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浅埋段盖挖法施工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埋段盖挖法施工技术1前言现阶段,我国隧道工程的浅埋段开挖方式主要分为明挖、盖挖和暗挖三大类。但具体采用何种开挖方式需从施工技术可行性、质量安全、工程造价及环境保护等角度分析比较。一般而言,明挖适用于覆盖层较薄的情况,开挖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基坑的排水是明挖考虑的主要问题。当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时,深基坑开挖很容易引起山体滑坡。盖挖法主要适用于松散的地质条件及隧道处于地下水位线以上的情况。暗挖是目前隧道施工的一种主要方法,覆盖层较厚时主要采用此法。本工法主要根据云桂铁路石林隧道的施工经验编写,介绍盖挖法。石林隧道DK652+110~DK652+205段为浅埋段,采用盖挖法施工,不仅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上得到了保障,而且通过该浅埋段的施工进度比计划进度快。1.1工艺概况浅埋盖挖法是地铁施工中比较常用的施工方法,近年来在铁路和公路隧道施工中也被灵活运用,为隧道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1.2工艺原理盖挖法是明挖地表一定深度以后,先施工暗洞顶部防护结构,暗洞在顶部防护结构作为安全防护结构下施工。浅埋段采用拱部明挖法施工,基坑采用台阶法放坡开挖,坡面采用喷锚支护,基坑内采用明沟排水。明挖设护拱后洞身暗挖施工,洞身暗挖部分采用台阶法开挖。拱部明挖过程中尽量减少挖方,边坡采用锚喷防护。同时,建立围岩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系统,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沉降变化稳定后及时施做二次衬砌,合理安排作业工序,调整施工工艺和优化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2工艺特点1)盖挖法相比于明挖,因其开挖面和开挖深度小,既可避免大面积明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又可确保边仰坡稳定。2)盖挖法相对于暗挖,降低了施工难度,保障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3)浅埋段隧道盖挖法施工具有操作简单,缩短工期、减少投资的优点。3适用范围本工艺工法适用于Ⅴ-Ⅵ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对于地铁工程浅埋段、水工工程等隧道浅埋段也有参考价值。4主要引用标准《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5施工方法隧道浅埋段盖挖法施工,首先对地表排水进行完善或改造;其次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对边坡进行防护;然后施做护拱;最后在封闭的顶盖下施做其余下部工程,将顶部回填封闭,恢复植被。6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1施工工艺流程根据浅埋段地形地质条件,盖挖段施工工艺一般为:地表排水系统完善或改造→边、仰坡开挖、防护→护拱施工→洞内施工→土石回填恢复植被。施工步序图见图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1、地表排水系统完善或改造;2、拱部以上开挖;3、边坡锚喷防护;4、护拱施工;5、洞内施工;6、回填土石,恢复植被。图1隧道浅埋盖挖法施工工序图1隧道浅埋段盖挖法施工步序图6.2操作要点6.2.1施工准备1)风、水管、电线敷设、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布置,机械设备、人员配置、材料准备、修建防排水设施、修建环保、水保设施。2)根据设计资料详细分析了解工程地质、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制定施工监控量测方案。6.2.2施工步骤1)排水系统完善或改造施工前,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对原冲沟或排水系统进行完善或改造。水沟一般采用梯形排水沟,并采用7.5号砂浆抹面,将原自然水系通过水沟改移,保持顺接,保证正常排水,不冲刷坡面。图2隧道浅埋段盖挖法施工工艺图监控量测桩埋设,边坡量测启动洞口地表量测启动2)拱顶明挖隧道拱顶以上至地表,全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当隧道明挖至拱顶以后,考虑到下道工序施工需要,隧道范围内土(石)体暂不开挖,可利用该土(石)体作为护拱混凝土施工的内模(土模)。