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1.中医治病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2.《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3.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抑强)、(扶弱)。4.《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5.《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6.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卧则血归于(肝脏)。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8.六腑以(通)为用,腑病以(通)为补。9.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10.《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11.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12.阳脉之海是(督)脉,阴脉之海是(任)脉。13.《灵枢·本神》说:“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14.惊则气(乱),伤(肾)脏。15.《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立伤(骨),久行伤(筋)”。16.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17.《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18.《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19.女子胞又称(胞宫),即是(子宫)。20.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21.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22.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功能。23.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24.根据五脏主五华的理论,(肾精不足)可致发枯、脱落。25.实证,是指(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反映。26.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中寒。27.中医认识病因,通过分析疾病症状、体征来推求,这种方法称之为(辨证求因)。28.七情致病对脏腑的影响,主要是导致脏腑(气机紊乱)。29.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泌别清浊)。30.瘀血所致的疼痛,性质一般多为(刺痛)31.肾精化生血,主要是通过(骨髓和肝脏)的作用实现的。3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脉经》)。3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3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隋)代医家(巢元方)等编著。35.温病学理论源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书。3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37.中医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中医临床医学)三部分。3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医药知识的积累)、(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四大方面。3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慧)、昼(安)、夕(加)、夜(甚)。40.(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4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自然界)以及(社会环境)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4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两大方面。43.人身之“三宝”中,精为(基础),气为(动力),神为(主宰)。44.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黄帝内经》)。45.血运失常包括(血瘀)与(出血)两个方面。46.十二经脉循行,足少阴肾经上接(足太阳膀胱经)经,下交(手厥阴心包经)经。47.气随津脱的生理基础是(津能载气),大失血急用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气能摄血)。48.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49.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饮食偏嗜)与(饮食不洁)三个方面。50.预防包括(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个方面。51.金元四大家中,提出相火论的是(朱震亨),后世称其为(滋阴)派。52.以五行学说来分析,肝病及肺称为(相侮),肺病传肾称为(母病及子)。53.中精之府是指(胆),孤脏是指(脾)54.宗气积聚于(胸中),故称此处为(气海)。55.脾在窍为(口),与之通应的季节是(长夏)。56.称为血海的经脉和脏腑分别是(冲脉)和(肝)。57.手太阳经与(手少阴)为表里,足少阳经与(足厥阴)为表里。58.《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寒则(气收)。59.内风中属于阳盛化风病机的有(肝阳化风)和(热极生风)。60.根据扶正祛邪治则,虚中夹实证当用(扶正祛邪兼用)或(先扶正后祛邪)法治疗。61.反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四种治法。6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成书于(西汉末年),收藏药物(365)种。63《本草经集注》成书于(梁)代,作者(陶弘景)。64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为(《新修本草》),成书于(唐代),收藏药物(844)种。65《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是(唐慎微),成书于(宋代),收载药物(246)种。66我国第一部本草学巨著是(《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收载药物(1892)种。67《本草纲目拾遗》作者是(赵学敏),成书于(清代),收载药物(921)种。68中药配伍七情中,表示药物产生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为(相须)、(相使)。69中药配伍七情中,表示药物相互作用而减轻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为(相杀)、(相畏)。70升浮药具有(温热)性和(辛甘淡)味。71沉降药具有(寒凉)性和(酸苦咸涩淡)味。72、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爪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和(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73、《金针赋》中列为飞经走气第二法的是(白虎摇头法)74、摇法可用于飞经走气之(青龙摆尾)、(白虎摇头)手法,也可用于出针时。75、《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76、(《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被认为是最早的推拿专著。77、运动关节类手法包括:(摇法)、(背法)、(扳法)和(拔伸法)78、《难经》是(秦越人)所著,成书于(汉)之前。79、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80、(审证求因)是中医学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81、病机,即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82、治则,是(用凉远凉)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则。83、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84、《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也。85、五行学说对事物进行属性归类主要采用(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两种方法。86、《类经图翼·运气上》提出:“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87、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88、邪正盛衰直接影响着疾病(发展)和(转归),而且影响着病证的(虚实变化)。89、疾病的归转,实质上取决于(邪正的消长盛衰)。90、《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91、六淫致病,其致病途径多从(肌肤)、(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92、瘀血所致的出血,通常表现为(色紫暗)和(有血块)。93、《灵枢·海论》篇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94、妊娠用药禁忌,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大类。95、中药中无毒性止痛佳品是指(延胡索),(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96、厚朴具有燥湿,行气,消积,(平喘)的作用,为(消除胀满)要药。97、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补母泻子)和(抑强扶弱)。98、肝的生理特征是喜(条达)而恶(抑郁)。99、营气的功能是(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