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虽然标点符号并不是作文的灵魂,但是却可以显示出一个写手的文学基础,同时会影响到作文的形象。因此要求学生尽力尽量使用规范标点符号。本文将简单介绍十一种标点符号一般用法。(引号,冒号,括号,省略号,破折号,逗号,顿号,分号,句号,感叹号,问号)。一、句号A、用于单句之后所谓单句,就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表示一个完整的句子。如:1、天晴了。2、发展高新技术,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B、用于复句之后所谓复句,就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如:这是一个怎样的时刻,任何词汇都不足以表达它的庄严与神圣;这是一个怎样的场景,任何童年或成年的记忆都无法与其比拟。C、用在省略号后面有时在引文中只引用前面的,而取消后面的,这时省略号后面要加句号。凡是句意有尽头的省略号,后面也要用句号,因为这个句子是整句省略一部分。如: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说:“气候变化了,衣服必须随着变化。每年的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各要变换一次衣服。但是人们往往在那‘之交’不会变换衣服,要闹出些毛病来……。”D、疑问形式的句号有些疑问句,如果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很弱,可用句号代之。如:1、人又不是石头,哪有不思想的道理。2、他想:“我家有的是钱,想做官还不容易吗。”该用句号而用成逗号,就会使得前后意思互相纠缠,接连不断,影响句意表达。有些写手,几百字一段话却只有一个句号,如果是演讲稿,演讲者会接不上气晕倒。二、问号A、用于询问句末询问句是问话人提出问题,让答话人回答的问句。从结构可分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三小类。如:1、“你叫什么名字?”(特指问句)2、“清楚了吗?”(是非问句)3、“你到底去不去?”(反复问句)B、用于反问句末反问句是无疑而问,它不要求回答,因为答案就在问句中。如:1、生命里有了这样的华彩,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2、难道这蝶雪,就永远消失了吗?C、用于设问句末设问句是说话人为了突出意思的中心,引起读者的注意,而有意采取的自问自答方式。如: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D、用于选择问句末选择问句是问话人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让答话人选择其中之一的问句。如:在这种情况下,权威将会消灭呢,还是只会改变自己的形式?三、叹号A、用于感叹句末感叹句是使用感叹语气抒发比较强烈感情的句子,句中常用“真”、“好”、“简直”等有强调意味的词,句末一般用语气词“啊”、“呀”。如:1、这简直是欺人太甚!2、雪,是冬的精灵呀!3、“真帅啊!”B、用于祈使句末表示命令、决心、愿望之类的祈使句,语气强烈、坚决、感情激奋的句末要用叹号。如:1、肖良大喝:“说话!快说话!”2、让我们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C、用于感叹、应答词之后表示感叹、应答的词,若带有强烈的感情时,后面要用叹号。如:1、“嗨!”彼此高兴地喊了一声。2、何君问:“如何?”我答:“平常!”D、用于象声词之后以象声词构成的独词,表示声音强烈时用感叹号。如:1、“砰!砰!砰!”从远处响起枪声。2、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E、感叹号的并用特别大的声音和强烈感情的,为了引起人们注意,突出问题的严重性,后面可并用两个,甚至是三个,但这种并用形式不可滥用。如:1、生活条件很差!疾病严重!!生命垂危!!!2、“父亲!父亲!!”F、与问号连用在一些表示复杂语气和心态的句子末,可以采用“?”“!”连用的形式,但这种连用形式也不可滥用。如:难道你不需要一点真正的感情,真正的爱?!标点也是符号,是表情达意的手段。四、逗号逗号在文中使用频率较高,单句、复句都需要它的存在,它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般来说,逗号每个写手都是会用的,错误的是出现多用现象,该用其他符号时都用了逗号。所以,这里不讲一般用法,只讲错误用法。五、顿号A、用于并列的词、并列的短语之间并列词语在句中的位置非常灵活,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无论它们充当何种句子成分,并列词语之间都可用顿号表示短暂的停顿。如:1、周恩来的品德、人格、风范、情怀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2、周恩来同志杰出的外交思想、丰富的外交经验、精湛的外交艺术、坦诚的外交风格,使每一个中国人引为自豪。B、并列结构作谓语时,并列成分之间一般用顿号如:现实要求我们更好地、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领会、把握邓小平同志的富民思想,以解疑释惑,更加坚定前进方向。C、用于序次语顿号用于序次语的后面,只表示序次和停顿,并不表示列。只是为了使序次语不和正文相混,看起来文字清楚醒目。如:1、名著是读者最多的。2、名著是通俗的,不是学儒式的。3、名著是不会因为时代替换而被遗忘的。D、顿号活用在言语交际中,为了强调说话人的语气和神态,在不该用顿号的地方使用顿号,形成“一字一顿”,能够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如:海滨上空响起一个女孩子响亮而清晰的声音:“我们从此——一、刀、两、断!”顿号和逗号都是句中点号,又都是表示句中的停顿,使用起来容易产生混淆。区别在于:顿号只能用于并列词语之间;逗号则不仅能够用于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也能用于非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表示其语气或结构上的停顿。六、分号分号是介于逗号、句号之间的一种符号。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分清并列分句之间的层次。一般用法:A、用于语义上有关联的各分句之间如:散文之形,应活泼多姿;散文之情,应活泛流转;散文之神,应活灵活现。B、用于时间上有联系的各分句之间如: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跃迁过程。这个过程从宏观来看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全面准备阶段,主要是通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社会改革,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全面起飞创造条件;第二个阶段是全面起飞阶段,通过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从传统的经济“平原”向发达的经济“高原”升迁;第三阶段是全面发展与持续增长阶段,主要是将持续快速增长的经济成果转化为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整个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型。