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诊疗方案疗效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1年胸痹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眩晕、胸痹心痛、心衰病是我科三个优势病种,2011年我科通过不断的对诊疗方案修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诊疗方案,我科在胸痹治疗中患者的症状改善,住院天数等都有较大的改善,提高了胸痹患者的身体素质及生活质量。诊断及辨证标准:中医疾病诊断标准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01年)。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心绞痛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减少次数超过治疗前总数50%以上,心电图有所恢复;③无效:症状未减轻,心绞痛常有发作,心电图无好转。心电图疗效评定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制定的《胸痹心痛急症规范的评定标准》,①显效:休息时心电图恢复至正常;②有效: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③无效:休息时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虽有改善但未达到好转标准者。病例选择:所有疗效评价病例均来自我科出院病例,根据我院病案室资料,2011年我科出院病人共计1930人,其中有胸痹患者997例,其中男性503例,女性494例,年龄48~78(59.39±4.35)岁;病程8~18(11.12±1.72)天;合并高血脂症641例,糖尿病302例。肝郁气滞,心血瘀阻证型患者384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38.5%,痰浊中阻患者共104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10.4%,寒邪凝滞患者共17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1.7%,气阴两虚患者共261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26.2%,气虚血瘀患者共231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23.1%。2011年全年胸痹心痛介入治疗患者486人次,术后中药治疗率92%。中医特色疗法有穴位敷贴、针灸、离子导入、按摩刮痧等特色疗法,其中中医特色疗法参与病例881人次,占胸痹心痛总数的88.4%,中药穴位敷贴病例704人次,占881人次中的87.85%。治疗方法:2011年我科制定的诊疗方案。观察指标:症状积分疗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显效:症状或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或体征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O%~70%;无效:症状或体征无明显变化,证候积分减少30%。我科目前统计采取的标准为出院病例首页,治愈视为显效;好转视为有效;未愈,死亡与其他视为无效。③安全性检测: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疗效结果:2011年我科出院病人共计1930人,其中有胸痹患者997例,其中男性503例,女性494例,疗效观察显示显效588例,有效391例,无效18例,住院天数为11.2天。2011年度胸痹心痛疗效结果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住院天数(天)9975883911898.2%11.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997例患者中共有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脘部不适、头晕、咳嗽、大便干结,不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总结分析2011年我科通过不断的对诊疗方案修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诊疗方案,2011年我科出院病人共计1930人,其中有胸痹患者997例,其中男性503例,女性494例,年龄48~78(59.39±4.35)岁;病程8~18(11.12±1.72)天;合并高血脂症641例,糖尿病302例。肝郁气滞,心血瘀阻证型患者384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38.5%,痰浊中阻患者共104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10.4%,寒邪凝滞患者共17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1.7%,气阴两虚患者共261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26.2%,气虚血瘀患者共231例,占胸痹心痛患者的23.1%。2011年全年胸痹心痛介入治疗患者486人次,术后中药治疗率92%。中医特色疗法有穴位敷贴、针灸、离子导入、按摩刮痧等特色疗法,其中中医特色疗法参与病例881人次,占胸痹心痛总数的88.4%,中药穴位敷贴病例704人次,占881人次中的87.85%。疗效观察显示显效588例,有效391例,无效18例,住院天数为11.2天。本诊疗方案的优势与不足本诊疗方案的优势:2011年我科沿用2010年诊疗方案,本诊疗方案辩证分型更加完善,增加了胸痹介入后的辨证分型,分为气虚血瘀和气阴两虚两个证型,对介入后的胸痹患者治疗更有指导意义,特色疗法更加完善,特别是对真心痛患者改善并发症、预防发作中医参与率增加。中医特色疗法比较实用,操作性较强。本诊疗方案不足:本诊疗方案中中医特色内容较多,能体现中医特色和本科室特色,中医特色疗法中主要还是以穴位敷贴及针灸疗法为主,参与率尚不高,但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完善其他的特色疗法,并提高特色疗法的参与率。对真心痛诊疗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入本科室特色。从统计数据来看,我科胸痹心痛目前的证型主要是以气滞血瘀、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这三个证型为主,反应我科的特色方剂目前以冠心一号为主加减,尚需要进一步总结新的有效的方剂,及冠以一号的研究尚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疗难点分析(1)中医特色疗法中主要还是以穴位敷贴及针灸疗法为主,参与率尚不高,但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完善其他的特色疗法,并提高特色疗法的参与率。(2)真心痛患者,目前主要是以现代医学为主,如何发挥中医药在真心痛中的参与率尚待进一步挖掘。(3)我科目前科室特色方剂以冠心一号为主,其它证型协定方在冠心一号基础上加减,如何对冠心一号进一步研究及进一步挖掘科室特色方剂尚需要完善相关课题。