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马概原理(B卷)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级原理课(B卷)试题1.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阶级性D、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3、哲学上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出()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与二元论4、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创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指()A、人类能够实在感知的自然事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看得见、摸得找的实物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说明了()A、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B、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C、一切事物都是有规律的D、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7、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体现了()A、相对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8、“居安思危”这个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C、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D、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9、人们常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其哲理是讲()A、空间的三维性B、时间的一维性C、时间空间的客观性D、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10、真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这是()A、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1、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2、“睹物思人”这种反映形式属于()A、概念B、表象C、知觉D、感觉13、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A、主观性B、阶级性C、相对性D、绝对性14、“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一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A、唯物论B、可知论C、形而上学D、辩证法15、社会革命根源于()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6、阶级是一个()A、社会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17、社会的经济基础指的是一定社会中()A、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B、现存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占非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周期性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19、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源泉是()A、资本家的个人积累B、工人的工资C、资本积累D、利润20、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购买它的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21、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23、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如何增值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价值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2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D、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25、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B、商品的生产和流通C、商品交换和货币D、社会价值和价格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的激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2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A、联合制B、参与制C、股份制D、价格制28、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A、生产、贸易、金融、企业经营的全球化B、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全球化C、跨国公司全球化D、互联网全球化29、“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30、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是()A、消灭资产阶级B、实现共产主义C、共同富裕D、人民当家作主二、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2、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指()A、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化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3、实践的基本特征是()A、直接现实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形式多样性4、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A、公平原则B、价值原则C、效率原则D、真理原则5、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有()A、欲望、意志B、想象、灵感C、信仰、习惯D、归纳、演绎6、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A、认识的任务归根结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主观世界的过程7、产业资本循环的形式有()A、货币资本的循环B、生产资本的循环C、借贷资本的循环D、商品资本的循环8、剩余价值规律()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9、资本周转的速度()A、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B、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C、与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量成反比D、与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占的量成正比10、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主权在民”C、人权原则D、分权制衡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表现有哪些?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表现是什么?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5、从理论(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有哪些?四、材料分析题(3小题,第1、第3小题各6分,第2小题8分,共20分)材料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材料2:1978年5月,我国开展了一场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对于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起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被称为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如何理解材料1的观点?2、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3、坚持实践标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有何现实意义?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5ABCAC6-10ABABA11-15CBCDD16-20BCDCB21-25CADCA26-30DBACD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选错均不得分。)1、ABC2、ABCD3、AC4、BC5、ABC6、BCD7、ABD8、ABCD9、ACD10、ABCD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表现有哪些?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分)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1分)第三、阶级、阶层的结构的变化(1分)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1分)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1分)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1.5分)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1.5分)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1.5分)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1.5分)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表现?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分)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分)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2分)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第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第二、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第三、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5、从理论(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有哪些?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分)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2分)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1分)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1分)四、材料分析题(20分)1、材料1的观点主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观方面或是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实践的这些优点和特点决定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分)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不能加以,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所判定。(4分)实践标准的不确性即相对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己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4分)3、坚持实践标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既可防止唯心主义的随意性,又可避免形而上学的绝对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化。(6分)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