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建设时事新闻在2011年3月17日在贵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作者:发布时间:2011-04-08访问次数:54次字体:大中小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17日在贵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市长袁周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过去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克服百年不遇的特大雪凝灾害和特大旱灾造成的不利影响,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为“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这是经济发展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综合竞争力极大提升的五年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25.6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21.82亿元,增长了1.1倍,年均增长14.2%,比“十五”快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创建国以来用5年时间翻番的最快增速。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7.9%、12.2%和16.9%。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财政总收入从133.15亿元增加到304.64亿元,年均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从49.8亿元增加到136.3亿元,年均增长22.3%,分别比“十五”快1.3、3.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317.51亿元,年均增长24.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分别增长7.9%、9.7%,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从11.36亿美元增加到22.75亿美元,增长1倍。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建制区(市、县)全部进入经济强县行列。2010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054.07亿元和2588.73亿元,是2005年末的2.4倍和2.5倍。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我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均突破千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兰州,在西部省会城市“进位”,部分重要监测指标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站在科学发展新的战略起点上。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显示,在全球500个城市中,贵阳名列综合竞争力上升最快城市的第4位。城市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重由2.59%增加到2.9%,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557个;建成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一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形成产学研结合紧密、成果转化加快的城市创新体系。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0666件、6431件。连续五届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称号,被确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高。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避暑之都、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建国60年最具代表性的60个城市之一,排在第36位。(二)这是工业做大做强、服务业增速增比、农业做特做优的五年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574.06亿元增加到1058.15亿元,年均增长12.1%。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现代制药、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卷烟与特色食品等五大产业总产值达752.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1.1%;装备制造业、现代制药、磷煤化工、卷烟与特色食品业总产值均突破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23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03户,产值超亿元企业从88户增加到157户,超10亿元企业从8户增加到12户。效益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16.39亿元增加到56.56亿元,年均增长28.1%。聚集发展格局初显。成立10个副县级园区办公室(管委会),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麦架——沙文生态工业园、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八通一平”建设进展顺利,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和贵州百灵苗药工业园等园区加快推进,“十大”园区相继开工50余个项目,入驻企业83户。发展后劲极大增强。工业投资累计达930.89亿元,年均增长20.8%;开磷集团120万吨磷铵、贵阳卷烟厂异地搬迁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中航飞机发动机生产线、首钢贵阳特殊钢生产基地等投资3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息烽循环经济精细磷煤化工工业园年产30万吨硝基复合肥、江苏雨润冷鲜食品加工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开工建设。服务业长足发展。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07.7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5.9%提高到54.2%。旅游业给力领跑。召开四次旅游发展大会,青岩古镇、南江峡谷、阳明文化园等景区知名度大幅提升,成功推出修文野生动物园、开阳十里画廊、泉城五韵等新景点,“中国避暑之都”、“爽爽的贵阳”城市旅游品牌效应凸显。新增国家4A级景区6个,星级以上酒店达到55家,建成和在建五星级酒店达15家,酒店年接待人数超过600万人次,实现由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向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西南旅游服务中心的重大转变,旅游总收入从60.38亿元增加到425.96亿元。“引金入筑”工程取得实效。开工建设贵阳国际金融中心,成功引进花旗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国内外知名银行在我市开设分支机构;银河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以及人寿保险公司等保险、证券公司获批筹建分支机构。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清镇物流园区、西南物流中心、扎佐物流园、二戈寨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启动贵阳(中国)西南国际商贸物流城建设和五里冲农产品批发市场、花溪大道汽车市场带搬迁,荣获“物流中心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奖”,被列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商贸流通业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9%。