思路与措施(1)开展胸痹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综合疗法的优化研究。特别是对介入后诊疗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我科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以加大中医药参与率。(2)并充分挖掘中药特色疗法如穴位敷贴、温针、中药外敷等特色疗法,加大中医药参与率。(3)对我科现有的协定方冠心一号进一步研究,并挖掘更多的有效中药方,针对我科胸痹心痛的气滞血瘀、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这三个证型完善相关研究。诊疗方案优化2011年诊疗方案是我科根据协作组验证方案及对本科室的诊疗方案不断的优化总结而来,本诊疗方案能体现中医特色,中医特色完善,对患者的症状改善及减少住院天数都有很大的改善,胸痹的治疗,加大中医治疗的内容,增加中医的参与率,在新的诊疗方案的制定中,针对我科完善胸痹的我科胸痹心痛的气滞血瘀、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这三个证型,这三个证型在我科胸痹心痛中占很大的比例,完善了对这三个证型的相关科研工作,科研成功尚在申报中,待科研成果结题后及时应用于诊疗方案。完善诊疗方案中,应加强中成药的使用,辨证使用中成药。胸痹病程较长,容易复发,兼证较多,进一步挖掘中医药特色,如中药外敷、针刺、穴位敷贴等特色疗法,并完善相关科研工作。2011年心衰病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眩晕、胸痹心痛、心衰病是我科三个优势病种,2008年我科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方案的制定工作,通过诊疗方案的修订,我科在心衰病治疗中患者的症状改善,住院天数等都有较大的改善,提高了心衰病患者的身体素质及生活质量,2010年我科参加了胸痹心痛和心衰病的验证方案,并优化了我科诊疗方案,2011年诊疗方案基本沿用2010年诊疗方案,但更加注重中医特色。心衰病的治疗,加大中医治疗的内容,增加中医的参与率,在该诊疗方案的制定中,更加注重中医内容,完善心衰病的分型,分为早期,中晚期,终末期等,能有利于抓住心衰病病机进行治疗。治疗中,完善治则,方药等内容,并筛选有效的中药验方和经典方。本诊疗方案中,加强中成药的使用,辨证使用中成药。心衰病的疗效评标准加上患者生活治疗提高的内容。心衰病病程较长,兼证较多,进一步挖掘中医药特色,如中药足浴、灸法、针刺、穴位敷贴等特色疗法。2011年1-12月,共收治住院病人1930例,其中心衰病病人342例,现予分析如下:诊疗方案执行情况:342例心衰病病人均采用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议后制定的《2011年心衰病诊疗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不但的完善,整体执行情况良好。整体疗效:所有心衰病病人均采用新制定的《2011年心衰病诊疗方案》进行诊治,共342例患者显效214例,有效1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6.8%。观察指标:症状积分疗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显效:症状或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或体征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症状或体征无明显变化,证候积分减少30%。我科目前统计采取的标准为出院病例首页,治愈视为显效;好转视为有效;未愈,死亡与其他视为无效。具体见下表:2011年心衰病临床疗效情况年份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20113422141171196.8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结分析2011年我科通过不断的对诊疗方案修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诊疗方案,2011年我科出院病人共计1930人,其中有心衰病患者342例,其中男性181例,女性161例,年龄48~93(69.24±4.75)岁;病程9~19(16.25±2.16)天;原发病:冠心病299例,风湿性心脏病24例,扩张型心脏病12例,肺心病28例,病毒性心肌炎9例;心功能3级215例,心功能4级127例。心衰病早期患者84例,占心衰病患者的24.6%,中晚期患者共211例,占心衰病患者的61.70%,终末期患者共47例,占心衰病患者的13.74%。中医特色疗法有穴位敷贴、针灸、离子导入、按摩刮痧、中药足浴、艾灸疗法等特色疗法,其中中医特色疗法参与病例321人次,占心衰病总数的93.86%。疗效观察显示显效214例,有效117例,无效11例,住院天数为16.25天。本诊疗方案的优势与不足:本诊疗方案优势:本诊疗方案在国家中管局协作组验证方案的基础上优化而来,汲取了验证方案中的有效的方剂及特色治疗,同时该诊疗方案又能体现科室特色。本诊疗方案治疗采用主要采用中医治疗为主,辨证分型分为心衰早期、中晚期、终末期,并进行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较完善,并能够辨证使用中成药。诊疗方案增加治则,方药等内容。疗效评估的内容体现中医特色,中药特色疗法在优势病种治疗中得到体现,中医特色疗法较前完善,临床参与率较前提高,专科特色方剂在诊疗方案中得到体现。本诊疗方案不足:辨证分型需要进一步完善。心衰病的中药特色疗法需要完善。心衰病的疗效评价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疗难点分析(1)对顽固性心衰病患者,我科采用大剂量附子的运用,但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观察。(2)心衰病患者兼证并发症不易控制。由于患者存在多种兼证并发症,相关加减尚待进一步完善。思路与措施(1)我科对顽固性心衰的治疗,采用大剂量的附子应用,其安全性的研究工作也在进行,我科目前申报了三峡大学校级课题“大剂量附子在顽固性心衰病中的运用”正在审批中。(2)心衰病是多系统的症候群,临床上力求辨证用药。对心衰病患者的临床用药辨证加减尚需要临床总结,进一步完善。对于服药困难的心衰病患者,可以采取中药特色疗法如穴位敷贴、温针、艾灸、中药足浴疗法等。诊疗方案优化在新的诊疗方案的制定中,更加注重中医内容。完善心衰病的分型,分为早期、中晚期、终末期等,能有利于抓住心衰病病机进行治疗。治疗中,完善治则,方药等内容,并筛选有效的中药验方和经典方。完善诊疗方案中,加强中成药的使用,辨证使用中成药。心衰病的疗效评标准加上患者生活治疗提高的内容。心衰病病程较长,兼证较多,进一步挖掘中医药特色,如中药足浴、灸法、针刺、穴位敷贴等特色疗法。并对顽固性心衰患者运用大剂量附子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安全性观察的研究。2011年眩晕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眩晕、胸痹心痛、心衰病是我科三个优势病种,2008年我科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方案的制定工作,2010年我科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证方案优化了我科眩晕的诊疗方案,2011年我科基本沿用2010年诊疗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