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1章城市人口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程俐骢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城市管理概论第11章城市人口管理主要内容第一节城市人口概论第二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三节流动人口管理第一节城市人口概论一.城市人口及其管理的任务1.城市人口的含义城市人口泛指居住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工作的非农业人口。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城市人口,即通常讲的城市居民,以及来自其他城市和农村的暂住城市的流动人口。一.城市人口及其管理的任务1.城市人口的含义狭义的城市人口有两种统计方式,一种是按照户籍人口,所谓户籍人口,是指根据户籍登记情况统计的人口,以派出所办理的户籍登记和监狱管理局、劳教工作管理局掌握的服刑人员的情况为基础进行汇总而成。另一种是按照常住人口,所谓常住人口,是指某地区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其中包括户籍人口和在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广义的城市人口,是指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暂住人口,是指不具有本市常住户口,来自本市行政区划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本市暂住三日以上,并向公安机关申报暂住登记以及领取暂住证件的人员。一.城市人口及其管理的任务2.城市人口构成各种人口的比例就叫做“人口构成”。(1)人口性别结构性别结构是按男女别人口分类标准划分的。在封闭人口状态下,决定性别人口构成的最根本因素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和死亡人口性别比。各地区人口性别比全国各地区性别比020406080100120全国河北辽宁上海安徽山东湖南海南贵州陕西宁夏地区性别比性别比2.城市人口构成(2)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把人口的年龄结构划分为三个阶段,或三个大的年龄组;第一阶段,0~14岁是幼年期,属于保育、抚养和教育阶段;第二阶段,15~64岁是青壮年期,属于参加社会生产活动阶段;第三阶段,65岁以上是高龄期,即退出生产活动,重新被抚养、照顾阶段。15~64岁人口是劳动年龄人口,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是非劳动年龄人口。一.城市人口及其管理的任务一.城市人口及其管理的任务2.城市人口构成抚养比也称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抚养指数=(儿童人口+老年人口)÷生产年龄人口儿童人口指数=儿童人口÷生产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指数=老年人口÷生产年龄人口年龄别人口构成状况,决定着劳动力供给,同时其抚养负担的轻重又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城市劳动人口不应低于50%,即被抚养人口不宜超过50%。中国和两种类型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的对比中国和两种类型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的对比0204060801001950年2000年1950年2000年1950年2000年1950年2000年0—14岁比重65岁比重老少比总抚养比结构类型百分比发达国家中国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的对比人口年龄结构的对比0204060801000-14岁比重65岁比重老少比总抚养比发达国家中国一.城市人口及其管理的任务(3)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性别结构合在一起,运用男女分年龄结构的人口信息,按年龄由下而上,形成人口金字塔,形象直观地反映人口变动趋势。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China'sPopulationbyAge&Sex,1950-2050男Male(populationin1000人)Female女数据来源:60+以上老人20-59岁工作者0-19岁青少孩童China'sTotalPopulationbySexandAge,Census1990年日本人口金字塔Babyboom1966年是日本的火马年,是非常不吉利的年份,人们避开在这一年生育,该年生育率降低到1.6(1964、1965年生育率均为2.1)。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火马年迷信可能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火马年每六十年出现一次。或许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人们通常认为火马年代表着厄运降临。依据传说,在这一年出生的女人生性暴躁,所以绝不是好妻子的人选。上一个火马年是1966年,日本研究人员加藤惠格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看一下迷信思想是否对全体日本人都有影响。结果发现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非常令人震惊。1966年日本的出生率竟然下降了25%(相当于那一年婴儿的出生数量减少了近50万),而人工流产增加了两万多起。后续的研究发现,这种效应并非仅限于日本本土,而且还蔓延到了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在那里生活的日本人也有出生率下降的现象。火马年依据传说,在火马年出生的女性会特别不幸,而且命运会非常悲惨。在1966年的时候,要想在出生前知道婴儿的性别还不太容易,因此,为了确保女性后代的数量有所减少,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杀死女婴。难道父母真的会因为古老的迷信传说而置自己的女儿于死地吗?加藤惠格观察了1961~1967年间因意外事故、中毒和外部暴力导致的新生儿死亡率。结果令人不寒而栗。1966年,新生女婴的死亡率要远远高于前后几年,但新生男婴的死亡率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加藤惠格由此得出结论:在火马年出生的日本女婴的确“因为民间的迷信传说而牺牲了”。1995年尼日利亚、美国、西班牙人口的年龄结构模式金字塔型壶型吊钟型一.城市人口及其管理的任务(4)人口家庭结构城市家庭结构是指城市家庭成员的结合方式和内部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形成的家庭构造和模式,主要指家庭的代数结构和人口结构。城市家庭分为单身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指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是指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二、城市人口管理1.城市人口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总量增长的趋势。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文化结构向高文化发展的趋势。城市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的趋势。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长的趋势。二、城市人口管理2.城市人口管理及其重要性城市发展不仅取决于城市人口数量,而主要取决于城市人口质量。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主要任务:一是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我国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二是控制人口机械变动,调节城市人口的合理变动。