开挖时边挖边护,边坡坡率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土质比较差的地段采用1:1.25或1:1的坡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采用1:0.5或1:0.3。开挖深度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确定,开挖及处理措施分以下三种情况:(1)隧道明挖至拱顶以后,沿隧道外轮廓线开挖,当开挖至基岩后,停止开挖,施作C20混凝土找平层。(2)隧道明挖至拱顶以后,沿隧道外轮廓线开挖,当开挖到隧道两侧最大跨仍为黏土时,停止开挖,施作加固桩和C20钢筋混凝土托梁。(3)隧道明挖至拱顶以后,沿隧道外轮廓线开挖,当开挖遇到石芽出露(及土加石)时,停止开挖,施作C20钢筋混凝土托梁。3)边坡防护基坑内边坡采用12cm厚C25锚网喷混凝土防护。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度L=4.0m,间距为1×1m,梅花型布置;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格尺寸20cm×20cm;边坡设置φ50PVC泄水孔,间距为环向2m×纵向2m,梅花型布置,喷射后保证孔内无堵塞;喷射混凝土由下向上进行,分两次喷射完成。4)护拱施工(1)长管棚施作当拱部开挖至两端明暗分界断面时,开挖后先施作暗洞段导向墙及管棚。管棚采用φ108大管棚,每环39根,每根长35米;管棚施作采用Z-GP150型多功能钻机钻孔,安装。(2)护拱基础当开挖至基岩后,停止开挖,开始施作C20混凝土找平层,找平层厚20cm,宽80cm。找平层施作时要考虑预留钢拱架的连接板。找平层混凝土浇筑前,先加工预埋钢板,预埋钢板尺寸为40cm×40cm,钢板厚16mm,找平层混凝土顶、底面预埋钢板之间采用Φ22U型钢筋与预埋钢板焊接。后续护拱、边墙钢拱架施工时,钢拱架连接板与找平层顶、底面预埋钢板焊接牢固。当隧道开挖至隧道外轮廓最大跨仍为黏土或遇到石芽出露(土加石)时,停止开挖,施作C20钢筋混凝土托梁(黏土时先施作加固桩)。托梁厚60cm,宽200cm。(3)护拱混凝土施工①预留核心土当隧道明挖至拱顶以后,考虑到后续护拱混凝土施工需要,隧道范围内土(石)体暂不开挖进行预留,作为护拱混凝土内模的支撑体。②钢拱架安装待混凝土找平层、托梁施作完成后,根据隧道设计断面尺寸,安装拱部(墙部)I20b型钢钢架,钢架间距0.6m/榀。Φ22纵向连接筋,环向间距1.0m。钢拱架安装时钢拱架拱脚与找平层、托梁顶面预埋连接板焊接牢固,并设置φ42锁脚锚管,锁脚锚管沿找平层、托梁混凝土面成45°方向打设,打入混凝土面以下3.0m,端部1.0m埋入护拱混凝土内,锁脚锚管每根长4.0m,每榀每侧2根。暗洞安装I20b型钢钢架时,凿出护壁中预埋的彩条布以及托梁中的预埋钢板,接头采用螺栓连接。③护拱外模安装护拱外模采用5cm厚木板加固而成。拱部(墙部)钢架环向每间隔1.0m焊接一根Φ22L型钢筋,作为外模内支撑,钢筋尺寸根据现场护拱厚度从1.0m渐变到2.0m。木模外侧纵向每间隔2.0m环向设置一根Φ22钢筋,钢筋底部与混凝土找平层、托梁混凝土打眼锚固,同时通过木模打孔,利用连接筋将环向钢筋与钢架焊接,确保外模加固可靠,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混凝土捣固而跑模。④护拱混凝土浇筑待护拱内、外模检查加固稳固可靠时,拱部(墙部)挂设φ8钢筋网,浇筑C20护拱混凝土,护拱混凝土拱部厚100cm,底部厚200cm。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泵送入模。5)暗挖施工。施工时严格按照“预加固、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衬砌、早成环”的原则组织施工。在充分考虑现场施工操作、交叉作业及施工人员能力的发挥和机械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情况下,洞内洞身开挖采用两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预留核心土可对前方掌子面岩体起到挡护作用,同时为上台阶支护作业提供作业平台,节省架立支护台架的时间,提高施工速度)。在施工中,下台阶长度3~5m,左右侧开挖错开1.2m(两榀拱架间距)。开挖方式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为主,弱爆破为辅进行开挖;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出碴。初期支护采用风钻打眼,人工配合开挖平台安装钢拱架、锚杆及挂设钢筋网,湿喷机喷射混凝土进行施工。下台阶开挖支护利用挖掘机和装载机进行作业。开挖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严格遵循“短进尺、强支护”的原则,控制每循环进尺在0.6m以内。开挖后立即喷射4cm混凝土封闭,然后架立钢架(纵向连接筋与钢架焊接牢固)、挂钢筋网,最后分层分片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拱架左右侧拱脚分别打设长4.5m的φ42锁脚锚管,锚管与钢架焊接牢固并注浆加固。