会展业取得突破。建成西部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国际会展中心,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亚洲青年动漫大赛、医药博览会等成为全国知名会展活动,荣获“中国绿色会议城市”称号,为打造“中国夏季会展名城”夯实基础。软件和动漫产业初具影响。建立数字内容产业园,朗玛科技、青年影视等动漫企业崭露头角,产值年均增长50%以上。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畜、禽、蛋、奶、果、蔬、花、药、茶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温氏、南江、好一多、三联、台农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值上亿元龙头企业达15家;改变鸡蛋、蔬菜内供不足靠外运的状况,市场供应能力能满足每个市民每天一只鸡蛋、一杯牛奶,贵阳花卉、“黔山牌”蔬菜等远销国内外市场,市民“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奶瓶子”极大充实。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持之以恒抓县乡公路改造、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治理以及通村公路、串户路、农田基本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这是城市拓展最快、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五年大力实施城市拓展计划,城市进入大扩容、大聚集、大跨越的新时期。城建投资累计完成1366.5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1.2%,是“十五”时期的2.64倍。坚持规划先行。高质量完成《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工作,中心城区规划面积扩展到1230平方公里,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由“双中心、多组团”向“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转换。大手笔推进路网建设支撑城市大扩容。实施“畅通工程”,建成环城高速公路、黔灵山路、甲秀南路、北京西路、机场路、水东路、朝阳洞路、市北路、宅吉路、贵惠路、开发大道、黔江路、珠江路、金朱路、长岭路、观山西路二期等主干道和一批支路,建成西南地区最大铁路编组站——贵阳铁路枢纽贵阳南编组站。配合抓好贵阳至广州、成都、昆明、长沙、重庆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等建设,加快建设市域快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两路二环”,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以城市综合体为细胞加快城市聚集。建设了世纪金源、香港新世界、保利温泉新城和山水黔城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加快麦架——沙文——扎佐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聚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北拓”;推进高等教育聚集区、花溪湿地公园、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工业园建设,通过“南延”加快花溪、小河等区域城市化进程和产业聚集;加快三马片区物流商贸带、金阳客车站、火车北站等建设,配套观山湖公园、奥体中心、贵阳大剧院、市美术馆、市民健身中心、金阳医院、青少年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建设施,推动盘江煤电、开磷集团等总部大楼的建设,通过“西连”三马片区、清镇市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融合发展,金阳新区人气、商气大幅聚集,初具现代化城区格局。整体启动龙洞堡——小碧——永乐片区建设,抓好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渔安安井十里花滩建设,推进“东扩”建设东部新城和新天组团。大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品质大幅提升。相继开展“为民办实事、满意到万家”、“整脏治乱”、“四城同创”、“三创一办”等活动。大力推进“数字贵阳”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城市社会治安、交通管理事件等即时处置率从50%提高到90%以上。实施主城区主干道白改黑、环岛改造等工程,建成中华路等13个地下人行通道及一批人行天桥,完成40余公里综合管网入地、人行道整治、房屋立面整治工程。切实抓好城市厕所文明、菜场文明、垃圾文明、无障碍文明,取缔延安路、青云路等夜市,规范占道经营,完成新增出租车及降低出租车起步价、搬迁中心城区客车站等工作,政府投资建设的523个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建成了以25万吨污水处理为标志的新庄污水处理厂一期和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逐步推开城市主干道机械清扫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完成177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整洁、靓丽、有序,品位实现大提升。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城市环境极大改善。累计安排逾4000万元市级专项资金引导发展,实施95个循环经济项目,新上项目中磷矿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100%,现有企业磷、铝资源转化率分别达60%、78.5%,循环经济工作走向全国前列。城区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8.5%,建成22万口沼气池,惠及农村百万人口。关停、搬迁贵州水泥厂等一批重点污染源。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2009年提前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排放量减排任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等国家重点工程,打好“森林保卫战”、“治理两湖一库”等硬仗。实现“两湖一库”水质明显好转的阶段性目标,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8.31平方米提高到9.86平方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左右。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首批低碳城市试点。(四)这是民生投入最大、惠及民生最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五年扎实推进“六有”民生行动计划,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累计达379.2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2.1%。每年坚持为民办好“十件实事”,累计投入资金达222.66亿元。学有所教方面: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对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本市户籍学生免除学费、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试点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国前列,“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建成贵阳一中、实验三中和贵阳学院、护理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启动高等教育聚集区、职业教育聚集区建设。获得全国首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贡献奖。劳有所得方面:以创业带动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三大重点人群”就业工作,52%的社区成为充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