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泰安市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检测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表述题,70分)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框内,试卷不上交。第Ⅱ卷答案写在试卷上,上交。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稍逊(xùn)分外(fèn)风骚(sāo)济慈(cí)B.喑哑(ān)丝缕(1ǚ)襁褓(qiánɡbǎo)折腰(zhé)C.闪烁(shuò)颤抖(chàn凝望(nínɡ)留滞(zhì)D.静谧(mì)遐想(xiá)栖息(qī)角落(jiǎo)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妖娆趱行红装素裹涕泗横流B.亵犊嗔怒强聒不舍面面厮觑C.佝偻凭吊鸿鹄之志一代天娇D.扶掖旁鹜妄自菲薄重蹈覆辙3.下列标点符号用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记得的故乡!B.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C.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D.“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A.盛夏时节的广州是个收获的季节。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C.通过学习学校发的《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一封信》,使我们的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第2页D.今年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由于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乱丢垃圾。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5.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2分)A.《故乡》作者鲁讯,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人,他与契诃夫、欧·亨利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C.《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政治家、军事家、诗人。D.《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康有为。他曾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6.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傅雷家书》中传递的是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B.杨修是曹操帐下的行军主簿,因过于恃才放旷,招致了杀身之祸。C.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凡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心骛八极,这方能称之为“敬业”。D.《沁园春雪》中勾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7.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主要的特征是()(2分)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B.小说有矛盾冲突,情节的展开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C.小说的故事性强,比其他的文学样式更感人。D.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8.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A、《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决定词所采用的曲调,“雪”决定词的具体内容。第3页B、《雨说》一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人的灵性,是爱的使者,春的使者。C、《敬业与乐业》中,作者认为的“人类的合理的生活”:人人拥有一份职业,对于所做的事要心无旁骛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以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D、《敬业与乐业》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作者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这种论证方法叫道理论证。二、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共3题,每题2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9、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第4页10、《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11、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三、阅读《敬业与乐业》中的一段文字,回答12——15题(每题2分)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甲】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第5页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12、引用朱子的话,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应该是()A.比喻论证B.道理论证C.对比论证D.举例论证13、对“甲”句的理解,正确的是()A.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B.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有高低贵贱之分。C.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D.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有高低贵贱之分。14、体现本段文字论点的一句是()A.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B.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C.第一要敬业。D.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15、下列引文和出处有误的一项是:()A、“安其居,乐其业。”——《老子》B、“群居终日,言不及交,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D、“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论语》四、阅读《故乡》中一段文字,完成16-20题。(每题2分)①这来的便是闰土。②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③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第6页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④他头上是一顶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档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一个寒噤;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16.第一段中的四句话,其结构层次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17.选出对“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欢喜”的是见到了少年时代亲密的朋友。B.“凄凉”的是自己的好友马上就要离去,恐怕今后无缘再见。C.“欢喜”和“凄凉”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情,寓意深刻。D.这句话生动地刻画出闰土那高兴而悲伤的矛盾心理,是传神之笔。18.对文段意思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闰土见到“我”时既欢喜又凄凉的复杂心情。B.表现了“我”见到闰土时既震惊又悲凉的复杂心情。C.表现了“我”与闰土之间隔了一层厚障壁的无奈心情。D.表现了闰土对“我”与他之间友谊变化而难堪悲凉的心情。19.下列对“可悲的厚障壁”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可悲的厚障壁”是我和中年闰土之间无话可说而形成的。B.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我和闰土20年未见,时间产生了距离。第7页C.“可悲的厚障壁”指的是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禁锢,作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以慢慢消除。D.“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造成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20.选出在本文段中没有用到的描写方法()A.对话描写B.肖像描写C.环境描写D.动作描写五、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1-25题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尚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21、.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A.表现男主人公的阔气、文雅。第8页B.表现男主人公充阔气的虚荣心。C.一方面反映男主公爱慕虚荣,追求风雅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为下文吃牡蛎、遇于勒,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伏笔。22、.阅读第二段回答:母亲不让若瑟夫吃牡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选出更解准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A.怕把男孩子惯坏了。B.怕他吃了要生病。C.怕多花钱。23、.第二段文字表现出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A.关心、爱护孩子。B.自私、庸俗。C.吝啬、虚荣。24、.这几段文字塑造菲普夫妇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A.对孩子不溺爱。B.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爱慕虚荣、冷酷自私、金钱至上的风气。C.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关系。25、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语文试题第9页共13页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密封线内不得答题———————————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检测题第Ⅱ卷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