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度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附件12015年度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一、江苏现代农业重大科技问题1101以赤霉病防控为核心技术的小麦区域化高产安全技术方案申报内容与要求:针对小麦生产中赤霉病流行的严重危害,以县域为尺度,开展小麦抗赤霉病新种质发掘、新品种分子设计、抗性品种适应性筛选、抗病品种推广、病害发生类型精准预警、高效低毒新农药创制、有效应急防控技术措施应用、赤霉毒素降解等方面集成研究和综合应用示范。以小麦主产区赤霉病发生重点生产大县为项目实施区域,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县级推广部门参加,承担防控技术方案实施。研究目标:确保项目实施县小麦赤霉病预防及时、控制有效,形成以赤霉病防控为核心技术的小麦高产安全技术方案,明确县域技术方案一体化实施条件,为全省不同区域小麦赤霉病治理、高产稳、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模式。预期成效:全县赤霉病中抗品种覆盖率90%以上,赤霉病防效比面上提高15-20%,赤霉毒素检出率符合国家标准,小麦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控制线。形成县域小麦赤霉病高产安全技术一揽子解决方案,具备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列入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条件。1102稻麦两熟制周年高产平衡技术方案申报内容与要求:针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新技术不能落地,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直播等粗放耕作影响产量,优质水稻品种生长期延长影响下季小麦生长和产量问题,以适应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迅速发展需要,以县域为尺度,重点开展稻麦两熟配套组合的稻麦新品种组合配套与示范应用,高效率、低成本、省农时的机械化耕作技术,水肥调控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田间轻简管理、粮食烘干与仓储、收后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实施技术集成示范。以稻麦主产区生产大县(稻麦面积分别达60和80万亩以上)为实施区域,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县级推广部门和全程化服务企业参加。研究目标:确保项目实施县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化肥利用率提高5%,水资源利用率提高10%,农药使用量减少15-20%;研究提出可供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的稻麦周年均衡高产技术体系,为稻麦两熟制地区粮食持续稳定高产提供技术模式。预期成效:核心示范面积超过10万亩,辐射全县,稻麦增产水平比面上提高5%,每亩省工节本增效10-15%,形成稻麦两熟制持续高产稳产、可落地的应用技术体系,具备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列入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条件。1103水稻、小麦、玉米重大新品种创制申报内容:重点承接种业基础研究成果,加快新品种系熟化完善,缩短新品种从区域性试验到品种审定的创新周期,加速培育科技含量高、生产应用广、市场潜力大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大力提高我省种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在1-3年内有8-10个新品通过国家、省审定。项目目标: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有关文件精神,围绕提高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退出商业化育种,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新型现代种业体系,努力培育一批较大影响力的新品种,做强做大种业企业,发展壮大种业产业,实现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的跨越。申报方式:采取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方式,以省种业基金投资搭建的企业化研究院为平台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种业企业可单独作为研究主体直接申报,已享受种业扶持补助资金,不再重复申报。不支持纯基础性研究。招标指南另行发布。1104以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利用为核心的种养结合技术方案申报内容与要求:针对农作物秸秆大量消化和综合利用问题,开展生猪生态养殖-秸秆垫料发酵-物料基质化利用链式创新,以及以秸秆为主要原料成分的饲料制作和产业化以及草食牲畜粪便基质化利用技术研究。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参加,生猪和羊养殖规模分别达到2万头和2-3万头。研究目标:探明种养规模适配比例,制定生产操作规程,完成相关产品定型和质量标准,为发展生态养殖业、秸秆肥料和饲料加工业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发展秸秆养畜和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为发展节粮型畜牧结构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模式或商业模式。预期成效:生态养猪存栏量2万头以上,秸秆年消耗量2万吨,基质生产量1万立方以上;秸秆养羊2万头以上,羊饲料消耗秸秆1万吨以上,其中,羊主粮饲料中秸秆占有量60%以上。1105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方案申报内容与要求:针对集约化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的产地环境污染、土壤质量退化、农产品质量下降、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以小流域为尺度,重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排放负荷估算、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沟渠塘生态拦截、农田排水处理与净化、环境养分生物富集与农田回用等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流域内有关环境部门参加,可联合环保企业共同实施。研究目标:全面摸清集约化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量,突破面源污染防控的关键技术,建立20平方公里小流域内面源污染治理的示范样板,形成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案与可复制和推广的技术模式。预期成效:提出小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清单,制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示范区内农田化肥、农药减量20%以上,农田排水的氮磷消减达到50%以上,TN浓度≤2mg/L(50%时间内),示范区主要河道水质明显改善。