二、城市人口管理2.城市人口管理及其重要性城市人口管理,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常住居民户籍和人口变动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对城市暂住的流动人口管理两个方面。其核心内容是城市人口的数量调控、质量提高和就业引导。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按照管理对象分,包括常住人口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按照管理事务划分,主要包括户口管理、人口普查和预测、居民身份证管理、城市计划生育的管理及人口的控制等。二、城市人口管理2.城市人口管理及其重要性加强城市人口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城市人口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第二,城市人口管理是城市政府重要职能之一。第三,城市人口管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三、户籍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粮油迁移关系被取消户口带来的不公平和歧视,也就更加集中地体现的就业和教育等问题上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人口流动并转为常住人口是一种必然趋势户籍管理制度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它一方面可以通过公民身份登记,从而证明身份并确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支付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身份证不可能完全替代户口簿三、户籍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人口管理办法之一,日本、泰国、瑞典等国都实行这种管理制度,只是称谓上有所区别。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并不是取消户籍制度,而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完善和改进。第二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一、人口数量管理1.城市人口的户政管理城市人口户政管理机构是城市公安局或公安分局的派出所。城市户政管理机构对城市常住人口的户政管理主要有以下基本内容:(1)户口登记(2)人口卡片(3)居民身份证管理(4)人口统计一、人口数量管理2.人口普查和预测人口普查(census),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或登记。人口预测包括人口数量预测与人口质量预测两个方面。一、人口数量管理3.控制人口性别结构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应在103至107之间二、人口质量管理1.计划生育和医疗保险,提高人口身体素质(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2)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公费医疗制度向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为特点的新医疗保险制度。第二阶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二、人口质量管理2.遵循人口规律,促进教育发展,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图1:1978-2008年全国人口出生率(‰)051015202519781981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份比例从人口规律可以预见,高等学校面临着入学高峰。面对人口规律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二、人口质量管理3.扶贫帮困,救助弱势群体,解决再就业4.关注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第三节流动人口管理一、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指不改变户口登记地的“人户分离”人口。包括:定期性往返流动人口,他们季节性流向城镇地区寻找工作;非定期性往返流动人口,主要包括进城工作的建筑工、保姆、商业经营者以及无业游民、乞丐等。这两类是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对象。让任何公民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自由迁移,这是城市人口管理和我国人口管理中急需探讨的问题。二、我国流动人口新特点1、由人口的单一流向变为人口的多元流向2、由季节性的人口流动变为常住“移民”3、由零星分散到群体化聚居4、数量仍在继续增多,经济型人口仍居首位5、由被动型、生存型流动向主动型、发展型流动转变三、人口流动的原因引起流动人口特点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基数的巨大与可利用资源的有限性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具体说来,引起流动人口目前特点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1.地域和经济结构多样化造成了人口流向的多元化。2.信息的有限性和地缘关系造成了流动人口的地域性集中。3.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及沿海地区大量就业机会并存,构成了大量经济型流动人口存在。4.城乡差距和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差距客观存在并逐渐拉大,加速了人口的大量流动。5.—系列体制藩篱的打破,为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四、流动人口的正面效应1.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正面效应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乡物质交流,繁荣了市场经济,促进了城市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流动人口是庞大的消费市场,对拉动生活、增加储蓄有着积极作用,流动人口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技术交流。2.流动人口对流出地的积极作用缓和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村收入,为农村发展注入资金。促进了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发展。产生广泛的回归效应,促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村发展市场经济,活化生产要素,沟通城乡关系。五、流动人口负面效应1.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的负面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地方行政管理、治安户籍管理、市容环境管理、市场摊商管理、劳动市场管理、计划生育管理。2.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发展影响的负面效应第一,农村人力及其结构上不利于农业生产。第二,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农村支付较高的社会成本。六、流动人口管理1.实行开放式的人口管理体制改变“阻、围、赶”的办法,通过建立健全城市整体管理体制,从根本上防止人口的盲目流动。2.解决流动人口子女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