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讲一、单项选择题(2014·江西六校调研)读两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1.飞机从乙地沿着最近距离飞往甲地,其方向是()A.由西北向东南B.由西南向东北C.由东北向西南D.由东向西答案:C解析:利用甲地位于南半球、西经度,乙地位于北半球、东经度,两地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综合判断,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向,故飞机从乙地沿着最近距离飞往甲地,其方向是由东北向西南。2.图示区域()①甲城市临大西洋,乙城市临太平洋②东、西半球位置不同③甲、乙两城市沿海海域的洋流流向不可能大致相同④甲城市所在区域实际范围比乙城市大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先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进行区域定位,乙城市位于印度半岛西部,甲城市位于南美洲秘鲁西部,所临海洋、所在东西半球即可确定;甲城市沿海海域秘鲁寒流与乙城市附近北印度洋冬季洋流流向大致相同;甲城市所在区域纬度比乙城市低(跨经度范围相当),故甲城所在区域实际范围比乙城市大。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完成3~4题。3.由图可知()A.从①地至②地的最短路程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B.③⑤两地间的距离等于④⑥两地间的距离C.④地正午太阳高度始终比⑥地大D.⑤地位于西半球,⑥地位于东半球答案:B解析:①地和②地位于赤道,两地间最短路程为从①地向东至②地;③④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⑤⑥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③地至⑤地与④地至⑥地所跨经纬度相同,故距离相等;当太阳直射点接近⑥地时,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④地;⑤⑥两地都位于东半球。4.若两架飞机分别从①⑤两地出发,沿纬线飞行,在同一时间分别到达了②地和⑥地,则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A.两飞机以与地球自转相同的角速度飞行B.两飞机都向正东方向飞行C.两飞机以与所在纬线相同的线速度飞行D.两飞机以相同的速度飞行答案:D解析:①②两地与⑤⑥两地所跨经度相同,两飞机以与所在纬线相同的线速度或以与地球自转相同的角速度飞行,会在同一时间分别到达②地和⑥地,但①②两地间的距离大于⑤⑥两地间的距离,两飞机同时到达,说明从①地出发的飞机飞行速度大于从⑤地出发的飞机飞行速度。两飞机都向正东方向飞行是可能的。(2014·湖南师大附中期中)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5~6题。5.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内的是()A.③镇、乙村B.Ⅰ山山顶、②镇C.④镇、Ⅱ山山顶D.甲村、Ⅱ山山顶答案:D解析:①处和甲村、Ⅱ山山顶之间没有地形阻挡视线。6.为了将⑤地的铁矿石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最合理的是()A.M线B.N线C.P线D.Q线答案:B解析:N线距离较近,地势较平缓,为最佳公路路线。(2014·江苏南京二模)下图是福建省2013年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第7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邵武市位于山脊,南平市位于高原B.永定与福州气温均高于10℃C.福建省的河流大多是自西北流向东南D.武夷山市与泉州市两地的经济结构基本相同答案:C解析:从等温线的数值可以看出福建省西北部气温低,东南部气温高,说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因而河流多向东南流。邵武市处等温线向低值凸起,说明该地气温高,应位于山谷;永定的气温低于10℃。武夷山市位于山区,应以旅游业为主,与泉州经济结构不相同。(2014·江西南昌一模)读我国某年12月上旬气温距平图(气温距平值=当年气温-常年平均气温),完成8~9题。8.关于该年12月上旬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最低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B.南北最大温差为4~6℃C.南方地区气温均高于常年同期D.东北地区较常年同期偏低2~4℃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低2~4℃;图中只反映出该年12月上旬气温与常年平均气温的关系,所以不能判断出气温最低处是否位于内蒙古东部,也不能判断出南北最大温差;由图可知,南方部分地区气温高于常年同期。9.由图可知()A.全国1月0℃等温线在长江沿线以南B.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多是自东北向西南C.江汉地区、长江北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初霜冻D.新疆北部暴雪要少于常年同期答案:C解析:全国1月0℃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多是由西北向东南;由于此时是12月上旬,我国江汉地区、长江北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初霜冻;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新疆北部暴雪要少于常年同期。(2014·东北三校二模)下图为某地一处完全淹没在海面下的珊瑚礁体的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有关该珊瑚礁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部较高,四周较低B.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C.礁体南部的坡度较陡D.为淹没在海面下的洼地答案:A解析:图中为等深线,数值越大,海拔越低,故选项A正确。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程度,可判断礁体各处的坡度和地势。珊瑚礁应为外力(生物)沉积作用形成的。11.图中E、F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A.5米B.15米C.20米D.30米答案:B解析:E处位于礁丘凸起处,其海拔为-36~-28米,F点海拔为-20米,两点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8~16米。