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六安二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命题人:侯方胜2010.6.27.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日古代的“书籍之路”何谓“书籍之路”?这要从“丝绸之路”谈起。“丝绸之路”的说法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用以指称两汉之际中国与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之间的贸易通道。进入20世纪中期,好事者不断为之添枝加叶,遂使“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处不至。而东亚文化交流的模式,我曾提出当是海上的“书籍之路”。当西方人坚信丝绸是从“羊毛树”上采集而来时,日本列岛的先民已经开始养蚕植桑,生产丝绸了。追溯中日古代历史,持续性、大批量的丝绸交易未曾出现,其影响甚至不及陶瓷。日本从630年开始派出遣唐使。贞观五年(631),第一批遣唐使到达长安时,唐太宗因他们远道而来,“敕所司无令岁贡”,并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节往抚。日本人甘冒鲸波之险,意欲得到什么呢?《旧唐书》已经给出答案:“开元初,又遣使来朝……所得赐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遣唐使源于遣隋使,据《经籍后传记》记载,第一批遣隋使便为求书而来:“是时国家书籍未多,爰遣使臣于隋国,买求书籍。”第二批遣唐使回国(654)后,大使吉士长丹因“多得文书宝物”而获封户、晋位、赐姓,可见求书多寡还会影响仕途。有唐一代,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日本的典籍究竟有多少?9世纪后期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辑入汉文书籍1579部17345卷,其数量应该说是非常惊人的。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缘,日本公私珍藏唐代典籍颇富。据大阪市立美术馆编撰的《唐钞本》,仅日藏唐代写本就有《唐诗卷》等43种,其中不乏中国散佚、日本仅存的“佚存书”。唐末至五代,中原动乱,典籍散毁严重,吴越国王遣使日本,赍重金请抄天台遗书。日本遣日延为“缮写法门度送之使”,以至“一宗教文,复还中国”。由此可知,“书籍之路”并非自西往东的单通道,而呈往返环流之状。尤其是清代黎庶昌、杨守敬等掀起的东瀛访书热,使大量域内失传已久的珍籍完整西归。“书籍之路”以“佚书回归”的形式,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了汉文书籍的生存时空。沙漠,驼队,西方,夕阳西下,背负的是鲜艳的丝绸,这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大海,船队,东方,旭日东升,运载的是飘香的书籍,这是古代的书籍之路。但是,古代输往西域的丝绸,现在即便从深埋沙漠的遗存中出土,也已经腐朽而不堪穿用;而当年遣隋唐使携归的书籍,直到今天依然是人们智慧的源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泉。这些书籍是文明的种子。如果说丝绸是中华物质文明的象征,那么书籍则凝聚着更多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创意,因而具有强大的再生机能,可以超越时空惠及后代。遣隋唐使携归的书籍,经过传抄、翻刻而流布世间,再经阐释、翻译而深入人心,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1.下列对“书籍之路”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书籍之路”是日本为加速文明进程,派遣隋唐使买求“文书宝物”泛海而还之路。B.“书籍之路”是始于隋延至清,惠及日中双方文明发展的汉文书籍海上往返之路。C.“书籍之路”是有效地拓展和延伸汉文书籍生存时空的“佚书回归”之路。D.“书籍之路”是隋唐时期往返于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海上运载书籍之路2.对于“书籍之路”与“丝绸之路”的区别,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丝绸之路”由中国通往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书籍之路”仅限于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流。B.“丝绸之路”输送的丝绸早已失去使用价值,“书籍之路”输送的书籍却可以惠及后代。C.“丝绸之路”使中西方在贸易交往中互惠互利,“书籍之路”则从根本上影响中日文明进程。D.“丝绸之路”已成定论,被国际上广泛接受;“书籍之路”则是作者提出的新见解。3.下列不属于...“日本公私珍藏唐代典籍颇富”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日本官方重视从中国求书,遣唐使求书多寡甚至影响到仕途升降。B.唐代统治者对遣唐使持欢迎和鼓励态度,为其多得文书宝物提供了方便。C.日本与中国隔海相邻,这有利于日本使者通过各种途径泛海求书。D.遣唐使携归书籍具有强大的再生机能,经过阐释、翻译而深入人心。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岁赋逾春,发水横溢,非决则涸,乃采漕臣议,督艘卒以孟冬月兑运,及岁初毕发,少罹水患。行之久,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互市饶马,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太仆金亦积四百余万。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抚臣,痛欲折之。一事小不合,诟责随下,又敕其长加考察。给事中余懋学请行宽大之政,居正以为风己,削其职。御史傅应祯继言之,尤切。下诏狱,杖戍。给事中徐贞明等群拥入狱,视具橐①,亦高二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逮谪外。御史刘台按辽东,误奏捷。居正方引故事绳督之,台抗章论居正专恣不法,居正怒甚。帝为下台诏狱,命杖百,远戍。居正阳具疏救之,仅夺其职。已,卒戍台。由是,诸给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俺答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两广督抚殷正茂、凌云翼等亦数破贼有功。浙江兵民再作乱,用张佳胤往抚即定,故世称居正知人。然持法严。