1106沿海滩涂快速改良和高效利用技术方案申报内容与要求:针对沿海滩涂农业资源有效利用问题,重点开展沿海滩涂盐碱生态修复、培肥熟化、耐盐作物品种选育、高效栽培等技术研究。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或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参加。研究目标:建立滩涂快速改良方案与技术体系,形成高效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模式或商业模式。预期成效:核心示范规模500亩以上,提交江苏滩涂整体高效盐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则1套,开发滩涂特色产品10个以上,培育盐土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个以上。建立滩涂盐土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模式2套,具备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列入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的条件。二、农产品产业发展和关键技术创新1201畜禽产品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申报内容与条件:针对畜禽产品产业链关键技术问题,以江苏地方特色品种为核心,统筹衔接种群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储运、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产业经济文化、发展预警与市场风险控制等各环节创新,构建畜禽产品产业科技支撑链。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或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参加。可联合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共同实施。研究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1202叶菜等蔬菜产品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申报内容与要求:针对叶菜等蔬菜产品产业链关键技术问题,以品种和安全生产技术为核心,统筹衔接轻简化生产、加工保鲜、储运营销、品牌创建、发展预警与市场风险控制等环节创新,构建从生产到鲜食产品供应和居民消费的产业链技术体系。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或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参加。可联合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共同实施。研究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其中,叶菜项目,亩产较露地提高30%以上,增值60%以上,单个示范点产量在100万斤以上。1203优质果品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申报内容与要求:针对优质果品产业链关键技术问题,以果园为载体,统筹衔接品种更新、省力化栽培、肥水药精准管理、加工保鲜、储运营销、品牌创建、产业经济文化、发展预警与市场风险控制等环节创新,构建优质果品产业科技支撑链。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或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参加。可联合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共同实施。研究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1204特色水产品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申报内容与要求:针对特色水产品产业链关键技术问题,以品种为核心,统筹衔接种群繁育、健康养殖、加工保鲜、储运营销、品牌创建、产业经济文化、发展预警与市场风险控制等环节创新,构建特色水产品产业科技支撑链。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或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参加。可联合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共同实施。研究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1205区域特色产品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申报内容与要求:立足地方特色产业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主线,以特定农产品为单元,统筹衔接品种、种养、收获、加工储运、贮藏营销、品牌创建、产业经济文化、发展预警与市场风险控制等环节创新,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须有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或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参加。可联合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共同实施。研究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重大产品或装备创制1301高效农业标准化、系列化设施装备与生态友好型生产技术申报要求与要求:围绕高效设施农业发展,针对高效设施农业等生产机械化装备严重缺乏、设施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下、用工成本高以及农业园区面临的标准化、科技化、良种化和生态化问题,重点在大棚设施标准化、优良品种专用化、农机装备系列化、病虫防控生态化、水肥使用集约化等方面取得突破。鼓励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研究目标:形成可组装配套、可集成应用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产品、设施装备。1302支撑农产品新型销售业态关键技术申报要求:围绕农产品电商销售等新型业态技术需求,重点在物流配送、仓储保鲜、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鼓励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研究目标:形成可组装配套、可集成应用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产品、设施装备。1303动植物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与重大产品创制申报内容与要求:围绕种养业可持续发展,针对稻飞虱、水稻病毒病、水稻穗期重大病害(稻瘟病、稻曲病)、禽流感、口蹄疫、猪流行性腹泻、羊小反刍兽等重大有害生物对产业发展冲击和打击问题,重点在监测、快速诊断、应急防控等方面取得突破。鼓励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研究目标:形成可组装配套、可集成应用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产品。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