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传染过程第三节流行过程第四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第五节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流行过程和传播规律,探讨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略与措施的一门学科。第一节概述定义全球传染病流行概况国内传染病流行概况流行概况传染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全球死于传染病的人口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5%。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约有40多种新发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EID),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新的传染病被发现。全球传染病流行概况艾滋病危害严重,艾滋病毒感染模式正在发生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的变化病毒性肝炎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发病率虽有下降但仍不乐观,控制的难度仍然较大耐药性结核病流行卷土重来新发、突发传染病流行不断发生,在全球出现的40种新发传染病中,在我国出现近20种流感、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常见传染病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我国传染病流行概况第二节传染过程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传染过程(infectiousprocess):传染过程的结局感染谱(spectrumofinfection)或感染梯度(gradientofinfection)以隐形感染为主以显性感染为主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第三节流行过程流行过程(epidemicprocess)是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传播的过程,包括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的整个过程。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流行图获得免疫者传染源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携带者患者死亡病人动物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一、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指体内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病人病程的分期重要的传染源,病原体量大,具有利于病原体排出的症状,如咳嗽、腹泻等。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communicableperiod)。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疾病,常以暴发形式出现。临床症状期(clinicalstage)出现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病原体数量多,临床症状又有利于病原体排出和传播,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恢复期(convalescence)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开始产生免疫力,对大多数传染病来说,机体内的病原体被清除,不再具有传染性。病原携带者(carrier)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是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的统称。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携带者的类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持续时间、携带者的职业、生活行为、活动范围、环境卫生状况、生活条件及卫生防疫措施等。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动物包括家畜、野生哺乳动物、家禽及野禽等。疾病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并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疾病。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空气传播流感、肺结核经水传播霍乱、血吸虫食物传播痢疾、伤寒接触传播淋病、疥疮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疟疾、西尼罗热土壤传播炭疽、破伤风医源性传播丙肝、艾滋病围产期传播风疹、梅毒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空气传播(air-borneinfection)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经飞沫传播(dropletinfection)经飞沫核传播(dropletnucleusinfection)经尘埃传播(dustinfection)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传播广泛,发病率高冬春季节高发少年儿童多见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现周期性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水传播(water-borneinfection)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经疫水传播两种方式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沙门氏菌污染饮用水沙门氏菌污染饮用水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病人有接触疫水史•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发生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食物传播(food-borneinfection)主要为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方式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病人有食用相同食物的历史,不进食者不发病患者的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接触传播(contactinfection)直接接触传播(directcontactinfection)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contactinfection)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用品所造成的传播。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一般很少造成流行,多以散发为主,但可形成家庭及同住者间的传播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发病较多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严格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的发生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节肢动物传播(虫媒传播)(arthropod-borneinfection)是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而造成的感染,包括机械携带和生物性(吸血)传播两种方式机械携带:通过接触、反吐或随粪便排出病原体污染生物性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后,在其肠腔或体腔内经过发育、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者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蚊子传播西尼罗热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地区性季节性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土壤传播(soil-borneinfection)指易感人群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土壤污染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埋葬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条件病原体存活力土壤污染程度人的接触机会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infection)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器械、针头、采血器等被污染或消毒不严引起输血、生物制品或药物受污染引起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垂直传播(verticaltransmission)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或称母婴传播。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传播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人群易感性(herdsusceptibility)可引起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可引起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疫源地疫源地与流行过程疫源地形成的条件以及范围大小的影响因素形成疫源地的条件:传染源的存在和病原体能够持续传播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因病种而异,主要取决于传染源的存在时间和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以及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排出病原体;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原体被消灭;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而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对传染源的影响第四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对传播途径的影响对易感人群的影响社会因素第五节预防策略与措施加强健康教育策略预防为主强化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传染病监测全球化控制二、防制措施经常性的预防措施改善卫生条件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报告预防接种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制剂人工被动自动免疫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内容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四苗防六病”,即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预防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使基础免疫的内容改变为“五苗防七病”。2007年12月29日将甲肝、流脑等15种疫苗有效预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其内容包括:在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流脑、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免疫程序(immunizationschedules)指儿童应该接种疫苗的先后次序、起始月(年)龄、剂量、间隔时间和要求,以达到合理使用疫苗的目的。评价内容包括:是否有常规接种率报告;根据出生率推算接种率,并与报告接种率比较;近年来本地区或邻近地区病例发生情况及分布;必要时开展抽样调查。评价的主要指标:建卡率、累计接种率。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价流行病学效果评价免疫学效果评价人群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和抗体持续时间评价指标(100%)=100%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疫苗保护率对照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疫苗效果指数接种组发病率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针对传染源的措施病原携带者动物传染源接触者对重要疾病的病原携带者要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直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为止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主要是针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去除和杀灭病原体的措施。对大部分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消毒、杀虫以及灭蚊、绳、蚤等。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消毒(disinfection)是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施行消毒。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消毒。随时消毒(currentdisinfection)当传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所进行的消毒;终末消毒(terminaldisinfection)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传染病暴发的应急措施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控制或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