C、用于内容上有对比的各分句之间如:干得好的工厂,干部、工人就可多得一点报酬;干得不好的工厂,干部、工人就要少得一点报酬。D、用于并列关系多重复句内的两在分句之间如:如果诗歌是窗,散文则是门;如果小说是河,散文则是塘;如果戏剧是厅,散文则是廊。E、用于分项说明的语句之间如: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七、冒号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停顿。一般用法:2014年7月10日星期四A、用于引起下文的词语后冒号引起下文,一般是在分叙几种事物或列举几种情况之前,先有一个总括语进行总括说明,在总括语之后,用冒号表示。如:有学者将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文献考古阶段;第二阶段,是实物考古阶段;第三阶段,是对建筑之诠释阶段。B、用于总括前文的词语前冒号总括上文,一般是先分叙几种事物或列举几种情况,最后在总结说明之前,用冒号表示,起总括的作用。如: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微风和煦:真是难得的好天气。C、用于解释性分句前如:第一次跨进项南家的客厅,冷不丁吃一惊,吃惊这客厅的陈设:一桌、一椅、一花一草、一字一画,都好生眼熟,仿佛在哪儿见过?!D、用于引语“某某说”之后如: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E、用于判断词“是”的后面冒号用于判断词“是”的后面,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引起人们对“是”后面的词语的注意;二是便于在“是”的后面做分条式列举。如:我要讲的是:有些节奏和音调优美的语言,听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和谐,的确赛似唱歌一样,美妙动人。F、用于“注意”、“指出”、“证明”、“例如”、“如下”后如:1、例如:2、现实与经验表明: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难以同时兼得。G、用于写信、讲话稿的呼语后如:1、广平兄:2、各位领导、同志们:八、引号A、用于标明文章中引用的部分引用他人的话、书中的话、自己的话,或者是人物的对话,来说明一件事情,证明一个道理。如:1、邓小平同志有一次在讲实事求是及实践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我个子很矮,所以总是从下面看问题。”2、“你姓什么?”“我姓冬。”B、用于标示文章中需要突出的、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章中有一些词不能按字面义、常用义去理解,用引号标示,既突出作用,又引起读者注意。如:个别干部为求功名,往往是拜不动这尊“神”,又去敬那个“菩萨”。C、用于标示文章中的反语、讽刺语行文中为了达到特殊性修辞效果,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时,都应用引号标示。如:在外国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D、用于标示文中的象声词如:我突然听到了楼上的房门已“吱”地推开了一条缝。E、用于标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俗语、歇后语、方言土语、格言等如:1、人们常常称技艺高超的工人为“能工巧匠”。2、还是俗语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他实践着古人的遗训。F、用于标示文章中的简称词语如: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本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G、用于标示文章中出现的新名词如:当前必须禁止设计制造“电子情人”,因为它和“克隆人”一样,对人类有负面影响。九、括号一般用法:A、用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行文中对句中的某些词语需要加以解释说明时,要用括号标明。如: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B、用于注释整个句子行文中对于用来注释整个句子的语句,要用括号标明,称之为句外括号。如:生活中不存在透视图中所表现的那种单幅静止画面。(至于人用双眼观察,而透视原理基于单眼条件下的光学原理,则有更为深层的矛盾,这里姑且不谈。)C、用于标明插叙动作的词语或剧本中关于人物情态和环境的描写说明在行文时为了表示描写对象的情绪和听众的反应,须用括号将其引括出来,使之文字醒目、层次清楚,并与正文相区别。如:1、北京某大学邀请话剧《光绪政变》中的慈禧太后扮演者作演讲,主持人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好不容易把“老佛爷”——慈禧太后——请来了!(掌声、笑声,听众情绪顿时热烈起来。)十、破折号破折号主要作用是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虽然它的使用频率不高,但用途广泛,用法复杂,要掌握好它,并不很容易。一般用法A、用于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如:我要到高原的湖边去,寻找我童年的崇拜物——蓝天上的鹰们。B、用于标明语意的转换在说话时,由一个话题突然转到另一个话题,或在思考时,由一个问题突转到另个问题,就应该用破析号标明语意的转换。如:1、“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进门的小王说。2、我乘夜行的火车穿过湟水谷地走向草原,谷地里那忽近忽远的灯火把一个个村庄移到了身后——母亲肯定在一盏油灯下念及我。C、用于标明语意的递进如:他们除了在绝望中寄人篱下——流落他乡——悲愤自戕之外,也就没有别的结局可循。D、用于标明语意的转折这与语意的转换是有区别的,语意的转换是转到另一个不同的意思,而语意的转折,是转换到相对或相反的意思上去。如:到河滩挖“浪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E、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其特点是破折号前面表示结果,破折号后面的表示原因。如:神州万里幅员,我最钟情于大西北。并非故乡,远胜故乡——故乡之谓仍是一个狭小的概念。F、用于标明行文中的插说行文中的插说是独立于正文之外的语词。为了区别于正文,插说之前可用破折号标明。如:这末一句又击中了我——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动了回家的念头。G、用于总说与分说之间其特点是破折号前面的句子是总说的形式,破折号后面是分说的部分。如:这个农民问过几家旅馆,住宿都要几十元钱——有的要五十元,有的要三十元,最便宜也要二十元。H、用于引下文为了表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紧密关系,特意将破折号置于语句或段落的末尾,起到导引下文的作用。如:飞机场的贵宾室里,张学良夫妇被蜂拥而至的记者们团团围住——记者:您是在何时和李登辉总统谈到希望出国的?I、用于总结上文其特点是破折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