②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亦多怨之者。张居正死后祸发,尚书李日宣等言:“故辅居正,受遗辅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明史·张居正传》注:①(zhān):稠粥。②(hé):整顿。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课.吏职,信赏罚课:考核B.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贷:给予C.居正以为风.己,削其职风:通“讽”,讽刺D.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右:支持、帮助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驰”举措的一组是(3分)①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②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③一事小不合,诟责随下,又敕其长加考察④帝为下台诏狱,命杖百,远戍⑤诸给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⑥驿递,省冗官,清庠序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朝臣们认为他劳苦功高,不便法办。张居正于是借机调开他的儿子,才派人飞快去逮捕他,他才不敢反抗。B.张居正采纳漕臣建议,责令运粮士兵紧急发运,避免损失,于是太仓粮食充足。受此启发,他命令事事都要按大小缓急规定期限。以后,官员们都不敢延误公事。C.张居正有时喜怒无常,稍有不合意者,就大加责骂。绘事中徐懋学、御史傅应祯请求他宽大为怀,却受到处罚,因此大小官吏怨声载道。D.张居正还能知人善任,让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镇守蓟州镇,两广督高二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抚殷正茂、凌云翼前去破贼,张佳胤前往浙江安抚。一时,边境安宁,社会稳定。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译文:(2)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抚臣,痛欲折之。译文:(3)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译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葛溪驿[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8.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2),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3)回首向来萧瑟处,。(苏轼《定风波》)(4),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声声慢》)(8),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神线郑能四十出头,是个下线工,活儿不重,在钢板上画线,以供电气焊切割或机械加工。郑能可以不用圆规、卡尺就在钢板上画圆,有人开玩笑说是阿Q梦寐以求的那种圆,是绝活儿。大家都叫郑能“神线”。“神线”郑能的工资虽不高,但三六九能就着咸菜喝几杯小酒,就不羡慕厂长科长们大鱼大肉的日子。高二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像爱自己的家那样爱着自己的企业。但仿佛做了一场噩梦,厂子宣告破产了。下岗的郑能顿时茫然无措,天天靠喝酒来麻醉自己。郑能妻子所在的厂子也是勉强开工,工资也不高。没多久,郑能家的油盐酱醋就发生了危机……妻子劝郑能出去找工作。郑能出去跑了一圈,以他这样不上不下的年纪,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人家最高的年龄界限也必须是在三十五岁以下。郑能又开始喝酒,喝醉了就骂自己是废物。郑能的妻舅是一个工商所的小头儿,见郑能这个样子,就跟他说:“不如去我管的那个市场看自行车吧,也算是废物利用。”郑能叹了口气,就随了妻舅。妻舅把郑能领到市场旁边的一处空地上,扔给他两段旧绳子,就走了。郑能刚用那两段旧绳子绾成一根,在空地上围出一个圈来,就陆续有人推来自行车要他看管。妻舅告诉郑能,每辆车子收两角钱。这是一个蔬菜市场,从早晨到傍晚,买菜的人熙熙攘攘,大都是骑了自行车来的。先寄存自行车,买完菜,再骑自行车回家。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晚上回家,郑能从皮包里倒出一大堆毛票,让妻子女儿帮他数一数。妻子女儿数完后,惊喜地说:“有二百多块呢!”郑能高兴得头都大了:“那么多?!”这差不多是他先前上班时小半个月的工资呵。然而,这样的惊喜可不是每天都有的。郑能像呵护自己的女儿那样呵护着握在自己手心的那条绳子。有时候,郑能还会喝着小酒,嚼着花生米,对着屋角的那条绳子自言自语:“你嘛,才叫真正的神线。我——屁都不是,顶多是废物利用……”说这话时,郑能望着窗外,眼中露出悲哀的神色。11.从文中看,在郑能这个不幸的小人物的身上其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闪光点,请简要加以概括。(6分)答:12.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6分)答:13.文中画线的两处文字上很相似,分别出自郑能的妻舅和他本人之口,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不同内心情感。(6分)答:14.郑能终于赚到了钱,可是文章最后却写到了他眼中“悲哀的神色”,你认为他为什么而悲哀?试做分析。(7分)答:高二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四、(24分)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A.《北京青年报》载文指出:“高薪养廉”犹如“缘木求渔”,是不可行的;高薪的滋养是靠不住的,可以依靠的只能是法律。B.全国大学生辩论总决赛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场上的选手唇枪舌剑,居理力争,场下的观众热情高涨,掌声连连。C.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向社会作出承诺:对于群众的署名举报,各级检察院会在3个月内给予答复,告之查办结果。D.解散多年的英国“辣妹”组合五位成员将重新聚首,参加慈善演唱会。虽然她们已青春不在,但歌迷对她们的复出还相当期待。16.下列各句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