大道建成通车;南岸西区、中坝组团、临港新城、翠屏新区等加快建设;酒都特色街区开工建设。9个县城快速拓展提升,建成区面积增加2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20.2-5-万人。屏山新城加快建设。集镇建设和新村建设步伐加快。城镇水电气路和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9.58亿元。城市管理不断加强。依法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全面推广长宁经验。“全域达标”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治理背街小巷260多条,拆除违法建筑达3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新增公交线路22条、公交车212辆,新投放出租车455辆。长宁县城再次被确认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卫生县城”。五、务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民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民生工程建设投入达126.1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7.9万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保险基本实现市级统筹。“新农保”试点参保人数达14.2万人。31.84万城乡贫困群众得到医疗救助,符合条件的低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58.7%。解决了36239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造了24479户棚户区居民住房。解决了30.27万人的贫困问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断加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一批污染企业关停并转,除屏山外各县城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运,单位GDP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三江水质和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整理农村土地53.62万亩,新增耕地8.85万亩;累计成片造林81.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75.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71%。-6-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推进“平安宜宾”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普法教育不断深入,全社会民主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矛盾纠纷,信访总量不断下降。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建成宜宾数字地震台网。应急管理不断加强,公共危机预防和处置能力明显提升。地方粮油储备体系更加健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强化。移民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向家坝电站移民攻坚,完成1.02万农村移民安置。移民永久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县城、集镇、公路等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部落实。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继续加强。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和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国防动员、交通战备、人民防空、消防、国防教育扎实推进。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防后备力量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不断加强教育事业成效明显。教育总投入达124.6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8倍,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代课教师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实施职教攻坚,中职和普高在校生比例达到5.01:4.99,高职教育加快发展。2010年高考本科上线突破万人大关。市内高等院校在校生达2.65万人,净增0.74万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科技和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32项。累计授权专利4288件。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个、四川名牌产品18个;中国驰名商标7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户、省级29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被表彰-7-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被批准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狠抓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各类技能劳动者27.4万人次,引进硕士881名、博士94名。卫生和人口计生事业不断进步。实施重点卫生建设项目316个,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6个区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94.22%,受益农民300余万人次。妇幼保健、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成效显著。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获“全国计划生育改革示范市”称号。妇女儿童、爱国卫生、红十字会工作及老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市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酒都剧场迁建基本完成,市广电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10个、农家书屋1559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新发展农村广播电视用户27万余户。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市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宗教事务、精神文明、文物保护、社科研究、新闻出版、气象、统计、档案、地方志、住房公积金等工作成效明显。七、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取得新突破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和增值税转型改革顺利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国有企业重组、股权分置等改革深入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组建市投资集团等投资公司,国资公司等融资平台建设不断强化。改制设立了宜宾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顺利进行。稳步推进-8-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深化。开放合作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成功引进沃尔玛、锦湖、上港集团等知名企业,与美国哥伦比亚、山东烟台等6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成功承办2010APEC中小企业峰会。招商引资取得实出成效,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001.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5倍。外资、外贸、外经回升向好,2010年利用外资0.41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6.26亿美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