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知识体系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1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Ⅱ知识体系要点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起源:采集经济——种植经济;狩猎——家畜饲养业2、我国原始农业的特征:最早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3、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二、农具的进步——生产力的进步1.原始农业阶段——“刀耕火种”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3.汉唐时期——唐代曲辕犁4.灌溉工具——三国马钧翻车------唐宋时期筒车三、水利设施的发展:1.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2.西汉:漕渠、白渠3.两汉:治理黄河(王景)4.地方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西域)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的形成1.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2.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3.自耕农经济形成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思考:分析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有何特点,该如何评价?特点——①生产规模小:家庭为单位;②分工简单: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较少商贸交流;④封闭性;⑤脆弱性。评价——利:①较稳定,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弊:①比较脆弱,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②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的交流,特别到了近代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一、废井田,开阡陌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井田制---内容(公田和私田)实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2、井田制的瓦解:(根本原因)铁器、牛耕的出现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政治影响)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经济影响)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1.官田与土地私有制并存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三种主要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3、汉田庄经济(土地兼并)与北魏、隋唐的均田制思考: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的原因?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使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从而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土地私有制与土地兼并的关系()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租佃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战国时代——出现宋初——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2.租佃关系促成雇佣关系出现3.评价租佃关系:积极——对国家和地主的人身依附逐渐减弱消极——农民受剥削依然沉重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标准——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2、四大经济区:经济区地理位置特点形成原因山东黄河流域—鲁冀豫农业区,经济实力较强(山东最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早,人烟稠密。山西黄河流域—关中河西、巴蜀江南长江以南原始森林覆盖经济实力较弱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龙门碣石以北山东、山西以北(塞内、塞外)畜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气候寒冷,土地贫瘠。3.特点:汉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时期原因影响1.两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少数民族内迁、环境恶化1.为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工具技术,促进江南经济发展2.促进了民族融合2.安史之乱统治阶级内部矛盾3.靖康之变民族矛盾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过程:两汉以前,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1)孙吴、东晋南朝——初步开发;(2)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3)南宋——重心南移完成;2.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3)南方环境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5)政治重心的南移起了带动作用;3.影响:(1)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地区(2)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3)促进了民族融合。(4)后来,由于过度开发,也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辉煌成就:(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1.冶金领域:(1).铸铜业:a.青铜时代:夏朝(二里头为代表)——春秋时期b.青铜技艺趋于成熟——商周(2).冶铁业:春秋、汉代、南北朝、南宋末年2.丝棉纺织业:(1)丝:(2)棉:3.陶瓷业:东汉青瓷,南北白瓷,日常唐代,青花元釉,五彩斗明,珐琅清粉。二.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经营形态1.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自己消费、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2.官营手工业:官府统一管理、匠户集中生产、官家专用皇家私用、不在市场流通3.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兴起;唐宋后显著发展,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代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考:我国古代手工业有那些特征?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2、技术不断进步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4、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7、手工业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一、中国古代的商业:1.原始商业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2.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A.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B.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设官统一管理C.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特点:①出现了许多以私人资本经商的大商人②私商突破官府的限制,成为自由商人和主体③金属铸币大量出现3、唐宋元时期的商业:①隋唐商业繁荣的原因与表现a.政治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的经济往来b.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c.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业外来频繁,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②宋:出现世界最早纸币、集镇和夜市兴盛③元:纸币广泛流通4、明清时期商业的新特点:①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②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产品商品化加强③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二、城市的发展:1.