(2013·四川)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13题。12.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根据林木密集区的等高线形态,其地形为山脊或山谷。林木密集区位于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山谷较山脊的土壤和水分条件较好。13.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156米B.178米C.220米D.255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有关计算。结合上题分析,区域内地形东低西高。东部最低处与西部最高处之间有7条等高线,相差6个等高距,等高距为30米,因此最大高差不超过(30+6×30+30)米=240米。(2014·绍兴)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回答14~15题。14.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能、太阳能资源丰富B.河流春汛、夏汛明显C.湖泊均为咸水湖,且面积不断增大D.气温日较差较大,年较差较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定位,区域特征的判断。由经纬度和海拔判断该地应为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图示地区等高线稀疏,因此水能资源不丰富;海拔高,气温低,夏汛明显;该地也有淡水湖,湖泊并非均为咸水湖;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但夏季气温低,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故气温年较差小,D项正确。15.对区域内众多湖泊成因的解释,可信的是()①冰川侵蚀形成冰蚀洼地,冰雪融化,形成湖泊②地壳活动强烈,造成地表断层形成沟谷及洼地,形成湖泊③火山喷出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④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⑤洼地积水融化其下冻土层中的冰,使得洼地越来越深,积水越来越多,形成湖泊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④⑤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该地为青藏高原湖泊群,主要是冰川侵蚀和冰川融化积水而形成的湖泊,还有地壳活动形成的构造湖,因此A项正确。二、综合题16.(2014·唐山)南苏丹共和国是从苏丹分离成立的世界上最新的国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苏丹首都位于北京(40°N,116°E)的________方向。(2)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②地飞往①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3)甲、乙两幅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图________;若图甲中②地和③地的图上距离为2.22厘米,则图甲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数字式)。(4)结合图中信息,描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点。答案:(1)西南(2)先东北,后东南(3)乙(4)位于非洲东部(或东北部)的内陆,地处热带(低纬)。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和地图三要素的分析。第(1)题,在乙图中读出南苏丹首都朱巴的经纬网坐标,与北京比较即可。南苏丹首都朱巴大致位于(6°N,32°E)。第(2)题,根据球面上最短距离的求算知识分析。①、②地位于北半球同一纬线圈但不同经线圈上,因此从②地飞往①地的最短航线是先飞向东北,后飞向东南。第(3)题,根据比例尺大小与标示内容的详略关系回答。所示内容详细的地图,比例尺较大,因此是乙图。先求算出两地的实地距离,再计算比例尺。②地(位于60°N)和③地(位于赤道)位于同一经线上,两地的实地距离为60°×111km/1°=6660km,则比例尺为=。第(4)题,描述地理位置,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回答。17.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相对高度;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2)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4)图示地区开发了以“青山、幽谷、溪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若利用暑假时间赴该地区旅游,应注意防范哪些自然灾害?答案:(1)1000~1200米左右。250米至350米之间。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2)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3)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4)暴雨山洪(洪涝、洪水)、滑坡及泥石流。解析:第(1)题,结合铁路桥与公路桥之间的图上距离与比例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大青山顶和李村各自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后,然后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由于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所以站在大青山顶看不到李村。第(2)题,小桥至古庙一段路径较为平缓,所以游客行走感觉轻松。第(3)题,结合图示知该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大;起伏大的区域则不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小。第(4)题,暑天华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大,在青山和幽谷间可能形成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应加以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