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好,那朕就让你来做宰相,朕发道命令下去……陛下,臣可以用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赵匡胤陛下,您的命令上没有前任宰相的副署,臣做不了宰相……这个……朕想想办法……【情景导入】提问:从这情景看,宋代皇帝的权力是否受限制?如果是,那是受谁的牵制?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相权可以制约皇权提问:(1)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议事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列举从汉至清,君权不断加强的史实。一、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处于主导地位)不同时期宰相上朝礼仪的变化:秦汉时宋时明清时1、矛盾的来源:相权是皇权独断地位的最大威胁。削弱相权也成为历代强化君权的必然措施。一、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秦:三公九卿制秦始皇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皇帝三公九卿陛下,这是马。秦二世和赵高丞相所言及是,这是马……不是马,是鹿。来人,把说是鹿的人拉出去斩首……1、矛盾的来源:相权是皇权独断地位的最大威胁。削弱相权也成为历代强化君权的必然措施。一、君权和相权的矛盾2、历代削弱相权的措施(1)汉武帝:内外朝制度(2)隋唐:三省六部制(3)宋代:“二府”制(4)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5)清朝:设立军机处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史料阅读:(1)汉武帝于公元前124年任命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原来由贵族做丞相的做法,但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提问:公孙贺为何伏地大哭?(2)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二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惟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田蚡不足与计”。提问:汉武帝跟谁商议军国大事?汉代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中朝皇帝尚书令大将军大司马近臣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汉武帝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三省六部制决策审议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决策失误。唐太宗政事堂枢密院参知政事(副相)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宰相职权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行政权皇帝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力中书门下最高军政机构财权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宋朝机构示意图据《明史》本传记载朱元璋是一副奇特古怪,长相不雅的容貌,满脸的麻子,黑黑的大脸,额头和太阳穴高高隆起,宽阔的下巴要比上颚长出好几分。大鼻子,粗眉毛,一对眼晴鼓鼓的,放射出冷酷凶狠的光芒。如果你是当时的宫廷画师,朱元璋让你给他画像,你怎么画?)【情景设置】第一位画师,悉心描摹,画得惟妙惟肖,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朱看后,龙颜大怒,那个画师被推出去砍掉了脑袋。第二位画师,画得更加用心,但同样被拖出斩首。第三位画师,只是脸型的轮廓有些像,但却画得满脸和气,在慈祥仁爱中,又显得威严沉稳。朱看后,龙颜大悦,重赏了第三个画师。明代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内阁掌控六部票拟权参与机密明太祖明成祖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亲自掌管君主独裁,非精力过绝者,其势必不可久。-钱穆宦官批红权史料阅读:朝政至此,遂有权臣应运而生。嘉靖朝,内阁首辅夏衍、严嵩弄权;万历朝复有徐阶、高拱、张居正专权。然有明一代,权臣终不能长久,非罢即诛,何也?阉宦与之抗衡也!其著者,有王振、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其势不下于内阁。然阉宦之势终不比于汉唐,何也?内阁与之抗衡也!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讨论宦官和内阁的关系?内阁和宦官相互牵制,但都不能制约皇权过程1、明太祖:废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2、明成祖:设立内阁3、明宣宗: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地位与作用: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亲自掌管内阁清代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雍正帝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归入南书房归入处理军务内政外交军国大计重大案件和珅【军机大臣对自己工作的描述】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乾隆自述军机处:1、目的:(1)最初目的:为了办理西北军务的需要(2)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2设立:雍正时期3、职能:跪受笔录,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4、影响: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楚王说:我要问鼎•吴濞说:我清君侧(吴濞:汉代七国之乱的祸首)•诸葛亮说:天下三分•司马亮说:我当皇帝(司马亮:西晋八王之乱中八王之一)•安禄山说:我要造反•吴佩孚说:我要割据•陈水扁说:我要独立•中央政府说:统统不许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二、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秦朝汉末唐朝宋朝元朝郡道路行省州州县县县州郡县路府州县明朝清朝承宣布政使司(省)府县省道府县地方行政区划变化与管理(郡国并行制)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减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郡国并行制汉:郡国并行制(1)原因:错误总结秦短暂灭亡的教训(2)结果:导致王国问题(3)解决:从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到颁布“推恩令”(汉武帝)(4)影响: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南海诸岛元朝行省制的内容:1、全国分设十个行政区和两个单列行政区:“腹里”、“宣政院”辖地(西藏、四川、青海部分)2、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3、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几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能调动军队4、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5、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察,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元朝行省制的目的: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基本精神一致,是郡县制的发展和完善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比较探究】行省制度便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重大民政权、军政要务权、赋税权被剥夺,定期汇报工作,省官互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被称为“蓬莱”、“岱舆”、“瀛洲”、“岛夷”、“夷洲”、“琉求”等。从三国时代开始,便逐渐开拓、经营台湾。元代元世祖在澎湖首次设立了官府“澎湖巡检司”,负责台湾澎湖的事务,隶属于泉州同安县。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开始了38年的殖民统治。1661年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25000名士兵登陆台湾,于1662年2月1日迫使荷兰人投降,收复台湾。1684年,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台湾厦门道。1885年,台湾正式由府升格为省。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实行时间选官依据弊端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血统出身门第、出身考试成绩三、选官体制评价孝廉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封闭性秦汉时期举荐的标准是:德行和才能影响:前期促成汉武帝时期人才辈出,国家强盛;后期助长了豪强地主势力,削弱了中央集权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清素清白浊如泥,高门良将怯如鸡问题设计: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你的见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阐述理由。天朝“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赚得英雄尽白头积极消极打破垄断,保证人才,提高效率,重学风气,公平公正,发展教育,后世借鉴(高考和公务员考试)儒学经义,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摧残人才,落后西方两汉(巩固)中央:内、外朝制地方:郡、国并行制、宋(加强)中央:二府三司地方:路州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秦朝(形成)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隋唐(完善)中央:三省六部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元(新发展)地方:省路府县(行省制度)中央:一省二院明:清:明清(强化)中央:军机处地方:省道府县、密折制中央:废宰相、设内阁地方:省府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建立基础:3、演变趋势: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经济上:小农经济思想上:法家思想2、基本矛盾:3、评价:积极:1、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2、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局限:文化:经济:政治:容易形成暴政、腐败、决策失误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禁锢人们思想不利于近代科技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