周至唐代城市中的市:时间:有时间的控制;地点:有特定位置管理: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职能:主要政治中心、军事重镇2.宋代城市中的市:时间:打破时间的限制;地点:分散在城中管理: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城市职能:经济职能加强\市镇商业繁荣3.唐宋时期的市: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4.明清时期的市:江南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三.重农抑商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提出的原因: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大等特点②法家的抑商思想2.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时间:战国时期——出现3.汉高祖严禁4.唐朝中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5.明清:坚持重农抑商,思考: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到明清时期,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的落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4-18世纪全面高涨)1.农业生产的发展:A.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B.粮食经济作物产量提高:①双季稻扩种,产量提高;②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推广;③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变化。2.手工业:私营取代官办3.商业和城市:商品流通扩大、商业资本活跃、工商业市镇兴起。4.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内在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5.国力:明清时期国力强盛的具体表现有哪些?①耕地面积增长②人口数量增长③GDP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④城市和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⑤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1.原因:明中叶,各类经济繁荣。2.地点及基本特征:江南发达地区(苏州、景德镇)、雇佣关系3.表现:①明中后期苏州的丝织业;②明中后期江西景德镇瓷业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三.阻碍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1.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封建专制的需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及海禁、闭关锁国政策3.影响:强固农耕自然经济,限制新生产力的扩大发展、压制工业化变革四.近代前夜的危机(中外比较)1.政治:(中国)封建制度顶峰(西方)开始资产阶级革命2.经济:(中国)自然经济繁荣(西方)向近代工业国家转变3.对外关系:(中国)闭关锁国(西方)殖民扩张4.思想文化:(中国)文化专制(西方)思想解放思考:导致近代前夜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原因是什么?1.经济:自然经济阻碍。2.政治:专制统治的阻碍(重农抑商,闭关锁国)3.思想文化:愚昧自大,固步自封,鄙薄科技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一.探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原因(必要性):(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马可.波罗游记》)(3)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4)宗教根源:传播基督教(5)强化王权:西欧各封建君主国依仗武力,强化王权。2、条件(可能性):(1)航海技术的提高(2)造船技术的发展(3)地理知识的提高(4)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二、探究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迪亚斯:(国籍)(支持国)(路线)(影响)2.达伽马:(国籍)(支持国)(路线)(影响)3.哥伦布:(国籍)(支持国)(路线)(影响)4.麦哲伦:(国籍)(支持国)(路线)(影响)三、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一)对欧洲:1、引起“商业革命”:(1)贸易范围扩大,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2)贸易数量和品种增加(3)商路与商业中心的转移——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引起“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①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对亚、非、美洲:1、给非洲和美洲带来深重的灾难;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2、客观上冲击了当地落后文化和生活方式(三)对世界:1、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一、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活动1.葡萄牙:(区域)非洲、亚洲(方式)占领据点、暴力劫掠、敲诈勒索、垄断贸易(影响)16世纪海上霸权贸易帝国2.西班牙:(区域)中美洲、南美洲(方式)开采金银、屠杀土著、种植大庄园(影响)16世纪庞大的殖民帝国二:“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殖民、贸易活动(17世纪)1.区域:西北欧、亚洲、新大陆2.方式: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政府支持)3.影响:17世纪贸易帝国国际金融中心。三、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17世纪中——18世纪):1.扩张方式:海盗劫掠、商业战争、奴隶贸易;17世纪中——18世纪海上霸主和“日不落帝国”2.黑奴贸易对欧、非、美三大洲分别产生的影响:(欧)带来巨额财富,增加资本原始积累(非)摧残黑人、破坏经济(美)提供大批廉价劳动力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时间:18世纪中期2、地点:英国(最早)3、原因——A、英国社会稳定(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B、人口、资本流动自由(圈地运动)C、经济稳步发展(资金、市场、原料)4、代表行业——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方明珍妮纺纱机)、冶金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最早)1785年,工厂开始使用瓦特改良的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孙父子制造的蒸汽机车;美国人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加强洲际联系)。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力: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了半个世纪以后,开始向欧美大陆扩散;在随后的各国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世界市场初步发展。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时间:19世纪下半叶2.地点:英国、德国、美国等几个发达国家3.原因——(1)、主要的国家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自然科学的发展4.代表部门——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爱迪生---电灯、贝尔---电报)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两者存在着什么差别技术发明方面:①前者的技术发明来源于少数技师和工匠;后者则大多来源于实验室中从事研究的科学家。②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从发生的国家方面分析:前者首先发生在英国;后者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从生产经济组织形式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大企业制度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1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