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结了12例老年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体会,在188例留置PICC的老年肿瘤患者中,12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其中6例导管尖端及血细菌培养均为阳性,4例仅血培养为阳性,2例导管尖端和血培养均为阴性,1例因感染性休克家属放弃治疗,11例全部治愈,高度关注老年肿瘤患者出现的每一个感染征兆,及早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关键词】老年;肿瘤患者;PICC;感染作者单位:130012吉林省肿瘤医院内四科PICC作为老年肿瘤患者化疗的安全静脉输液通道,有效减少了化疗的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治疗和护理创造了方便,尤其适合老年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它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所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所致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保证了整个化疗计划的实施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1]。可以长期留置,但留置期间患者可能会发生相关的血流感染,我院化疗内科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行PICC病例188例留置PICC期间12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发生导管相关感染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4~81岁,平均72岁,6例导管尖端及血细菌培养均为阳性,4例仅血培养为阳性,2例导管尖端和血培养均为阴性。病原菌分别为:革兰氏阳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遵医嘱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和支持治疗,本组中5例为化疗后6d,白细胞数降至1.0×109/L以下体温39℃~40℃,经对症处理白细胞升至3.0×109/L以上后,体温降至38℃以下,6例疑似导管相关感染拔除PICC导管后,病情逐渐好转。除1例患者极度衰弱,脏器衰竭,感染性休克,家属放弃治疗,其余11例患者于积极治疗24~72h后病情逐渐好转。2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大多数与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置管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几率远高于未置管患者,并且与穿刺口皮肤破坏有关;接头滤器处的操作(输液、更换辅料、冲管)其他感染灶的血行播散,输入受污染的液体等,均可引起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本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中3例为化疗后7d血白细胞降至0.5×109/L以下,体温超过39℃以上,经过对症处理,白细胞升至3.0×109/L以上,血培养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3护理3.1感染症状的观察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早期,临床表现为经PICC导管输液过程中或停止输液数分钟突然出现寒颤,高热。本组12例均又上诉表现,对发生导管感染和疑似导管感染患者,立即拔除导管进行细菌培养,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采集方法:揭掉透明辅料,拔管前充分消毒穿刺点,将导管慢慢拔出,用无菌剪刀剪下3段、每段1~1.5cm,放入无菌瓶中,立即送检,采用半定量(平皿滚动法)进行培养,本组10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与血培养结果是一致的。本组2例重症感染患者血细菌培养为阳性,而导管尖端培养结果为阴性,拔管后经进一步抗生素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这说明尽管导管培养为阴性,但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结合血培养等检验结果集导管培养结果综合分析,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应在考虑范围内。3.2感染时皮肤的观察成人正常情况下皮肤光滑,有弹性,本组12例患者发生感染时均有寒颤继而高热,皮肤及口唇苍白或淡红色,6例置管后2~3d内出现穿刺上臂肿胀。出现条索状红肿,长约3cm,对着6例患者采用喜疗妥外用局部湿热敷,3~4d症状减轻。3.3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护理对策3.3.1穿刺点的选择穿刺点影响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其中感染率与血栓性静脉炎,穿刺点部位。细菌密度等因素有关,穿刺部位皮肤细菌密集度是CRBSI重要危险因素,临床PICC置管首选贵要静脉,因此管径直,粗,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体位置垂直时,为最直接的途径,90%的PICC放置于此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管径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应在穿刺前确认定位。3.3.2手的卫生皮肤消毒和无菌操作在执行PICC穿刺和护理前,应仔细洗手,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必须使用高效皮肤消毒剂,美国CDC推荐碘酊,碘伏,70%酒精消毒范围是距离穿刺点上下各10cm整个手臂,消毒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保持穿刺点干燥,注意保持严格消毒,待干后连接输液器,液体输完封管后,用无菌纱布包扎[2]导管内腔浸有抗生素可减少局部细菌CRBSI发生的危险,临床研究发现抗生素锁技术,即用高浓度抗生素封管来杀灭致病菌[3]。4讨论导管相关感染是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4],老年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其中化疗后血中白细胞低于05×109/L的患者越容易感染。各种介入性操作是导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所以在PICC操作和导管的维护过程中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降低血管内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胡雁,陆筅琦.实用肿瘤护理,2007,10(1):6[2]薛巧香,郝立新.2例PICC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理研究,2003,17(1):41.[3]焦静,刘华平.PICC相关血行感染的预防及管理.中国护理管理,2008,15(8):67~69.[4]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8(6):41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