每部开挖后均应及时支护,隧底初期支护后应及时施做仰拱,尽早封闭成环。6)回填土石护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护拱外2m范围采用M10浆砌片石回填,其余部位采用原挖土对称、分层回填。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50cm,防止隧道初支拱架因猛烈受力而发生变形。顶面设厚为50cm的粘土隔水层。待暗洞顺利通过后,地表地面以下1.5m范围全部采用原开挖保存的耕植土回填,恢复植被。6.2.3监控量测由于浅埋隧道具有开挖后应力释放速度快,变形较大的特点,监控量测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量测项目见表1—表3。表1按位移速度量测频率位移速度(mm/d)量测频率≥52次/d1~51次/d0.5~11次/2~3d0.2~0.51次/3d<0.21次/7d表2按距开挖面距离量测频率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量测频率(0~1)b2次/d(1~2)b1次/d(2~5)b1次/2~3d>5b1次/7d注:1.b为隧道开挖宽度;2.当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接近或超过报警值时,应加大监测频率。表3监控量测项目表序号量测项目量测方法和仪器测点布置测量频率测量精度1洞内外观测现场观测,地质素描及初期支护状态观测每榀拱架施工前洞顶现场勘测,施工中开挖后进行2水平收敛量测收敛仪、反射膜片配合全站仪每10~30米一个断面,上下2条基线4个点υ≥5mm(0~1B)2次/d;1≤υ<5(1~2B)1次/d;0.5≤υ<1(1~2B)1次/2~3d;0.2≤υ<0.5(2~5B)1次/3d;υ<0.2(>5B)1次/7d。0.1mm3拱顶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尺等每10~30米一个断面,1个点1mm4锚杆拉拔试验拉拔仪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1%,且不小于3根。0.01KN5地表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铟钢尺等洞口段、浅埋段(h0≤2B)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d;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3d;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3~7d;0.5mm注:B—隧道开挖宽度,υ—变形速速,h0—隧道埋深1)洞内和洞外观察:每次开挖后应对掌子面进行观察,主要了解围岩变化情况,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图,并且对已施工段观察喷射混凝土是否有开裂现象。洞外观察的重点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且主要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2)周边收敛、拱顶沉降按照隧道施工规范要求,在开挖同断面设置拱顶下沉观测点各一个,观测拱顶下沉量,在拱腰及墙身同一断面共设点6个,具体埋设见图3,观测净空收敛变化,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分别进行高程和位移量测。初读数应尽快完成,最迟不得超过24h。洞轴线量测断面布置图CDABE图3洞内量测观测点布置图3)地表下沉和位移由于浅埋隧道距地表较近,地质条件复杂,岩性极差。施工时,多用台阶法开挖,因此,纵向断面布置测点的超前距离为隧道距地表的深度h与上台阶高度之和。在横断面上至少布置11个测点,具体埋设见图4,测点的距离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应布置密一点。图4地表量测观测点布置图每次量测后及时对量测数据处理,分析及情况反馈,并绘制量测数据时态曲线,对初期的时态曲线进行同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度,当数据异常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加厚喷层、加密锚杆、增加钢架等加固措施。7劳动力组织隧道施工劳动力组织包含开挖工班、支护工班、出渣工班、衬砌工班、砼生产工班、后勤保障和管服人员等。洞内作业实行24小时连续作业,人员配备见表4。表4盖挖法作业劳动力配置序号工作项目作业内容人数1开挖明挖钻孔或风镐手4挖掘机司机2暗洞钻孔或风镐手14自卸车司机42初期支护型钢加工4钢筋网片加工2钢架安装4喷射手4喷射机上料6搅拌机司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